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挑战大文明——走向新世纪的计算机文化郑凡“计算机”+“文化”只是时髦的名词组合吗?比较起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工业文明概念,计算机文化不单指生产力,也不止有相应的社会体制,还有生产线模式一样配置严密的交响乐团,演奏那个时代才能创作的繁复宏壮的精神乐章,再...  相似文献   

2.
工具与人性再思量——三谈走向新世纪的计算机文化郑凡我们使唤电子“牛”对计算机和网络在我们身边普及的现状,冷静想来并不值得去夸张它。不要说现有计算机—电信网的传输带宽不足、速率低、服务差,就说作为单机用户的我的一些中年知识分子朋友吧,命好命丑混到个正副...  相似文献   

3.
郑凡 《思想战线》2000,26(1):26-28
知识和信息的关系,作为久已存在的学术热点和疑问同时体现在当今国内外有关"知识经济"或"信息经济"的谈论中,但它们原有的定义被局限于学术圈子,可能在不同语言和文化间呈现"不可通约性".因特网上的超媒体文本,图、文、声、视皆备,将给数以亿计的网民带来一个形象性和想象力丰富的寓言时代.  相似文献   

4.
人文传统宜何往──续谈走向新世纪的计算机文化郑凡,刘薇琳人文,“大家耐心等吧”如今在我们身边,Internet网络的多种接入服务正在完善,金融、电讯等部门局域网/广域网的登录和管理,已是MIS管理系统成熟的范例: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已在较为正规的设...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二十年反腐倡廉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由于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过程中 ,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仍有其土壤和条件 ,反腐倡廉面临的形势还相当严峻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6.
王黎 《北京观察》1999,(9):18-20
历经50年辉煌和坎坷的中国文化大舞台,在新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和精神状态?时代的变革给文化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诸多的问题和思潮,在这精神殿堂中奔涌冲突,如何深刻地影响文化事业的进程,带来创新的活力?日前,国家文化部长孙家正在京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以下简称“记”和“孙”)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记忆与回忆为主题的研究风气日渐兴起,发展为欧美学术界跨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流行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各种记忆理论,大多以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的经典论述为源泉,并结合各国的学术传统及经验研究而批判性地发展起来。进入新世纪以后,这股“记忆之风”在中国学界和公共空间激起“发掘记忆,重构历史”的学术意识。在中国社会、历史及文化的研究中,值得重视的是三个方面的问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民间传说与历史记忆;社会记忆与乡土重建。记忆的历史研究,不应是“科学史学”的障碍;相反,它不仅拓展了通往“历史真实”的渠道,而且为认识人性之本相提供一种重要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9.
一走进位于北京市王府井大街的‘麦当劳’快餐馆你会发现,这里无论饮料杯、包装纸、员工的制服,还是快餐运送车、工作证……都有一个M状金色拱门的图案,好鲜艳的标识,你知道它是怎么回事吗?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未来是属于青年人的话,那么青年研究就必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时间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并且将更加证明这个判断的正确性.其实,早在社会学家们对青年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之前,文学家们就已经凭借其敏感的艺术直觉开始了对青年的思考.他们觉得年轻人十分浪漫,他们总爱在皎洁的月光下编织着蔚蓝色的梦想;然而,严峻的现实却将他们的梦想一个个打破.在19世纪的文学中,大量的作品是以青年人的生活为题材的,但是文学家们却并不把对青年的定性研究作为自己的任务.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文学家们从艺术的角度逐渐形成了对社会的特有看法,在他们的眼中,青年人始终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他们试图通过不同的青年人的种种经历来反映社会的特征,反映社会力量作用于青  相似文献   

11.
1951年7月,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一轮旭日刚刚在东方喷薄而出之时,年仅16岁的成思危只身离家出走,在薄薄的晨雾中跨过香港罗湖桥头,大步走进了新中国的怀抱;  相似文献   

12.
李天福 《求索》2008,(8):174-177
新历史主义小说企图让历史回归历史自身,表现出颠覆、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并作为一种叙事策略贯穿于创作过程的始终。但在后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戏说和整体虚构历史的倾向,其重新阐释历史的目的也逐渐沦为一种技术层面的操作过程,解构由策略变为了目的,陷入到回归历史与沉沦历史的悖论之中。从重审历史到重塑历史再到历史的陷落,构成了新历史主义小说文化思想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3.
14.
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国家间、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人口的全球流动正在加速,人们的跨文化交往日益频繁。文化适应问题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成为跨文化传播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一直以来,跨文化心理学成为了研究文化适应现象的主阵地,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同时学科发展遭遇了瓶颈。在此本文通过厘清文化适应研究的脉络,阐述了文化适应心理学陷入研究困境的主要原因,并揭示其突破学科研究瓶颈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在理论上提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强调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已经有20多年了,而明确提出政治文明建设则是近两年的事。在2001年1月10日与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同志座谈时,江泽民同志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在今年“5·31”重要讲话中,他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  相似文献   

16.
文学意义研究是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重要成果。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围绕文学意义的研究大致有三种理论范式。第一种研究范式以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为代表,它们认为文学的意义内置于文本之中;第二种研究范式以美国读者反应批评、德国接受理论和解构主义为代表,该范式以"作者—文本—读者"为批评理路,强调读者的解读功能;新历史主义把文学看成历史的组成,强调文本生成的社会文化语境与权力话语,标志着西方文学批评由"作者—社会—作品—文化—读者"的新的历史转向。三种文学批评研究范式的演进是文学批评从文本研究走向文化研究的历史转型,这是文学批评范式的理论地图。  相似文献   

17.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上指出.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其具有“四个新”:一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二是把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三是对当今时代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四是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科学体系。深刻理解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四个新”对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指邓小平理论坚持实事求是这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解放思想,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解决了许多我…  相似文献   

19.
陈荣清 《理论月刊》2006,(4):134-137
国家一级文物《石鼓文》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的母体;是中国两千七百多年前的视觉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社会变动的真实记载。古今中外二百多位专家学者探颐索隐,缀玉联珠,著述颇丰。笔者咀华前贤研究成果,历时十年拍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电视专题片《石鼓文》,从石鼓文发现及迁徙之由、年代之考、拓本之辨、内容之解、价值之珍等六个方面,向世人展示了这一国宝之精华。  相似文献   

20.
意会与言传——文化语境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人们对外界选择的强有力的过滤器,选择什么、怎么选择都是由文化规制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跨语言交流会受到语境的制约。根据交流中所传达的意义是来自交流的场所,还是来自交流的语言,文化将语境划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高语境文化是一种偏重于“领会”、“意会”的文化。低语境文化的成员习惯于利用语言本身来表情达意。如果说,高语境文化是“意会”的文化,我们可以指称低语境文化是侧重于“言传”的文化。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跨越文化的限制,实现“意会的文化”和“言传的文化”的有效沟通。其实重要的是明了彼此的文化语境,知晓对方的表达方式和行为方式,这样才能避免沟通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