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礼”走遍天下——谈外事礼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外事礼仪?《新华字典》上的解释很简单,就是礼节和仪式。英文的解释较多,《维克百科全书》上讲到:礼仪是从根本上规定和限制人们彼此行为关系,促其通过因循社会的一定准则来表达相互间的尊重。从社会学角度讲,良好行为是人类社会一种约定的规则。要求人的所有行为要有文化有礼貌。礼仪教人如何与人相处,是一种社交,是不成文的规定,不是法律,没有约束力。在外事工作中,礼仪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标准,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生活习惯的反映。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礼貌…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和准则,道德教育源于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是作为引导入们解决社会共同生活中出现的个体与群体、认知与行动、情感与意志、利己与利他等诸种矛盾的方式而存在的,离开了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道德教育既没有产生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同时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也不是为了让人遵守某种务必如此的道德律令,而是为了使人过上一种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社会学的调查与统计方法,对郑州市6所高校的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主流是好的,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网络道德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国家社会经济的长期持续的高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极大丰富的物质潜力与享受的同时,也对作为社会未来的青年人的道德意识、道德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性、鼓励个性发展的同时,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公共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用以调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一切领域中的行为,与法制体系相辅相成,共同维系社会的稳定、和谐与进步.特别是在我国当前所处在的这样一个经济转型期,面对着尚未定型的社会形态、愈加繁复而多元的经济、文化结构这样一种现实,无论是从民族的自强不息,还是国家的长治久安,亦或是社会的稳定、繁荣与和谐,都凸显出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实需求之迫切、历史重任之艰巨.然而,从社会道德教育体系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的整体状况而言,并不敢让我们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道德教育,也就是实现受教育者正确进行道德自我选择和自我规范的能力和品质.一个民族、国家的精神文明程度当然有赖于道德教育,但最直接的是其道德教育目标实现的水平和程度.  相似文献   

6.
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要求,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当前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加强学生道德教育的迫切性首先 ,强化学校道德教育是提高社会主义中国道德风尚的有力举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任何一种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 ,必然要引起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也必然导致与之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的逐步确立。“德治”离不开德教 ,古人言“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社会是人之社会 ,国家是人之国家 ,个人道德水准是全社会道德状况的基础 ,国家的风气和精神的好坏更是每个人的责任。而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 ,是社会进行…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功利思潮膨胀的时期,一些人似乎对人类行为的道德准则采取了不屑的态度,因此,从基础做起,从实施家庭道德教育做起,成了整个社会道德状况得以改观的途径.家庭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自身努力.  相似文献   

9.
探寻合乎德性的现实出路,培养良好的实践智慧,追求"值得过的生活",这是关于道德教育的一种卓越体认。那么,走向情感的道德教育的智慧求解,应该厘清道德的相关基础,把握道德的内涵、起源和属性;揭示道德情感的深刻本质,判别情感与情绪以及阐释道德情感的重要性;探索情感的道德教育进路,解读道德情感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原则。可以说,唤醒沉睡的道德意识,激发人和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以我心懂你心的感同身受,提升个体的道德能力,让道德教育依凭情感、走向情感之维,这是新时代道德教育的重要使命,对促进社会进步、国家繁荣和民族昌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探索》2017,(3)
现代道德教育过分强调道德的规范性,从而让受教育者感到道德是对人的一种约束,因而抵触道德教育。实际上,道德也可以帮助人们摆脱肉体和现实的束缚,实现精神的超越,因而具有一种解放功能。为了实现对于道德理解的全面性,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现代道德教育就不能因循守旧,必须把目光转向人本身,进行必要的转向,从而提高人们接受道德和道德教育的积极性,以突出道德的解放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道德教育是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主体性道德指个体意识到的自身作为独立人格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并为了维护这种独立性而自觉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社会公民主体性道德人格,独立的道德判断和自律的道德行为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文章简明论述了社会转型期主体性道德缺失的三大表征、主体性道德缺失的原因,以及主体性道德重构的原则与路径。  相似文献   

12.
胡小星  谢峰 《党史文苑》2005,(11):60-63
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使得道德面临严峻挑战,公民道德建设迫在眉睫.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大学生道德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应与教育学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同时注意对道德评价作用的运用.这样,道德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仅是社会对公平正义秩序的制度期待,还有人们对美好安宁生活理想的伦理期待,而道德资源和伦理规范便是其不可缺少的支撑点之一。道德教育对实现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一、道德教育通过对人格的完善,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主体性前提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历史过程,社会的发展会给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而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  相似文献   

14.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仅是社会对公平正义秩序的制度期待,还有人们对美好安宁生活理想的伦理期待,而道德资源和伦理规范便是其不可缺少的支撑点之一。道德教育对实现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一、道德教育通过对人格的完善,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主体性前提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历史过程,社会的发展会给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而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  相似文献   

15.
信息社会下大众传媒的道德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社会的大众传媒具有传承道德文化、塑造道德人格、构建道德价值的道德教育功能.应充分了解我国大众传媒道德教育现状以及新的发展特点,总结利用大众传媒进行道德教育的经验,进而提高我国大众传媒的道德教育水平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礼仪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各自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礼仪道德规范。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一个公民素质的标志,在国际交往中则体现为国格。中国人自古崇尚“以礼治国”,素以“礼仪之邦”的盛誉而著称于世。《左传·隐公十五年》云: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礼仪,上升而为礼制,下沉则是礼俗,与道德更是互为表里,具有维系、调节和教化功能。中国传统礼仪中,有不少合理的成分,诸如尊道贵律、律己修身、仁爱孝悌、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诚信修睦、精忠报国、天下为公、自强不息等等,无疑是中华传统…  相似文献   

17.
陈莹婷 《学习月刊》2012,(12):97-98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社会进步的尺度,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从而使人类脱离纯粹的自然状况。我国自古享有"礼仪之邦"之美誉,"礼"是中华文化的标志之一。开展礼仪教育对塑造学生高尚人格,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人际关系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礼仪教育是提升自我修养和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1、礼仪是塑造高尚人格的途径礼仪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文明程度、社会风尚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一、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模式是当代道德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高校道德教育模式,建构激发道德需要、培养道德认知、充满人性本质、具有开放性的现代化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论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而生态道德教育是培养人们自觉维系自然界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道德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德育工作者应从面向未来的高度来探索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之路,创造一种生态意义上的精神文明,这也是新世纪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美国道德教育三大学派之一的价值观澄清学派兴起于本世纪六十年代,现已成为美国道德心理和道德教育研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学派。这一学派把道德看作是一种能力,一种对道德价值观进行独立选择的综合能力,将道德教育视为发展个人独立作出价值选择能力的过程,因此被人称为“面向能力的道德教育”。 价值观澄清学派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选择、自我澄清在学生发展道德品质过程中的作用,因此,认为采用道德价值观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就会轻视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