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破产债权人无疑是破产事件悲剧的主角。债权人是不幸的,因为债务人破产至少意味着其债权的部分落空,有时其债权的受偿率甚至是零或者负数。〔1〕债权人也是最为脆弱、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他们虽然在名义上享有受益人的地位,但同时又被剥夺了破产事务的管理权和破产财产的处分权,因而往往不能主动参与破产财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房地产价格不断飙升,其背后引发了学术界广泛的讨论,不少经济学家分析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着泡沫问题,房地产投资商赚取大量超额利润,而大多数购房消费者却遭受着利益盘剥,购房处于困境。而作为倡导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法学界却对此鲜为论之,本文尝试从经济法视角对该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房地产价格不断飙升,其背后引发了学术界广泛的讨论,不少经济学家分析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着泡沫问题,房地产投资商赚取大量超额利润,大多数购房消费者却遭受着利益盘剥,购房处于困境。而作为倡导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法学界却对此鲜为论之,本文尝试从经济法视角对该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4.
谈萧 《法人》2006,(5):108-109
在一个债务清偿合同中,涉及到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利益,合同法首先要保护的利益也是债权人的利益而不是债务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利益衡平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明昕 《现代法学》2005,27(4):153-165
为配合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强制保险条例》”)。而条例制定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恐怕就是相关诸主体的利益冲突与衡平问题。就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强制保险”)涉及的各方主体利益诉求及其博弈来说,应该坚持以公平正义、着重权利保护、有利于预防交通事故和适应我国国情等为原则,以妥善衡平各方利益,建立健全我国的强制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土地配置中,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设租寻租等博弈行为,导致国有土地资产大量流失,要改变现有的土地利益分配状况,关键是要维护国家土地所有权权益.具体说,应考虑如下措施:第一,健全土地价格评估制度;第二,合理确定土地供应年期;第三,严格界定划拨制的范围,一切营利性的土地均应纳入有偿使用轨道;第四,建立竞争性的土地供应形式;第五,建立规范合理的收益体系;第六,建立城市土地增值回收制度;第七,建立土地资产流失的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7.
城市房屋拆迁主体间的利益分析与衡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房屋拆迁是一连串行为的交错和组合,拆迁三方主体政府、拆迁人、被拆迁人在复杂的拆迁制度设计下,本着各自的利益立场和利益诉求,追求着各自利益的最大化,造成了利益冲突。应该让政府公权力回归本位,同时重新配置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私权利,从权力和权利方面着手使得政府、拆迁人、被拆迁人利益达到动态平衡,促进城市房屋拆迁的和谐进行。  相似文献   

8.
利益衡平是法律监督主权在民的本质要求,是法律监督司法规律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法律监督应当注重利益衡平原则。在具体的法律监督过程中,应当注重强势主体与弱势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注重民生、公共利益与一般利益之间的分配平衡;注重人之生命、健康、精神权益与财产性权益之间的衡平调整;注重在普通罪过与恶意破坏公序良俗之间的制裁平衡。法律监督的利益衡平原则还具有加强对弱者的倾向保护,优化配置社会资源,解决利益矛盾冲突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股东利益的冲突与衡平——探寻股东关系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解析股东利益入手 ,指出股东利益存在两类冲突 :股东自我利益之间的冲突、股东自我利益与整体利益 (公司利益 )之间的冲突。针对两类冲突 ,作者提出两条衡平原则 :平等原则与股东整体利益 (公司利益 )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东西方传统文化和法治思想的比较,阐述了西方国家所推崇的法治未必是中国的最佳和唯一选择,我国拥有着自己独有的民情土壤,应当运用法治这一有效的管理方式去被动地衡平各方利益,定分止争,平息冲突,最终构建出相对公平、和谐共存的文明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客观事实,决定了跨流域调水中运用行政手段来协调利益冲突的有效性越来越差。我国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对跨流域调水中涉及的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等问题进行利益衡平,处理各相关方的合理的利益诉求,从而建立完善的长效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东西方传统文化和法治思想的比较,阐述了西方国家所推崇的法治未必是中国的最佳和唯一选择,我国拥有着自己独有的民情土壤,应当运用法治这一有效的管理方式去被动地衡平各方利益,定分止争,平息冲突,最终构建出相对公平、和谐共存的文明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3.
摘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湘江流域上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而生态补偿作为利益平衡机制之一,是解决这一矛盾冲突实现环境正义促进湘江流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尽管已经开始进行试点工作,但仍需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一是尽快出台《湘江流域生态补偿办法》;二是明确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主客体;三是明确生态补偿的范围和标准;四是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方式应当多元化;五是完善湘江流域生态补偿的监管、评估和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干部考核机制:六是培养湘江流域公众生态补偿意识。  相似文献   

14.
商品化权:人格符号的利益扩张与衡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谢晓尧 《法商研究》2005,22(3):81-87
人格的符号要素具有识别功能。商品化权的出现,旨在保护人格符号要素的商业价值。保护人格的符号价值和财产属性,必须突破传统人格权利的初始配置,解决人格利益变化后的权利再分配问题。人格符号的扩大保护,并不意味着权利的绝对化,对其进行合理限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商品化权的保护超出了传统人格权法和知识产权法的范围,由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调整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肖像关乎人的基本尊严和自由,肖像权蕴涵着精神利益和财产利益。保护肖像权人的利益是侵权法的主要任务,法官在责任认定及确定法律效果的过程中,应根据案件事实进行较为精细的衡平。肖像权的绝对权性质,使之在遭受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不以侵害人的故意或过失,即可请求停止侵害。但是,在新闻报道使用肖像的场合,其绝对性却要受到抑制,同时,亦要适当提高肖像使用人的注意义务。普通公众的肖像权侵害,权利人遭受的主要是精神损害,应充分发挥抚慰金的安抚、惩戒功能,而赔礼道歉的责任方式应该慎用。  相似文献   

16.
衡平居次原则产生于英美法系,是指公司处于破产等情形时,将不公平手段获得之债权次于其他一般债权受偿,以此来保证破产.等情形发生时公司经济秩序的稳定.本文首先论述衡平居次原则的概念和历史渊源,然后探究其法理基础,再综合域外的衡平居次原则的实践经验以探究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破产法引入衡平居次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衡平居次原则是美国法官在审理子公司破产案件时,对母公司的债权于特定情况下进行劣后处理的法律制度。衡平居次原则充分考虑了控制公司债权的特殊性,规定了债权平等原则的例外,可以有效地防止控制股东在破产程序中滥用控制权侵害债权人利益,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国的破产法律体系应考虑引进衡平居次原则。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人们需要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多,如何从大量数据中分析提取有益知识,正成为目前数据分析应用中的核心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人们开发出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了对数据的有效分析利用。随着数据挖掘技术在计算机领域的深化应用,由数据挖掘专利所产生的利益冲突呈现逐步增加和日益复杂的趋势,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数据挖掘技术的开发,进而影响到了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因而,通过对数据挖掘专利领域利益冲突进行分析研究,依据数据挖掘的技术特点,从法哲学的理论视角进行分析,寻找数据挖掘专利衡平的原则和模式,从而达到衡平数据挖掘专利领域的利益冲突,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在母子公司中的运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母子公司的经济优势,使其自本世纪中叶以来获得迅猛发展。但母子公司中普遍存在着母公司一方面利用子公司的法人独立人格,将自己的责任“镇定”于投入子公司的财产,另方面又利用对子公司的直接支配权,为自身利益而损害子公司利益的现象。为此,西方国家广泛采用了“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令母公司直接对子公司债权人负责。在此基础上,又创设了实质合并原则、深石原则和衡平居次原则,以妥善解决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贷款之债权性质和债权偿还顺位问题  相似文献   

20.
邓禾  韩卫平 《法学评论》2013,(5):109-115
生态利益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非物质性需求的满足的利益。作为环境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利益具有公共性、非物质性、区域性和叠加性等特征。法学对生态问题关注的核心是生态利益,生态利益应当受到法律的全面保护和调整。明确生态利益的涵义,确认其在法学中的核心地位,有利于在学术共同体内形成一致的话语体系,使环境法学研究向着共同的方向努力,回归环境法对生态利益的衡平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