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认为当代机关青年应当具备以下的品质:强烈的忧患意识。当代机关青年学历较高,都是知识分子。因此,中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忧天下的优良传统和忧患意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当代机关青年身上应该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的品质。处于瞬息万变  相似文献   

2.
儒家道德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其内容博大精深,其中的精华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儒家崇尚君子型人格、希圣希贤,力求止于至善的道德追求,弘扬仁爱、道义的道德志向,心忧天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的道德精神,等等,为当代大学生道德理想的确立、道德意志的培养、道德责任的培育、道德品质的提升、道德行为的养成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儒生的官瘾     
写下这个题目,不觉有辱斯文,因为广义地说,儒生即传统社会的知识分子,而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知识分子就是社会良心之所系。因此,即使他们“仕”而成“瘾”,那也多半是因心系庙堂或心忧天下所致,于情于理似不必苛求。但一想到今天的知识分子虽已退处社会的边缘,而“官瘾”却丝毫不减,就觉得把儒生的做官情结拿来解剖,可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2011年发生的一些文化事件,折射出当代人的浮躁和功利。民营书店相继关闭,失落的阅读精神引发关注;艺术品市场乱象丛生,当代人的道德水平值得深思;故宫"多重门"的争议,更激起网民关于文物价值和文化使命的大讨论。纵观这些事件背后,可以隐约看到失落的人文精神令人心忧。而对这些事件的种种讨论和回应,更体现出公众对人文精神近乎本能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5.
韩星 《前线》2013,(10):89-90
忧患就是“安不忘危”或“居安思危”。从周初忧位、忧君,到孔孟的忧道、忧民、忧天下,再到唐宋的治不忘乱、心忧天下,忧患意识充溢整个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环境状况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加速转型密切相关。社会结构转型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业化与环境问题,城市化与环境问题,区域分化与环境问题;社会体制转轨对环境影响的因素主要是:从计划到市场——双重失灵,放权让利与协调之忧,城乡二元体系及其内在张力;当代价值观念变化与环境问题主要体现为:道德滑坡与环境问题,消费主义与环境问题,行为短期化与环境问题,流动变化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5年来,湖南文化实现了新的飞跃。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声名鹊起。当代湖南文化人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以吃得苦、霸得蛮、不服输的拼搏精神,推进了湖南文化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湘评论》2007,(10):15-17
5年来.湖南文化实现了新的飞跃。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声名鹊起。当代湖南文化人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以吃得苦、霸得蛮、不服输的拼搏精神.推进了湖南文化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倡人文精神,培育核心价值观念,为中华民族打造心灵的归宿。人文精神源出古典,《易·贲卦·彖》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唐孔颖达《正义》解作:"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礼乐教化可谓是中国传统社会自蒙昧走向文明的通途。在当今科技文明社会提倡人文精神,是否依然具有意义呢?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
刘荣 《世纪桥》2024,(4):109-111
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新时代知识分子不仅面临着重大历史契机,也面临着不小的艰险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厘清近代知识分子精神的内涵有助于为新时代知识分子精神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引,促使当代知识分子坚定公共良知、增强家国情怀;践行批判价值、重塑独立人格;弘扬道德价值、引领社会风貌;秉持人民中心、赓续创新文脉,主动扛起新时代开拓发展的大旗,书写新时代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在种种因素作用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若不及时而正确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指导,很容易出现人文精神弱化以及道德素养下降的不良后果.因而社会、学校、家庭都有责任来教育当代大学生发挥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进行自我剖析,努力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2.
张传民 《理论学刊》2012,(11):77-80
文化是人的生命生成方式,人文精神是对人之生命生成的诉求及关怀,是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与传承,它构成民族文化传统的内核和灵魂,应当从民族特定的生命历程与文化传统来把握。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基本理念是"以德统智"与"道德本位",基本精神是"贵德"、"尚和",生成方式是"融合兼容"与"有容乃大"。面对世界文化格局,要深入领悟时代文化精神,不断实现对古典人文精神的自觉,坚持综合与创新互养相成的理念来建设中国当代文化,从生命理念、文化生成和当代意义等方面入手,实现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21,(5)
正1935年10月21日,毛泽东在彭德怀于吴起镇打败马鸿逵的骑兵后,写了一首《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毛泽东对彭德怀的高度肯定,同时生动地展现了彭德怀的性格气质特征,即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坚韧不拔,与湖湘文化具有高度一致性。心忧天下的情怀彭德怀早年投身湘军时,就在《论立志》一文中写出了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大意是:志不立,吾人无可成之事。  相似文献   

14.
张洪彬 《廉政瞭望》2013,(24):63-63
学者唐小兵在其新作《十字街头的知识人》将其中心关怀指向知识分子问题。作者对“八十年代”叙事的质疑和批评、对知识分子与民众关系的梳理和思考、对当代知识分子个案的观察和探索,都透露出其最为关心的正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焦虑,亦即知识分子如何自我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代社会生活的急剧世俗化,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初见成效,人们在强烈地关注终极关怀问题的同时,回归传统文化根基的意识也日益自觉了。从而,为探寻合理的终极关怀。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其文化根基性。当然,在民主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终极关怀的多元化也是一个基本的现实。因此,为形成当代社会合理的道德结构,必须充分理解终极关怀的文化根基性和多元化,在传统整体性终极关怀的文化根基上,吸取西方个体性终极关怀的积极因素。只有这种在根基和多元互动中建构起来的终极关怀,才可能在实质价值和形式结构两个方面都比较合理,并对当代社会生活发挥建设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逐步深入,取得了重要进展,产生了良好效果。作为哲学社会工作者,当前,要紧密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本文从人文精神角度,讨论从事思想和理论工作的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关怀向度。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的危机本质上是道德信仰的危机,道德危机的根源在于人们道德意识结构的变迁与道德资源的缺失。儒家道德理性人文精神彰显了自身的当代价值,是我国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代便怀有远大的革命抱负,当他还在学校读书时,便给自己规定了‘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琐事;不谈男女之间的事。为此,他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和老师们的器重,并被大家赞誉为‘身无分文而心忧天下’之人。  相似文献   

19.
“人 文”一词见于中国古代哲学典籍《周易》 ,所谓“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在古人看来 ,研究“天文”和“人文” ,了解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规律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从事生产活动和文明创造。“人文”就是化人 ,最高目标是“化成天下” ,达到高度文明的社会境地。国家治理同样也应本着这样的人文精神 ,把人文精神的发达作为追求目标。“五四”运动以后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随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使当代中国的经济和政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  相似文献   

20.
文章立足于政治与道德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变革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变迁中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认为,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意识形态的转变为道德变迁提供了新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思想条件和经济基础;2、政治体制的转变为道德变迁创造了社会环境条件、新的制度伦理;3、治国方略的转变为道德变迁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由此而认为,政治变革是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变迁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