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首要人权与言论自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前人权理论研究中,首要人权的研究应该引起充分重视,首要人权概念的出现使人权范畴的分类进一步深化。在基本人权中进一步划出首要人权,有助于深入揭示人权范畴的层次性、关联性和互动性。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国内外条件决定我国人民所要争取的首要人权是生存权。生存权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人民的衣食温饱问题。如何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统治,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的确是过去我国在人权方面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几十年来,经过人民的  相似文献   

2.
一、人权的概念人权,从字面来讲是指人的权利,或指人应当享有的权利。人权,作为政治概念或法律概念,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特权、教会神权和殖民统治的革命斗争中提出来的。资产阶级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人权是人生来就具有的“自然权利”。这些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平  相似文献   

3.
庞从容 《政法学刊》2011,28(6):82-87
人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话语,同时也是一个深刻、敏感并极富争议性的论题,其中人权概念就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基本问题。现代人权概念是一个历时性与共时性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人类的人权发展史上,曾先后出现过人权的几个基本概念,厘清这些概念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人权概念本身的演变及其内涵与外延的丰富与发展过程。它们从某个角度记载了人权事业发展的曲折艰难历程和人类在人权事业上不断进步的足迹。  相似文献   

4.
刘志强 《政法论坛》2012,(4):134-140
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罗隆基不仅仅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和个人独裁,也不同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暴力革命。在人权概念上,罗隆基创造性提出了人权是做人的必要条件,并在人权与国家、人权与法律、人权时空性等问题上,构建了一系列人权理论。罗隆基主张人权与反对暴力革命是其人权理论应有之义,目的在于对中国加以改造,使之走上宪政之路。  相似文献   

5.
国际人权与国家主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人权与国内人权不尽相同,它同国家主权有着密切联系。在现代政治中,人权和主权都是不断发展的概念。表现为人权价值、人权立法和人权保护广泛进入国际领域的人权国际化,已成为世界进步的潮流。国家主权则出现相对化趋势,绝对主权观念受到理论与实践的挑战。事实上,国际人权与国家主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强调“人权至上”的绝对人权论和强调“主权至上”的绝对主权论,都难免失之片面。  相似文献   

6.
曾龙  贺鉴 《河北法学》2007,25(2):166-170
集体人权包括国内集体人权与国际集体人权两大类,它源于20世纪40-50年代开始的民族独立运动.对集体人权的确认,是全球性非殖民化运动的结果.非洲人民系统地提出了民族权的概念和内容,全面关注集体人权,尤其是对以发展权和自决权为核心的第三代人权的确认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其集体人权观主要体现在以<非洲人权和民族权宪章>为主体的非洲人权法中.  相似文献   

7.
人权概念的理论分歧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传星 《法学家》2005,4(6):41-48
本文讨论围绕人权概念的主要争论,这些争论展示了对人权概念理解中的内在矛盾.这些争论表现在关于人权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人权的理念性和制度性、人权的基础性和理想性、人权的国家性和非国家性、人权的个人性和集体性等方面.人权概念中的内在矛盾问题是人权法律理论争论中的核心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 1992年1月13日,北京大学法律系举行了法理学博士生夏勇的毕业论文答辩会。夏勇的论文题目是《人权概念起源初论》,约14万字,探讨了权利现象与权利概念、古代人权萌芽、近代人权概念的产生。在该文里,作者提出并初步论证了以下观点: 1.人权概念主要由哲学上的人道概念和法学上的权利概念构成。离开人道概念来谈人权,就会把人权囿于法定权利;离开权利概念来谈人权,就会流于空泛的人道主义。作为人权概念构成要素的人道概念和权利概念都是特定意义上的。人权概念的产生过程也就是这两个要素的产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法律关系的视角,探析我国《宪法(修正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条款的法理意蕴,应当强调公民是人权关系的权利主体,而国家则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义务主体。国家在尊重和保障人权中担当义务主体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同时要正确理解国家概念及其变化、国家和个人的关系。人权主体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人权主体的普遍性关涉权利平等问题,个人人权、集体人权和群体人权的性质各不相同。人权的分类既有传统的分类理论,也出现了新的分类方法,国家尊重人权的义务和保障人权的义务是两种内涵不同的义务。  相似文献   

10.
魏敏 《中外法学》1991,(3):46-49
<正> 人权,本是国内法的一个概念,是作为一个法律原则和公民权利被规定在有关国家的宪法、民法或其他法律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某些国际条约开始出现有关保护少数条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权问题大规模地进入国际法的领域.目前,根据国际上较为普遍的意见,人权既包括个人人权,也包括集体人权,即民族自决权和发展权等.但是,由于国际人权文书具有不同的法律性质,特别是由于各国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民族传统的不同,有关人权的解释和运用,是不同的.再加上一些国家将人权作为推行其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11.
关今华  李佳 《法律科学》2007,25(1):32-46
人权概念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延展性决定了人权概念的动态变化,人权是对抗性权利、道德权利、习惯性权利、普遍权利,同时也是法律权利.人权的本质在于对弱势方的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12.
生态危机的宪法回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以来的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全球性挑战。为回应这种挑战,在社会国家理念的支配下,现代宪法出现了生态化的趋势。环境基本国策和环境基本人权的入宪则是宪法生态化的具体路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被确立为基本国策或环境基本人权的入宪已成为宪法发展的普遍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法学》1992年第2期发表了陆德山同志的《也谈人权的主体》(以下简称“陆文”)。这是一篇部分地与拙文《论人权的主体与主体的人权》(刊于《中国法学》1991年第5期)商榷的文章。现仅就陆文指涉到拙文的部分做如下回答和辩正。一、我真的否定了集体人权吗? 陆文一开头就断定我否定集体人权的存在,并称:“张文明确地否定了集体人权的提法”,然后就开始同“无集体人权”的观点进行商榷。这显然是对拙文的曲解。实际上,拙文的观点仅仅是:在国内法领域,不宜引入“集体人权”的概念,但在国际法领域,“集体人权”则是不能放弃的旗帜。拙文曾明确而肯定地指出:“集体人权概念最初出现在国际法领域,是第三世界国家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将是一个人权受到空前尊重的世纪,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人权保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开辟了中国人权保障的新时期,但就我国人权保障的实践来看,还远远没有达到使人们充分享有人权这一崇高目标的境地。本文旨在通过人权形态探讨人权实现的基本途径,就人民如何真正享有和实现权利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社会,人权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人权保护这个话题也成为了老生长谈。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权保护运动的日新月异,《欧洲人权公约》以及联合国人权保护两公约的发布和签署,人权的保护问题成为新时代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而古典自然法学派作为人权概念和理论的始祖,对于当今时代人权的保障意义仍然是巨大的。本文就古典自然法学中人权的理论进行分析,结合现代人权保护并以是美国人权保护中的言论自由的保护发展为例,对古典自然法学和当代人权进行连接,试图找出古典自然法学对人权理论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人权历史叙事方式认为人权渊源于西方悠久的以斯多葛学派和基督教为代表的普世主义,以及启蒙运动以降所形成的权利思想史,其展现了人权的历史悠久性、内容的层次性和进步性。而以塞缪尔·莫恩为代表的学者反驳了这种人权历史叙事方式,提出了非传统的人权历史叙事方式,认为作为全球道德诉求与乌托邦愿景的人权实际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呈现了全球层面人权起源之晚近性、成因复杂性和乌托邦属性。这两种人权的历史叙事方式有一定暗合之处。尽管非传统的人权历史叙事方式有一定局限性,但其具有重要的法治意义:呈现了法治的普遍性认同之内在价值逻辑,为思考全球法治难题提供了价值论意义上的理论视角,为重思人权与主权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不过,这种法治意义受限于非传统的人权历史叙事方式在人权的道德性与政治性之间的逻辑张力。  相似文献   

17.
"人权"背景下对民诉法修改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怡 《法学家》2004,(3):9-12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第四次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规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三条增加一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以"人权"人宪作为标志,中国已经在把"人权"从政治概念转化为法律概念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8.
张涛 《法制与社会》2011,(7):266-266
人权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在联合国及有关国际人权组织的推动下,人权国际保护的内容在不断扩大。中国对人权国际保护的立场和态度以及中国的人权状况如何,经常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和中心。只有将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各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严格区分人权的国内法属性和国际法属性,在尊重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基础上,国际人权保护问题才能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19.
人权和宪法上的基本权利这两个源自西语的概念,在汉语法学文献中的使用并不统一,这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宪法引领下的实定法体系内在的系统化和统一性。本文旨在从一般法学理论角度澄清二者之间的区别和关联。本文特别指出,从人权转化为宪法权利要经过四个限缩性过渡——民族国家化、制度化、理性科学化和习俗化。基本权利不仅是人权的制度化,而且它总是包含着以人权为指针,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人权的要求。最后,通过运用这一新的分析框架,本文概括性地分析了现行宪法和法律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 从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天赋人权”口号以来,人权概念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人权问题纯属是国内法的问题,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它的国民是自己的内政,同国际法毫无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法西斯主义给人类带来空前浩劫,人民深受侵略战争的苦难,世界人民要求和平与自由,因此在战后,特别是联合国建立后,对保护人权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缔结了许多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