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实践解释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参与国际体系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参与实践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受到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而且实践主体在参与实践的复杂互动中不断学习、借鉴、创新,形成了关于国际体系及其相互关系的新认知。国际体系对中国各种参与实践的回应,推动了中国新身份的形成。与此同时,中国在参与实践中,不断通过反思和创新,影响国际体系,促进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和有序的方向发展。由此,在"参与实践"、"身份承认"和"秩序变革"之间可以建立一个因果作用机制,用于解释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体系的进程。文章将实践重新置于本体论的地位,实践生成话语和认知、造就身份和规范的本质属性,正是参与实践塑造了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国际体系涵盖国际关系的方方面面,当前正经历着全面深刻调整。中国原本就是战后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从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开始,新中国重返国际体系,并在21世纪初与国际体系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随着中国快速崛起,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面临一系列挑战。中国应进一步明确自我定位,不断充实和谐世界的战略思想,牢牢抓住国际体系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努力增进国际战略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国际体系"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国际行为体的互动所构成的整体。由于国际行为体的现实互动行为具有不同的属性,所构成的体系具有不同的属性,因此从概念上讲国际体系具有多重属性而非一种属性。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分别阐述的权力、制度和观念所指涉的就是体系的不同内涵。在传统的国际体系观念中,权力政治居于主导地位。在当代,由于体系中制度与规范的因素凸显,因此研究者已不能再以权力政治的简单逻辑来判断国家间的互动了。认识这一点对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和进行战略评估都有重要意义。联系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进行这个视角的思考尤为重要。面对具有多重属性的体系挑战,中国只有处理好自己的战略排序,对涉及规范、制度、权力的互动作恰当安排,才能顺利地实现自己的国家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相互依赖与国际合作的相关性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互依赖理论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一支重要理论。相互依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至于它会实现合作还是导致冲突 ,概念本身无法回答 ;合作不该被视为没有冲突的状态 ,而应该被视为对冲突或潜在冲突的反应。共同利益只是国际合作产生和进行的一个基本前提 ,但共同利益存在本身不会自动导致国际合作的出现。国际制度是由国家制定的对相互依赖关系产生影响的一系列具有控制性的安排 ,在国际制度对国际相互依赖进行管理和约束下 ,相互依赖与国际合作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少华 《外交评论》2014,(2):144-156
自2002年成立以来,国际刑事法院在国际刑事司法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没有自身的执行机构,国际刑事法院功能的进一步有效发挥,严重依赖各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司法合作。国际刑事法院可以从政治影响、制度安排以及外交活动三方面入手,获得国际社会足够的合作和支持,而外交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乃至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呈现出多"容"特点,即发展从容:务实开放与渐进创新相结合;上下兼容:自上至下与自下至上相结合;思想宽容:信仰自由与引领思潮相结合;话语共容:通俗化与学理化相结合。从这个角度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表现方式,也可以称作"中国特色包容性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应以网络命运共同体为价值牵引,在打击网络犯罪、网络恐怖主义和维护国家数据安排等领域积极展开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构建起大平台支撑、中平台补充和小平台务实的三层级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架构,根据不同来源、性质和程度网络安全威胁多手段建立起良好的国际合作态势,联合世界各国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8.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全球化时代,合作思想是顺应历史趋势、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依据当时具体不同的国内外环境,对合作思想进行了深刻的理解与合理运用,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继承合作思想的基础上、在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了合作思想,使合作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了中国外交的实践成果,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中非关系:应对国际对非合作的压力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之后,中非关系发展日渐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在机制上,既有的和新生的国际对非合作机制压缩了中非合作论坛的发展空间,而各种涉非三边合作倡议和实践更试图直接或间接地“规范”或“引导”中非关系的发展;在价值理念上,中国模式所体现的发展道路、发展手段以及中国完全平等的对非合作方式,都被西方视作威胁,遭到歪曲和抨击.在当前国际体系转型的大背景下,为维护和推动中非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进一步夯实中非关系的基础,寻求中非关系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的巨大变迁,是西方经典国际关系理论难以解释的事实.它需要我们转换研究视角,将自上而下的结构性分析转换成自下而上的过程性分析,也就是转向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国参与国际体系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参与实践过程,实践主体不断在参与实践中学习、借鉴、创新,形成新的身份,并反过来影响国际体系的发展.因此,中国参与国际体系实际上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双向社会化过程,其中实践逻辑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化的方向和结果.当前中国参与国际体系仍然以学习和遵约实践为主要特征,它有效地促进了中国与国际体系共有知识和共有身份的形成.同时,中国的参与实践也带有自身特性,表现出整体主义、协调主义和常识主义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11.
维也纳体系维持了欧洲有史以来最持久的和平。它是在英、奥两个主导大国的推动下,通过协调大国矛盾,在寻求各国共识的基础上构建形成的均势体系。维也纳体系存在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它却给国际社会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在维也纳体系框架下,通过大国协调达成的主权国家之间具体划界原则、多边国际会议制度以及对欧洲集体安全机制的探索、对研究国际合作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际道义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华 《外交评论》2007,64(3):44-49
全球化时代,国际道义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忽视国际道义的代价更加高昂。外交的道义层面已成为各国外交实践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应当重新界定国际道义的内涵,使之更具广泛性和普遍性。对国际道义原则的坚持和履行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中国的政策感召力和国际公信力逐渐增强,中国的软力量不断积累,形成了中国的一个持久的外交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果之一,就是中国综合实力的快速增长,因而在国际社会中出现了一个广为瞩目的中国崛起现象。中国的崛起正在给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带来意义深远的影响,而从根本上说,中国的崛起与国际社会的关系之核心,在于中国如何对待国际社会的行为规范。西方主导的国际规范本身始终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之中。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非西方大国,面临着国际规范变迁这样一个主要由西方构建出来的社会事实。人权、民主等原则被认为是国际新规范或新文明标准的重要内容,中国不得不选择应对国际规范变迁的政策,而中国的政策选择会极大地影响未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当代国际关系处于复杂的变化进程中,其中和平、发展与全球化特征比较明显,整个国际格局表现为单极化与多极化的复合发展趋势。中国与当代国际体系的关系,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建国初20年,即中国加入社会主义国际体系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全面融入国际体系的进程时期。中国融入当代国际体系是一个全面的、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关于国际侦查合作的现行立法存在外源性与内源性两方面的结构性矛盾,前者表现为专门立法与普通立法的条文规定或原则精神存在着某些失调,后者表现为专门立法之间存在着一些冲突。为解决上述矛盾必须落实禁止双重危险原则、调和刑罚许容性原则以及直接消除内源性矛盾;应将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附属——综合型混合立法模式作为改革和完善的远景目标,即在刑事诉讼法典中增设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特别规定,在各单行立法的基础上整合制定出统一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法,同时在法律以下层级的规范性文件中规定有关国际侦查合作的具体规则和详细程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实现和平发展进程中,要切实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需要选择正确的安全理念。相对于集体安全等传统安全理念,合作安全是适合中国国情和国际形势的安全理念。中国选择合作安全理念,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必然性,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维护我国安全利益的最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7.
“权力转移”理论以国际政治现实主义为研究视角,认为权力转移是引起大国冲突的一个深层的结构性原因。其实,在国际体系中,大国发展不平衡是普遍的规律,因而权力转移也是一个客观的现象,它能否引起大国之间的冲突与新崛起的国家在一定的国际体系中所选择的国际战略密切相关。中国选择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争取做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以“中国道路”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崛起”并不必然伴生“中国威胁”。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环境大国与发展中大国,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必须在国际社会中认真履行环境大国的责任,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又坚决维护中国的国京利益,在国家利益与全球责任中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9.
国际警务合作是中国外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必然选择,同时还是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中国参与国际警务合作的现状及特点,研究分析其困境,进而提出推动中国参与国际警务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军 《外交评论》2009,26(1):46-56
国际体系转换影响着国家的外交转型,随着国际体系更迭,一国外交转型可能出现时滞现象。在晚清外交中,中国被迫接受并逐渐习惯了西方制定的国际规则,但这些规则却很难全面应用于中国与非西方的其他国家关系中。以1853—1911年清政府和暹罗的关系为例,虽然清暹关系深受国际体系变迁的影响,但晚清决策者在观念上既难以判别该体系转化的内涵,又难以接受用新规则指导中暹关系。这种滞后的认识以及转型时滞既阻碍了清暹确立新的现代外交关系,又不利于双方交往,从而使一些双边问题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