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僑鄉音訊     
歸僑、僑眷和港澳同胞家屬 興辦集體企業 一年多來,廣東、福建、浙江、江蘇、上海等省市的僑務部門和僑聯,組織歸僑、僑眷和港澳同胞家屬集資創辦各種企業二百七十多個,安排了一萬三千多人就業,其中他們的家屬及子女佔百分之六十以上。職工月平均收入為三十元左右,最高者達八十多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四年十月,青島第一家僑資企業宣告成立。之後,僑資企業便似雨後春笋一般發展起來,在輕工、機械、電子、食品、服裝等行業中註册的僑資企業已達九十七家,佔了全市外商投資企業總數的百分之七十多,投資總額爲三點二五億美元,僑資企業的從業人員也有四千多人。真誠合作出效益投資額七百萬美元、年出口額一千多萬美元的澤青公司,從接洽到簽約成交僅四個半月,而後到全綫開工生產也僅十四個月。如此高效率的一大原因,是中外雙方真誠的合作。位於膠南縣城的青島澤青實業有限公司,是  相似文献   

3.
在長江下游北岸的江蘇南通市,有一家規模不大却受到國內外經濟界注目的中外合資企業——南通力王有限公司。人們譽之為「中日合資企業成功的範例」。這家由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南通市輕工業公司和日本力王株式會社三方合資的企業,專門生產Y型勞動保護布靴,年設計生產能力為一百二十萬雙,產品全由日方包銷。力王公司投資總額為一百四十二萬美元,日方佔百分之六十,合營期為十五年。這家企業於一九八三年四月正式投資,當年產「力王」鞋五十七萬雙,盈利十六萬美元。  相似文献   

4.
自從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在平等互惠的原則下,中外合資、合作和独資企業(簡稱「三資」企業)以及來樣加工、來料加工、來件装配和補償貿易(簡稱「三來一補」企業)在大陸得以迅速發展,而華人、華僑、港澳台同胞的投資(沒有規範的名稱,習慣上叫它們「僑資」)却佔據了很大份額,達八成以上。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有關資料統計,僑资企業數量最多的行業是工業,其次是房地產、公用事業、居民服務和諮詢服務業,  相似文献   

5.
近幾年,山東威海市的僑資企業蓬勃興起。這個二十多萬人口的小城市,有歸僑、僑眷近萬人。從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五年的五年間,他們總共集資一百六十三萬人民幣,先後辦起了僑資企業十三個,從業人員一千五百多人,總收入達一千多萬元。威海,位於山東半島的東北端,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工業、港口和旅遊城市(本刊一九八四年第十二期曾載文介紹),也是一個物產豐饒的僑鄉。這裏旅居港澳的同胞和海外的華僑、外籍華人有兩萬多人,分佈於二十六個國家和地區,特别是旅港同胞最多。一九八○年以來,威海市僑務部門認真落實僑務政策,調動了歸僑僑眷建設祖國、繁榮家鄉的積極性。  相似文献   

6.
海外僑胞一旦事業有成,大多會回祖籍地熱情相助,繁榮鄕里,造福桑梓。造福鄕里近幾年來,晉江縣海外僑胞在回故鄕興辦文敎衛生公益事業的同時,積極把資金投向興辦合作生產項目。據統計,華僑投資用於興修農田水利、作農業發展基金、架電綫辦電廠以及添置小型生產設備等共達三千多萬元。不少僑胞投資辦三資企業(獨資、合資、合作經營企業),把盈利用來興辦公益事業;有的支持學校辦工廠,把盈利作為學校經費和獎教獎學金等。龍湖鄕旅菲僑胞吳修籍先生,籌資二百萬元,購置先進設備,由鄕里提供地皮、廠房,合辦龍華食品廠,生產各種高級麵包,年盈利一百冬萬元。吳先生是菲律賓退休老企業家,兒孫們也都  相似文献   

7.
許多人說在中國做生意太難,為什麼還有很多華僑和港澳台同胞投資福建,繼續出現一大批合資企業?  相似文献   

8.
近年來,梅縣港、澳、台、僑‘三胞’眷屬利用外滙興辦實業已成熟潮。全縣有六千三百多戶投資兩千七百多萬元人民幣,辦起了種養業、商業、加工服務業、運輸業和建築業,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梅縣是廣東省著名僑鄉,旅外‘三胞’有五十多萬人,他們在當地的親屬二十九萬多人。一九八○年以來,全縣共有十一萬多華僑、外籍華人和港澳同胞回國觀光、探親旅遊,先後捐款捐物,興辦家鄉公益事業,折合人民幣五千多萬元。梅縣‘三胞’眷屬辦實業主要形式是: 利用僑資興辦種養業,為發展山區經濟服務。城東鎮書坑村旅港同胞鄧光衡先生,一九八四年為他的親屬投資在家鄉興建幸福果園,同時成立城東光衡福利基金會,由鄧光衡先生提供无息貸款五萬元人民幣幫助當地一百多戶‘三胞’眷属開山種果。現在城東镇大多‘三  相似文献   

9.
福建安溪縣中外合資企業鳳華製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僑眷葉秀元被人譽稱為“運動短褲大王”。該公司年產運動短褲數十萬打,暢銷世界二十六個國家和地區。因經營成功,一九八九年  相似文献   

10.
東莞市地處珠江三角洲,毗鄰香港。全市人口一百二十五萬,祖籍東莞的海外華人、華僑、港澳同胞達八十餘萬,分布在六十五個國家和地區。市内有歸僑三萬餘人,華僑、港澳眷屬遍及千家萬戶。過去,爲了解决温飽,僑眷屬们用海外親人滙回来的錢買油、糖、面粉之類的食品;能爲兒女們增添些新衣服或買塊手表、買辆自行車已是很了不起的事了。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僑眷屬利用僑资才有所改變,但仍局限於改建些有小陽台的紅磚房,買一些像樣的傢俬,買台能摇頭的電風扇。如果誰能買得起彩電、錄音機之類的家電,誰就令人羡慕至極了。進入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之風早已吹遍東莞,彩電、高級音響及舖锦磚的小别墅對東莞市民來說,已經算不得什麽了。如今,東莞市的僑資應用,已發展到興辦企業,  相似文献   

11.
美國華僑總商會主席應行久先生在美國紐約華人、華僑界中,不僅是位有名望的企業家,而且還是一位在美東地區弘揚佛法的熱心人。靠六百美元起家應行久祖籍浙江寧波,一九一三年出生於上海,一九三三年就讀於上海聖方濟大學,?ビ  相似文献   

12.
走進福建僑鄉南安縣石井鎮溪東村,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幢幢嶄新的花崗岩樓房,這個四千多人的村莊能有今天的好光景,重要原因是近幾年興辦了衆多鄉鎮企業和一百多個花崗岩石窟。過去的溪東村,缺水少地,村民靠一百七十多輛馬車搞運輸謀生,日子過得很艱難。改革、開放以後,全村發揮山、海、僑的優勢,利用僑資、外資,興辦鄉鎮企業。他們建起了製衣、石板材、建材等五十多家企業,安排了一千五百多人就業,年總產值上千萬元,繳稅利百萬元。溪東村的花崗岩質地優良,且資源豐富,探  相似文献   

13.
近年來,中國大陸僑務部門參與創辦或由歸僑、僑眷集資興辦的各種企業(通稱僑屬企業)已發展到兩萬二千餘家,擁有職工二十八萬人,成為一支引人注目的經濟力量。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政府就鼓勵華僑和歸僑、僑眷投資辦廠,支援國家建設。然而僑屬企業的真正興起,還是最近幾年痪牌呔拍昱d建的福建泉州針織廠是全國第一家僑屬來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安溪、南安、永春三縣交界處的僑鄉華美村有五千人,歸僑、僑眷佔百分之七十多,旅外僑親達一萬五千多人,一半以上在菲律賓,其他的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港澳等地。華美村在外鄉親多,海外聯誼活動也多?逖Y成立了由歸僑、僑眷和退休老敎師組織的僑務小組。每逢僑親回鄉,他們就主動登門拜訪,與僑親座談,介紹家鄉建設情况和遠景規劃,傾聽僑親對故鄉建設的意見和建議。華美的旅外僑親,早年遠涉重洋,對故鄉的一草一木,無不魂牽夢繞。早在一九○九年,華美旅外僑胞就捐資辦起了華美小學,後又捐資創  相似文献   

15.
廣東省是全國最大的僑鄉,兩千乡萬的廣東省籍旅外鄉親以及兩千多萬的歸僑、僑眷是廣東省進行經濟建設的一大優勢。作為聯結這「兩千多萬」的羣眾團體——廣東省僑聯,在開放、改革以來,熱情為經濟建設服務,做了大量工作。據統計,十年來,由廣東省各級僑聯直接聯繫或協助引進的外資就有五亿美元;扶持歸僑、僑眷興辦的各種企業有一萬七千多個;協助旅外鄉親在僑鄉興辦的各種文化福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科學和技術領域,中國現有研究與開發機構四千九百三十三個,職工九十九萬六千三百人,其中具有科学家稱號和具有工程師與助理研究員以上職稱的人員三十八萬三千五百人,佔百分之三十八點五。自然科學和技術領域研究與開發機構中,面向工業的機構佔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八點六,人員佔百分之五十點六,經費也佔一半以上,均高於其他各行业。聚集在這一行業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也最多,  相似文献   

17.
毛里求斯(註)的華僑、華人約佔該國總人數的百分之三,有三萬人左右,其中以梅縣人爲主體的客家人佔百分之七八十@些人之間平日交談都使用客家話。雖然在異國他鄉幾十年甚或從未回過中華故土,他們却“鄉音未改”,其客家話的語音、語調仍然是標準的梅縣話。這是筆  相似文献   

18.
山東半島沿海開放城市煙台,近年來出現了外資引進生產型項目佔主導地位的可喜勢頭。據統計,一九八九年全市共批准利用外資項目一百二十八個,合同總金額達一點三三億美元,其中合同外資額七千三百四十六萬美元。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投資,投資領域已擴大到輕紡、機械、電子、化工、建材、交通運輸、能源開發和建築等二十多個行業,並由過去小型的、水平較低的初加工項目,轉向了技術水平較高、投資額較大的大中型骨幹項目上。在去年批准的外商投資項目中,屬技術比較先進、出口創滙的生產型項目有一百二十二個,佔項目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五。國內首家年產三百萬噸氨綸絲的合資項目已經投產,中外雙方投資三千多萬美元的錦綸絲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年內即可投產;還有些大型生產項目,正在進行基礎建設或設備調試。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煙台市城區西部黃  相似文献   

19.
“股票”、“股市”幾年前在上海還被視為“怪物”,而今却成為百萬市民所追求的“新鮮事”。近五年股票交易額增長了二十五倍。儘管股市還處於試驗階段,但一些經濟學家和企業家認為它對籌集社會資金,搞活企業利多於弊,但有待加强管理和引導。歷史屏幕上的重現上海的漢口路上,有座名叫查理飯店的典型英式大厦,昔日舊中國的證券交易所就  相似文献   

20.
現在每年約有三十多萬外國旅遊者到我們廣西壯族自治區遊覽‘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風景,但是現在也有不少外商來廣西。因爲這裏的對外經濟關係的發展吸引着他們。在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中,除漢族外,壯族人數最多。他們大部份聚居廣西。所以一九五八年這裏建立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區面積二十三萬六千平方公里,人口現爲三千八百萬人。除了壯族外,還有漢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水族、回族、彝族、仡佬族、毛難族、京族等。廣西又是中國第三大僑鄉。廣西在海外的華僑有一百五十多萬人,留在故鄉的僑眷有八十多萬人,加上地處西南,接近港澳和東南亞,這些都是廣西開展對外經濟合作與交流的便利條件。 現在,廣西已與一百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有了貿易往來。去年外貿出口三億七千二百萬美元,比上年增長百分之十五點五,創歷史最高水平。廣西出口的商口結構也起了變化,五六十年代以農副產品爲主,而現在工礦產品上升到百分之六十。利用外資範圍和規模也有新的發展。一九八一年以來,廣西與外商共簽訂利用外資合同二百五十六項,金額達四億九千萬美元,外商直接投資爲三億七千萬美元。去年在桂林首次舉行的廣西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