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瞭望新闻周刊》刊登记者专稿说,近年来一些重大群体事件看似突然爆发,但实际上都经过了“民意、民怨、民怒”的过程,并非不可逆转和无法先期控制。然而,在事件萌芽和聚集的初期,一些基层部门对社会矛盾却普遍表现出“体制性迟钝”。对此,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正>近期劳工问题引起关注,其实这种劳工抗议,无论在老牌工业化国家,比如欧美,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比如拉丁美洲、东南亚等地区的国家,都是家常便饭。在一个正常的社会,这是社会经济互动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贫困生规模也在逐年增加。贫困生由于经济和生活等条件较差,容易产生自我意识相对迷失、个体心理容易失衡、人际交往面临困境等问题。高校应该对贫困生进行物质和精神双方面扶持,加强精神扶持力度。为此,要从政策关怀、心理关怀、人文关怀、自我关怀等四个方面努力构建贫困生精神关怀助困体系。  相似文献   

4.
必须高度关注人心向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必须高度关注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人心向背问题”,这是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全党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向全党提出的一个严肃政治课题。认真学习江泽民关于人心向背问题的论述,对于全党深入理解十六大精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完成党在新世纪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一、人心向背是决定政党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江泽民同志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这是江泽民同志在总结人类历史中大国兴亡、政党兴衰规律的基础上,着眼于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着眼于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提出来的,体现了对人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收费的逐年升高,贫困生问题备受关注.在关注贫困生经济贫困的同时,要充分关注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象.  相似文献   

6.
大安市结合开展"三帮扶"活动,本着"不让一名大学生留遗憾"的原则,积极整合帮扶资源,着力破解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资金难题,组织开展了"圆梦大学"活动,给力贫困生。一是资助"给"。市民政局、扶贫办、农发行等部门筹集资金10余万元,明确资助条件,严格审核把关,为每名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一次性发放助学资金2000元,已资助贫困生30余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校频频出台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等措施,扶助贫困生完成学业,但自卑敏感的复杂心态往往使贫困生拒绝这些帮助。记从多所高校了解到,每年申请勤工俭学的大多不是贫困生。  相似文献   

8.
面对社会信任普遍而严重缺失的严峻形势.理论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形成了解释和解决问题的不同进路。大致说来,一种是注重道德教化思想教育的理路,一种是更侧重制度建设的理路。在持前一种理路的学者看来,社会信任缺失是“道德滑坡”的一种具体表现,根子在于人们的道德意识、诚信观念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生"软贫困"问题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一个结构性问题,仅仅着眼于经济资助,解决贫困生物质上的“硬贫困”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从提高贫困生的能力和素质入手,打破原本不断加强的贫困循环,提高贫困生获取资源的能力,使其摆脱精神、心理、能力上的“软贫困”,才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0.
关注城市贫困及相关社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由于部分社会成员缺乏必要的资源,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了获得必要生活资料、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和获得发展机会的权利,并使其生活持续低于社会常规水准的社会现象。城市贫困现象是在微观家庭层面显出的,但是一定数量的家庭贫困现象的背后,潜伏或可能引发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我们通过调查北京城市居民贫困问题,掌握了北京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执行情况,分析致贫原因,探索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搞好社会救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经济取得了重大发展,社会得到全面进步,但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关系民生的诸多问题,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人的生老病死,原本属于社会福利事业范畴,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投入一定资金,为民造福。而现在,不少地方将这些福利机构推向了市场,变成了谋取利润的商业机构,这些机构以盈利为目的,筑起了高收费的门槛,造成了百姓“生不起、学不起、住不起、病不起、死不起”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主要表现贫困大学生是指那些在校期间支付学杂费和生活费比较困难或基本生活费得不到保障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贫困导致“心理贫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自卑感。在校园集体生活中,贫困大学生与其他生活富裕的学生朝夕相处,日常生活消费的反差巨大,总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同学间不经意的一句玩笑,都会深深地刺伤他们的心灵,强烈的自尊渴望与脆弱的情绪情感相交织,无形中加大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有的人因此而常常感到自卑、压抑;有的人对自己勤工助学劳动持鄙视的态度,自己…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在于能够从全社会范围内消灭贫困。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奋斗了几十年,就是为了消灭贫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客观地要求必须关注目前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相对贫困问题。一、城市扶贫: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都程度不同地遇到了经济生活变化过程中出现的贫困现象。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态下,贫困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是客观存在的。贫…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社会收入分配中出现了严重的“重资轻劳”现象,在资本收益不断提高的同时,劳动收益相对甚至绝对降低,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分悬殊。这种现象如果继续存在和发展,必然导致劳资矛盾加剧,既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包产到户的伟大胜利不等于“三农”问题已经解决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两次重要的改革。一是由1978年开始,从安徽农村自发地兴起的包产到户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是近两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中国的粮食问题可以说基本上解决了。但是,在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普遍不高,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包产到户的潜力已经发挥得差不多了。邓小平同志早在11年前就讲:“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  相似文献   

16.
从战略高度看“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中国社会中始终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纵观历史发展的轨迹,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中国社会所经历的急剧而深刻的历史性嬗变,都未能绕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这一变化的历史起  相似文献   

17.
李永俊 《当代贵州》2014,(30):57-57
正银发贫困,是指养老保障问题,根据清华大学一份《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显示,由于老龄人口存在养老资产不足、消费和购买能力不足等问题,未来中国可能陷入"银发贫困状态"。清华大学的《报告》指出当前我国"银发贫困"存在的三大问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党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三农”问题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充分说明了“三农”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农业新闻工作者,要心系“三农”,关注“三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干部群众解决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竭诚服务。这既…  相似文献   

19.
《纪检与政法》2004,(2):26-26
在人生道路上,挫折和失败是常有的事。如果忍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得不到提高,则焦虑和紧张就会常常困扰我们的身心。假如你拥有幽默,也就具有了随环境变化不断加以调节自我心理的有力武器,即可利用幽默减轻生活中因失败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10,(11):58-59
<正>丁学良在2010年第8期的《同舟共进》上撰文指出:关于维稳的两点认识:第一,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应从一个明智的角度来看。一个工厂、公司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