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虞震东 《中国减灾》1992,2(3):51-54
宇宙线是来自太阳和太阳系外宇宙空间的高能辐射,是作用于人类的一个全球性自然环境因素。宇宙线进入大气层后引起大气电离,使大气臭氧层和大气电场都产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对大气运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晓丽 《理论月刊》2008,(3):112-114
臭氧层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的重要屏障,世界很多国家都根据保护臭氧层的国际环境条约制定了本国的保护臭氧层立法.中国现行的保护臭氧层的法律因其具有的缺陷,影响了我国保护臭氧层工作的进展.我国应围绕行政许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税(费)、数据报送等制度构建切实可行的保护臭氧层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危机来自天、地、人立体污染的报告天———臭氧层遭到破坏。臭氧层是大气中唯一能够大量吸收过滤太阳紫外线幅射的气层。如今,保护人类免遭紫外线过量幅射的臭氧层出现了空洞。空洞大如美国国土,深度相当于珠穆朗玛峰。主要原因是生产的冷冻剂、除臭剂的化合物排...  相似文献   

4.
石瑞芬 《中国保安》2013,(10):43-45
现代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在带来国家兴盛的同时,也使得人类面临的环境形势日益严峻,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能源危机、酸雨、水污染、海洋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趋严重,威胁着居民的健康、破坏着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百家言     
有感于“荣事达”人的绿色行动  从 2 0世纪中叶开始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 ,使人类“征服”自然环境的足迹踏遍了全球 ,人类已经成为主宰全球生态系统的一支至关重要的力量。与此同时 ,环境问题迅速从地区性问题发展成为波及世界各国的全球性问题 ,如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能源缺乏、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及酸雨污染……跨入新世纪 ,全球范围的绿色浪潮澎湃而起 ,人类开始步履艰难地跨入了绿色文明时代的门槛。而身处于绿色文明建设大潮中的企业 ,如何强化环保意识 ,顺应时代发展 ,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  相似文献   

6.
上帝创世说中描写伊甸园是在天国的东方,流经园子的河分四个支流流向四方,河岸上长着花草树木,树上结着甜美的果子可作食物,园中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和谐地生活、生长在一起。人类是自然之子,生命因地球而得以存在、发展,自然慷慨、无私地赠予人类最丰富的自然资源,空气、水、土地和万物,古往今来,天地人合一。天地是无私的,而人呢?人类或许是自导自演了一出悲剧。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水资源状况恶化、土壤资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毒害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5,(2):41-41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今年初向媒体披露了一组数据:我国的化学耗氧量(主要是水污染物)、二氧化硫、消耗臭氧层物质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我国单位产值的排污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几倍,我国每万美元产值消耗矿产资源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印度的2.8倍。我国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  相似文献   

8.
<正>地球陆地的水资源主要来自地下水、地表水和空中水(简称“三水”)。其中,地表水主要来自冰川和冻土融化产生的径流,空中水指的是悬浮于局地空中的大气所包含的水分,在适合的大气热动力条件下,部分空中水通过降水的方式降到陆地,是地表水的重要补充。黄河流域可利用水资源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亚洲“水塔”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区的融雪融冰,二是每年6—8月份夏季风期间的大气降水。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是黄河流域水资源的重要来源。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区,全长约5464公里,年径流量仅为534亿立方米,因此,黄河流域降水量的变化对于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博庭 《政策》2006,(11):48-50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影响、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因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造成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即通常所说的生态影响破坏问题,如荒漠化、湿地退化、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生物多样化变化等等。二是因工业发展和人类生活造成的污染破坏,即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水污染、固体废物、赤潮等等。我们必须认识到,对于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生态环境问题,我…  相似文献   

10.
《创造》1995,(5)
世界面临七大生态环境问题近些年来,生态环境恶化,己构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威胁,具体表现大体有以下七个方面:①酸雨。酸雨是指含有高浓度硫酸和硝酸的降雨和降雪、霰和雹。酸雨损害各种生物,加速建筑物的蚀化,危害人体健康。②温室气体和全球变暖:在过去10...  相似文献   

11.
为履行保护臭氧层的国际义务,执行《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伦敦修正案),根据《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修订稿)》(以下简称《国家方案》)和《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办法》,从2002年1月1日起, 中国所有新生产的汽车将停止装配以CFC—12为制冷工质的空调器。为了保证《国家方案》的顺利实施,现对进口以CFC—12为空调制冷工质的汽车及以CFC—12为  相似文献   

12.
云政办发〔2005〕220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经省政府同意,现将《云南省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工作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贯彻执行。云二○○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云南省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工作意见为加快实施我省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修订稿)》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工作意见: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源头控制和替代消耗臭氧层物质…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将是什么样子?当酸雨降临,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等等导致地球环境恶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当森林面积减少,海洋资源过度开发,耕地被高楼大厦挤占等经济发展的负作用日益显露,人们对未来的生存状况渐渐担忧起来。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采纳了布伦特兰夫人的这个概念。大会同时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的框架性文件。1992年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可说是人类转变传统发…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轻工厅(局、总公司、总会)、计(经)委、经贸委(经委)、公安厅(局)、化工厅(局)、农业(农牧、农林、农牧渔业、水产、农垦、农机、乡镇企业)厅、工商行政管理局、技术监督局:臭氧层破坏是当前全球环境问题之一。为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于1987年制定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我国在1991年6月加入了1990年经修正的《议定书》。按照《议定书》规定,我国应在1999年将氯氟化碳(CFCs)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工作,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有效解决大气中细颗粒物污染和灰霾现象,我市新近出台了《宁波市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1个部门将花大力气整治空气质量。《方案》要求到2015年,我市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比2010年下降11%、10%、10%以上,细  相似文献   

16.
中外古神话均有死神。我国世俗所言的死神,是阎王或城隍。俗谚谓:“阎王教人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但阎王是“舶来品”,即古印度神话里的阎罗,梵文作Yamaraja,原为管理冥间的神,与佛教俱来中国。此公在中国取得死神地位,已是公元后的事了。城隍亦是死神,其来源可追溯到《周礼》蜡祭的八神中的水(即隍)庸(即城),或《史记·封禅书》的八神中的“阴主”,但其正式就死神之位则在道教兴起之后,那更晚于阎王矣。而且城隍官阶甚低,在中古以来形成的庞杂鬼神系统内,只是阴曹地府的地方官,不仅受制  相似文献   

17.
正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但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为主要污染物的大气污染问题给江苏居民的健康生活、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了严重威胁,大气污染防治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江苏省的重点工作之一。大气污染防治的现状污染程度总体得到改善。2017年江苏省大气质量有所改善,PM2.5年均浓度较2016年下降3.9%,PM2.5浓度较"大气十条"确定的2013年考核基准数  相似文献   

18.
贫困是二十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翻开中国贫困地区分布图,就会发现,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22个地区,其中云南乌蒙山地区、滇东南地区、横断山地区三个地区占了全省70%以上的面积。云南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的有73个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的12.33%,占全省总县(市)数的57.48%截止1995年止全省尚有660万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云南贫困面之广,贫困人口之多,贫困程度之深,在全国都属罕见,是全国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尤其是在尚未解  相似文献   

19.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表状况是形成气候的三个基本因素。此外,还有人类活动、太阳活动、火山活动等影响气候变化的第四类因子。但导致近百年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即自19世纪末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使大气中 CO_2等“温室效应”气体持续增加,而森林植被遭到大量砍伐  相似文献   

20.
王祖明  王文蔚 《创造》2011,(10):26-27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生存面临的最大挑战。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自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已经累积到自然界难以承受的程度,生态学家一直在寻求量化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程度的方法,一个可以量化的公式终被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