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美国强势推出基于社交网络技术的“公共外交2.0”战略,以求在新媒介环境下改善美国在全球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国家形象.但美国公共外交的战略预设与实际传播效果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将从媒介运用、传播模式、目标受众等方面介绍美国近期的公共外交战略,并从制度结构、信息内容、媒介技术等方面剖析美国公共外交遇到的问题与挑战,进而思考美国公共外交的深层次问题,以为中国公共外交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唐翀 《东南亚》2011,(1):28-31
公共外交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资产,对于传播本国外交理念,塑造国家形象,改善本国的国际舆论环境有重要的意义。但作为一种外交手段,公共外交也具有局限性,其作用不应该过度被夸大。本文以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公共外交为例,分析了我国公共外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印度公共外交机构逐步建立并提出新公共外交政策,其重点之一就是将丰富的文化元素转化为外交资源,并以多种方式运用于公共外交之中,以期改善印度的国家形象。文化元素在印度公共外交中的影响愈益凸显,在公共外交的机构设置、公共外交的具体实践、运用传统媒介与新媒介进行文化传播等方面都有具体呈现。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印度公共外交的文化传播策略仍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印度运用文化元素的公共外交努力并没有完全转化为传播的实际收益,一是因为印度公共外交的文化驱动力主要来自外部,内部驱动力相对不足;二是因为印度公共外交的文化传播呈现分裂性特征,包括国家文化与地区文化的分裂、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分裂等。这些可能会成为影响印度公共外交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国家形象面临着严峻挑战,亟待借助公共外交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本文结合拉斯韦尔传播过程模式,从信源、信息、媒介、受众及效果五个方面对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这一个案的公共外交效用进行较为系统客观的评析。在此基础上,主张从主体、客体、内容、形式、体系等几个层面着手积极建构未来中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美国在中东—伊斯兰世界的国家形象,奥巴马政府在该地区大力推行公共外交,如调整反恐策略、注重与伊斯兰世界各种势力接触、加强新媒体外交、展开个人魅力外交等。这些政策初期有一定效果,但总体效果不彰。只要美国不彻底调整其中东政策和反恐政策,其在中东—伊斯兰世界的公共外交再美妙、再引人入胜,其成效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徐进 《西亚非洲》2012,(4):43-55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色列的国家形象在世界范围内陷入低谷,甚至在欧、美国家亦是如此。以色列公共外交的失败是其国家形象不佳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公关外交、媒体外交和文化外交3种公共外交形式上。以色列公共外交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认识不足、体制不畅、资金缺乏和措施失当等。近两三年来,以色列政府已开始重视加强公共外交,学者们也在政府机制、媒体政策两个层面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但需特别指出的是,以色列国家形象下降的根本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公共外交的失败,其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顽固立场和政策错误是核心因素。事实上,公共外交对国家形象起到了加速(或减速)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整合公共外交——国家形象构建的战略沟通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形象塑造是衡量整合公共外交绩效的坐标,整合公共外交的实施效能要在国家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得到体现.以战略沟通为核心的整合公共外交分析框架,集中对国家形象战略沟通行为层面进行探讨.对于国家形象的构建和重塑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作为传统外交的补充形式,公共外交在塑造国家形象、建立国家间互信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从介绍公共外交理论开始,探讨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公共外交的实践,并就中国对东南亚的公共外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印度进行公共外交主要是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全球环境、赢得"公共外交竞赛"的主动权、提升其在全球特别是南亚邻国中的形象以及获取国内民众对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此,印度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公共外交,并已取得了一些成效,文化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形象获得一定改善,外国直接投资不断增加。但一些因素制约着印度公共外交取得更大成就,如缺少综合性的公共外交战略,贫穷与腐败问题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尤其是强奸案件频发,与南亚邻国的关系仍未有实质性改善等。  相似文献   

10.
朱航 《亚非纵横》2010,(3):11-16
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通过信息传播、文化交流、大众媒体、民意调查和支持非政府组织等形式影响国外民众,扩大本国政府、公民与国外民众的对话,减少他国公众对本国的错误观念,提高本国在国外公众中的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增进本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方式。世博会为我国开展公共外交提供了一个盛大的平台,也成为中国面向全世界的“公共外交”新舞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象的建构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为中国外交实践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外交形象由建立在国家实力与地位基础上的刚性形象与建立在吸引力与亲和力基础上的柔性形象所构成,从主客体塑造的角度存在“自塑”与“他塑”形象之分,从国内外公众认知的角度存在内外形象之分。建立在跨学科多元理论基础上的“实力—身份—话语”三维是外交形象生成的关键环节,彼此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与相互转化的紧密关系。实力外交、国家身份与话语传播分别是外交形象建构的实践基础、方向依托与桥梁媒介。建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象,需要加强“外交形象学”的学科建设和系统研究,掌握对实力外交、大国身份的叙事主动权,以“柔实力”概念超越西方软硬实力二元区分的困境,以大国和平负责任社会性内涵超越单一的权力性内涵,大力发展媒介化公共外交,建构融通中外的外交话语体系与战略传播体系。只有充分把握与协调好“实力—身份—话语”的三维互动机理,以实力为基础,以身份为依托,以话语为媒介,从“三维一体”的联系性与整体性视角出发,才能更好地塑造立体、全面、真实的中国外交形象。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为了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俄罗斯明确把媒体国际传播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出台一些列政策和措施,提升了俄罗斯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在国际社会传播了俄罗斯声音,维护了俄罗斯国家利益。但是,由于俄罗斯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深刻矛盾,西方国家利用各种手段对俄罗斯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制裁和打压,俄罗斯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发展严重受阻,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国际传播格局中的斗争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公共外交品牌活动.就发展动因而言,澳大利亚发展公共外交是其中等强国地位尤其是顺应地区战略格局演变的内在要求,是其树立积极正面和负责任的国家形象,以及增进国内社会对世界了解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全球公共外交间激的结果.在发展局限上,澳公共外交的全员参与意识不足,其组织体系、运作机制、战略规划力和执行力都有待提高,传播体系和品牌活动还有许多缺陷和亟待解决的挑战,当然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其国家外交战略的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与人类共同利益密切相连的国际非传统安全领域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公共外交以政府主导、面向公众、公开性、真实性为主要特征,以塑造国家形象为最终目标,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有广泛的施展空间。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实现政治大国的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它通过公共外交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国际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但其传统外交的制约及外交政策的功利性也使日本公共外交失色不少。日本公共外交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对我国的指导意义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体系,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15.
公共外交概念诞生于美国,与生俱来便带有自我中心、单向度、言行不一等美国基督教思维烙印。中国是世俗化文明和社会主义国家,其公共外交超越了"美国性",但面临西式话语霸权,呈现出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悖论,典型的有:他者化悖论、异化悖论及实力与形象的悖论。中国人传统上笃信知行合一,现时代应以社会化外交概念超越公共外交的政府—民众二分法及硬—软实力的二元对立,实践中努力让增长的中国实力更具世界性,继而为外部世界所欣然接受、所心悦诚服,最终实现中西方的相互包容。中国梦的提出,为此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塑造了灵魂,提供了中国社会化外交的理念支撑。化中国梦为世界梦,才能克服中国公共外交悖论。  相似文献   

16.
调整中的俄罗斯与东南亚关系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曾一度推行亲西方外交 ,结果导致国际地位下降 ,国内民众强烈不满。为扭转不利局面 ,重振大国地位 ,俄罗斯很快开始对外交战略作出重大调整。作为一个欧亚大国 ,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形成于“特定的地缘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中 ,使得其既不能绝对地关注西方 ,也不能绝对地关注东方”①。随着冷战的结束 ,亚太地区逐渐进入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心 ,东方在俄罗斯外交中必将日益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稳步发展的俄罗斯与东南亚国家关系1 .恢复与传统盟友的合作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以及中苏(俄)、中越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使得苏联与越南关系中…  相似文献   

17.
5月7日,普京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这标志着俄罗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普京政权下的俄罗斯将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其前景如何,正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一普京早在任俄代总统期间便着手调整对外政策,从相继出台的“新国家安全构想”和“俄外交新构想”中可以看出,俄将奉行“务实外交”,即最大限度地维护俄罗斯国家利益,为“强国富民”、复兴经济服务。从普京近期采取的外交举措看,俄罗斯以西方为重点、“以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东西方均衡的全方位外交架构已具雏形。(一)放低姿态与西方缓和关系。俄罗斯与美欧间虽然存在根本性的利害冲突…  相似文献   

18.
普里马科夫多极化外交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里马科夫多极化外交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产生了俄罗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有两个特点:一是全方位,二是力图与西方划清利益界限,借以稳定因北约东扩而动摇的双方关系.普里马科夫外交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其主要方向--对西方的外交却失败了,因此就整体而言没有达到改善国家外部环境的目的.普里马科夫外交的失败与其思想上的缺陷有直接的关系,如他错误地认为和平伙伴关系可以取代(力量)均势体系,过于追求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夸大了俄罗斯的作用,但在面对西方的打压时,由于无力还击,不得不退让.目标过高而手段不足,二者的失衡是普里马科夫外交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在崛起的中国需要公共外交。公共外交需要对接内外话语体系,提高话语权。适应外国受众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提高对外交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汉英词汇翻译中要遵循"听得懂、易理解"原则,做到准确理解语言现象,理解逻辑关系,理解原文涉及到事物的内涵。通过音译、直意译、注解等方式进行有效语言沟通,更好地传播中国内外政策、塑造国家形象,推进公共外交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普京第二任期的俄罗斯外交战略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突出了“主权民主”原则、外交战略中的能源因素得到了加强、地缘政治影响明显回归。在4年里,由于在价值观念、国内政治、地缘政治和能源等问题上存在结构性矛盾,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关系明显滑坡。为树立俄罗斯大国形象,发挥俄罗斯大国作用,俄罗斯开始重建其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联系。中俄关系在普京总统第二任期内取得了重大成就,其未来的发展同时存在着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国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积极应对以推动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可持续性地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