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湾危机缓解的启示施鲁佳世纪之交,世界又经历了一场战争与和平的较量。较量结果,和平占了上风。在这场较量中成为英雄的,不是伊拉克的萨达姆,不是美国的克林顿,而是联合国的和平使者安南。人们于是扼手称庆,庆幸伊拉克人民避免了再遭战乱之苦,庆幸美国的士兵避免...  相似文献   

2.
亚平 《侨园》2002,(5):38-39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要攻打伊拉克的声浪可谓甚嚣尘上。美国总统布什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和“采用一切手段”来推翻萨达姆政权。布什认为只有伊拉克变更了政权,“世界才会更安全、更和平”。那么,布什政府为何甘愿冒被指责为穷兵黩武的风险,执意要在海湾再打一仗呢?显然,除了老布什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与萨达姆有一段情仇恩怨外,小布什还有他的更深层的战略考虑。首先,推翻萨达姆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9·11”事件后,美国的外交重心发生了重大转变,打击恐怖主义成了美国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中心任务。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曾说过,反恐战争可能要10年、20年甚至50年。如何把一场长期的反恐战争进行下去,不断寻找恐怖目标并铲除之,从目前来看,被指为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的伊拉克就是这样一个符合美国战争需要的目  相似文献   

3.
华盛顿专电对波黑人民来说,1995年11月21日是一个难忘的和平之日.这一天,与波黑冲突直接有关的波黑、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3国总统在美国达成并草签了波黑全面和平协议.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玫瑰园宣布这一协议后,国际舆论纷纷为之欢呼,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些市民禁不住奔走相告、鸣枪庆祝.饱受战争之苦的波黑人民终于迎来了和平曙光.  相似文献   

4.
鞠敏 《党政论坛》2003,(5):10-12
伊拉克战争,本是一场应该努力避免的战争,最后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如今,随着形势的发展,伊拉克战争正引发人们越来越多的思考。 美国打伊拉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政治、经济和军事,也与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有关。  相似文献   

5.
华盛顿专电 11月20日,华盛顿和布鲁塞尔同时宣布,美国和欧洲共同体已就有关欧共体削减农产品补贴问题达成协议。一场一触即发的大西洋两岸贸易战得以避免。人们普遍松了一口气,希望这次突破能使搁浅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在今年底前顺利结束。 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说,“我们已避免一场可能发生的贸易战,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十分高兴地宣布,美国和欧共体已就一项农业一揽子交易达成  相似文献   

6.
举世关注的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于北京时间3月20日上午10点半左右打响。到21日晚本刊截稿时止,这场战争已经进行了36个小时。中东大地在刺耳的爆炸声中颤抖,无辜的平民蜷缩在一切可以藏身的地方,和平在战争的穷凶极恶中惨遭蹂躏……与此同时,世界各地反战示威潮起波涌,许多国家的首脑和政府呼吁立刻停止战争,相关各方尽早回到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的道路上来。美国总统布什在20日发表的开战讲话中继续谈论着开战的理由,喋喋不休地为这场战争披上许多光彩的外衣。  相似文献   

7.
波黑战争正处在是缓解平息还是升级扩大的紧要关头。波黑冲突三方领导人在雅典会议上签字接受联合国和平方案,表明出现了停止战争、解决争端的现实可能性。波黑塞族议会拒绝接受这一和平方案和美国酝酿准备直接军事介入,同时也表明波黑战争亦面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各国实行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认真地研究和分析这种思想,揭示其具体形成和实施措施;对我国防止和平演变,彻底粉碎和平演变,捍卫社会主义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利用大众传播工具与社会主义国家打“思想战争”美帝国主义者十分重视意识形态的力量在和平演变中的决定性作用。反共老手杜勒斯早在1950年所著《战争或和平》一书中就鼓噪要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一场思想战争”。肯尼迪上台后又强调“我们的国家更需要的是思想威力,而不是原子、财政、工业乃至人的威力。”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则宣称:“最终对历史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而不是武器”。  相似文献   

9.
今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战争50年,本刊特邀请亲历战争的一些幸存者,再忆抗美援朝,以纪念这场伟大而正义的战争。50年前,中国人民进行的抗美 援朝战争,是美国当局强加 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表明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的正义立场,支援了朝鲜人民,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争取了中国长期建设的和平环境,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增长,促进了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谱写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  相似文献   

10.
华庥 《瞭望》1982,(12)
一九八二年,国际上有五个受到瞩目的战场:原来的柬埔寨、阿富汗和伊朗——伊拉克这三场战争正在继续;另外,发生了两场新的战争:英国——阿根廷在马尔维纳斯群岛打了一场海空大战,以色列大举进犯黎巴嫩,发动第五次中东战争。 这五场战争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11.
董向 《瞭望》1984,(19)
为了遏止美国发展航天武器的势头,苏联最近提出要同美国就全面禁止使用反卫星武器进行谈判,遭到里根拒绝。这表明美苏在外层空间的军事争夺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他们之间打一场“星际战争”的危险性,人们要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2.
刘顺 《瞭望》2003,(15)
伊拉克战争已进入第四周,美英联军在数天围城之后,于4月9日终于攻占了巴格达市中心等重要地点。有媒体、包括伊拉克驻联合国大使都说“游戏”已经结束。人们不禁要问,巴格达之战就这么打完了?传说中的萨达姆数万精锐部队到底在哪里?萨达姆又躲到哪里去了?萨达姆是真的招架不住美英的猛烈攻势,还是在同美英继续玩猫鼠游戏? 从战争一开始,美国就一直在  相似文献   

13.
美国正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利用其无出其右的实力,追求建立一个新的美利坚帝国。 美国“打伊倒萨”战争一年后的今天,伊拉克仍然狼烟滚滚。布什的单边主义不仅在国外引起强烈反弹,国内民主党也借机猛攻,称美因此偏离反恐轨道、盟友,自毁形象,削弱实力。今年是美国总统选举之年,现任总统布什和民主党推出的挑战者克里都在摩拳擦掌,瞄准下届白宫宝座准备一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大兵压境海湾,有关萨达姆流亡的传闻骤起,一些西方媒体也乘机大加炒作。萨达姆是走是留?伊拉克是战是和?成为新年伊始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东国家特别是伊拉克周边国家明白,一旦美英对伊开战,它们将深受其害。最近,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一直在积极进行外交斡旋,希望伊拉克问题能够得到和平解决,试图劝说萨达姆主动下台,流亡到诸如白俄罗斯、埃及、利比亚和毛里塔尼亚等国,以避免一场日益临近的战  相似文献   

15.
<正>对战争根源的基本反思作为一位理想主义者,康德对世界和平的信心源自于对人类理性的乐观。二战结束至今,确实没有再爆发新的世界战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人类社会远未实现理想的和平。这不仅是因为各种形式的局部冲突和战争从未停止,更因为这是一种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美国国际关系学者卡尔·多伊奇认为,如果人类在明天突然灭亡了,那不会是因为饥饿,也不会是因为瘟疫,而是战争!因为以人类今天的科学技  相似文献   

16.
杨柳 《瞭望》2000,(28)
50年前,美国用了3年时间,在亚洲打了一场朝鲜战争;今天,“山姆大叔”宣称:仍要用3年时间,举行一场朝鲜战争纪念活动。新世纪即将来临,美国周密策划、精心组织、刻意实施这种国家性、国际性的纪念活动,究竟意欲何为? 2000年6月,美国正在打响第二场“朝鲜战争”,请看事实 美国国防部在因特网上发布的消息说,经美国国会批准,由国防部主要负责,从6月25日起,在全美举行为期长达3年的纪念朝鲜战争50周年活动。一项纪念活动持续3年,不仅在美国的历史上前所未有,而且在世界历史上也极为罕见。 50年前,美国用了…  相似文献   

17.
当布什在1月下旬的国情咨文中宣布伊拉克为“邪轴”国家时,美国国内舆论调查显示,超过70%的美国公民支持白宫发动伊拉克战争。今年6月,当攻伊声浪开始高涨时,这几乎也成为一种两党共识。美国众、参两院两党议员中的多位重量级议员挺身而出,支持白宫用武力推翻萨达姆政府。但随着欧盟国家、海湾国家等美国盟友或朋友纷纷表示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美国国内  相似文献   

18.
如果单从美国媒体传出的信息看,伊拉克战争有诸多“奇怪”之处:被“炸死”、“炸伤”多次的伊拉克领导人频频复活,身体健康地在电视上露面;已经“投降”的伊军将领率领“被俘虏”的战士继续战斗;开战第二天就已被控制的地区在战争进行到一周后依然造成美英联军的人员伤亡…… 战争才进行了几天,美国军方、政府与新闻媒体声气相通、紧密一致的消息口径,已经令人频频大跌眼镜。也许正如人们所说的,战争开  相似文献   

19.
科索沃冲突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较量,其残酷、激烈、持久程度,是世界近期高科技局部战争中绝无仅有的。当然,科索沃冲突是一场局部热战,并没有改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但是,应当看到,科索沃战争可以说是美国在世纪之交推行其全球霸权战略的重大步骤和预演,它给国际战略格局和军队建设带来的影响是重大的。我们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冷静观察和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20.
就在伊拉克危机和朝鲜核危机步步升级、危如累卵之时,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于2月22日~25日对东亚中日韩三国进行了旋风式的访问,来去匆匆,不舍昼夜。不问自明,鲍威尔此行是要寻求三国在处理两个危机,特别是朝鲜核危机上的合作。虽然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放言“美国有能力同时打两场战争”,但是,看来布什政府还是不愿意同时挥起两个拳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