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通过三维扫描技术法,实现精确体表损伤瘢痕的表面积与长度,探讨其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定制的结构光三维扫描仪采集体表损伤三维数据,通过多视角正交法点选损伤区域,跨网格抗锯齿优化,自动计算表面积。结果测量结果对比工业级Geomagic Studio在同一标准件扫描和计算误差在毫米小数点后两位。结论采用三维测量对体表损伤表面积测量结果精确可靠,并可适用于不规则的器官和表面损伤测量,提高法医学鉴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张剑  张忠 《法医学杂志》2016,(2):134-135
正《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中有很多涉及损伤面积的条款,如皮肤缺损、色素异常以及烧烫伤、擦挫伤等面积,而很多分布在体表上的损伤形态极不规则,如何精确测量其面积是评定损伤程度的关键。笔者认为,利用计算机图形处理软件测量不规则损伤面积结果较为准确,目前广泛应用的软件有Photoshop、AutoCAD等,还有一款是公安业务软件图像浏览编辑器,本研究用这三种软件对同一损伤处面积进行测量并比较。  相似文献   

3.
体表损伤程度的鉴定是法医临床鉴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刑事案件、民事纠纷等提供科学依据。体表创口的长度、挫擦伤及瘢痕的面积是人体损伤程度鉴定等级划分的客观证据,而其精确测量是法医临床实际鉴定工作的难点。三维测量技术的出现为体表损伤程度的准确检验提供可能。本文着重对三维测量技术在体表损伤程度鉴定实践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司法鉴定的准确性、科学性、公正性。  相似文献   

4.
体表损伤程度的鉴定是法医临床鉴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刑事案件、民事纠纷等提供科学依据。体表创口的长度、挫擦伤及瘢痕的面积是人体损伤程度鉴定等级划分的客观证据,而其精确测量是法医临床实际鉴定工作的难点。三维测量技术的出现为体表损伤程度的准确检验提供可能。本文着重对三维测量技术在体表损伤程度鉴定实践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司法鉴定的准确性、科学性、公正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已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中有多款关于体表损伤长度、损伤面积的条款,但由于损伤长度及面积的测量工具及计算方法不统一,不规则损伤长度及面积测量的准确性难以把握。作者在工作中,探索出能更准确测量方法,于本文介绍给大家,以便共同探讨。1不规则损伤长度的测量传统方法 目前国内对于体表损伤长度常用钢直尺、软尺或棉线测量,测量后加比例尺拍照。但对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已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中有多款关于体表损伤长度、损伤面积的条款,但由于损伤长度及面积的测量工具及计算方法不统一,不规则损伤长度及面积测量的准确性难以把握。作者在工作中,探索出能更准确测量方法,于本文介绍给大家,以便共同探讨。1不规则损伤长度的测量传统方法 目前国内对于体表损伤长度常用钢直尺、软尺或棉线测量,测量后加比例尺拍照。但对  相似文献   

7.
伤情检验鉴定中常常碰到体表损伤,体表损伤程度的鉴定往往是以体表损伤面积为依据,但体表损伤常是不规则的形状,如何精确的测算体表损伤面积有一定难度,现行的鉴定标准中并没有规定测量方法。笔者采取数码照像后利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处理照片,然后计算出体表损伤面积,不仅方法简单,便于操作,结果准确,而且能够制作出一目了然的照片来,并可以用照片来进一步验证鉴定结论的正确性,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Xu GT  Yu XJ 《法医学杂志》2006,22(6):439-440
在法医实践中发现,现有的伤残鉴定标准中未就体表创口或瘢痕面积与长度测量的换算作出任何规定,对某些体表损伤的伤残评定可能有欠公允。有必要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探讨体表创口与愈后瘢痕的关系。比较创口愈合成为瘢痕的收缩率。由于现有伤残鉴定标准中未就体表创口或瘢痕的长度测量的换算作出任何规定,所以某些体表损伤的伤残评定可能有欠公允。有必要就此提出相应解决办法,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人体体表面积测量公式计算法与手掌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 2 0例健康人的身高、体重、手掌面积、手背面积的测量 ,就目前公认的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求得的人体体表面积 1%与手掌面积进行比较 ,发现手掌面积明显小于人体体表面积的 1%。作者建议在法医检案中应用公式计算损伤面积比例。  相似文献   

11.
体表皮肤是覆盖在人体表面的最大器官,与外界具有最大的接触面积。因此,体表皮肤损伤在法医临床学鉴定实践中也是最为常见的损伤。2017年1月1日,《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开始实施,其体表皮肤损伤的相关条款与既往标准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比较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与国内外其他伤残标准中体表皮肤损伤的相关内容,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相关内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测量体表规则或不规则损伤瘢痕的长度和面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探讨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软尺、游标卡尺+细线法、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分别对30例模拟条状瘢痕与50例伤后条状瘢痕的长度进行测量,以长×宽、薄膜描记结合坐标纸法、像素法、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分别测量35例模拟片状瘢痕及15例伤后片状瘢痕的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构光三维扫描法测量的模拟条状瘢痕长度与标准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表面曲率较大且大面积不规则模拟片状瘢痕和伤后片状瘢痕进行测量时,结构光三维扫描法测量结果与标准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对50例伤后条状瘢痕长度进行测量时,两名操作人员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8,同一操作者两次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为1.000,与游标卡尺+细线法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6。结论采用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测量可获取体表瘢痕的立体信息,对瘢痕长度和面积的测量不受部位、体表曲率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验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和单相机摄影测量法这两种三维测量方法在法医学体表损伤与瘢痕测量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对比分析直尺法、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和单相机摄影测量法对86处尸体损伤的测量结果;对比分析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单相机摄影测量法、Photoshop套索像素法、PDF阅读软件法对13处活体模拟块状瘢痕面积的测量结果,并记录所耗时间;以贴纸的已知规格信息作为标准值,比较直尺法、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和单相机摄影测量法的测量准确度,计算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对不同操作者和同一操作者前后3次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进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一致性评价。结果两种三维测量方法与直尺法在尸体损伤上测得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单相机摄影测量法、PDF阅读软件法的测量结果和Photoshop套索像素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相机摄影测量法后处理耗时长于其他方法;直尺法测量长距离组(10~40cm)时结果小于标准值,RMSE值结果为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单相机摄影测量法<直尺法;组内和组间的ICC值均大于0.99。结论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和单相机摄影测量法均可应用于法医学体表损伤的记录和测量,前者在测量精度及稳定性上表现更优,后者的数据色彩还原度更好,但后处理耗时较长。  相似文献   

14.
本系统由图像采集、分析处理、档案管理、报告生成、联机帮助五个子系统组成。图像采集采用摄像录入,可以支持数码相机、扫描仪录入。面积计算采用模式识别技术标定边界“曲面坐标网格法”直接计算损伤面积。关节活动角度测量允许交点不在图像内,用终止用与起始角相减获得关节活动角度,对四肢及脊柱活动均能较准确测量。  相似文献   

15.
用KP-90N型数字式求积仪测算人体体表损伤面积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的有关条款,对人体烧烫伤、体表软组织挫伤占人体体表总面积的百分比及因损伤所致的面部瘢痕、色素沉着的面积,都做出了具体规定。但如何测算,未做明确规定和说明。实践中,一般采用手掌法或坐标级法。这些方法虽然简单,但误差较大,特别是当损伤面积处于标准基数值的临界状态时。容易引起争议。本文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用平面面积求算仪,即KP-90N型数字式求积仪,测算人体体表损伤面积,现路方法介绍如下。人体体表损伤面积的测算1.人体体表损伤取样(1)透绘法。用绘图硫酸…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量人体骨骼进行个体识别是法医人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能提供高分辨率骨骼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中的软件可以对骨骼图像进行重组,测量软件可在骨骼断层图像和重组图像上对径线、角度、面积、体积等不同体制人类学骨骼测量指标进行测量,测量较少受到人为因素干扰。本文分别从性别判定、身高推断、面部软组织厚度测量及年龄推断四个方面,对国内外CT测量骨骼在法医人类学骨骼个体识别的研究中应用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并讨论和比较了CT主要技术及CT在法医人类学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 B超探查图像能在屈光间质混浊情况下,清楚地显示眼球后段各组织结构的损伤或病变,以及准确进行眼球轴测量。B超探查从60年代已应用于眼科各种疾病的诊断。本文通过对263例眼外伤患者的眼B超图像,显示眼球不同部位结构的损伤及损伤恢复过程中临床生理、生物学变化进行分析,探讨B超探查在眼外伤法医临床学鉴定工作中客观地反映眼损伤、恢复情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2):187-189
目的分析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致死行人四肢损伤的特征。方法收集本区2016年至2018年交通事故行人死亡资料,对四肢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1例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致行人死亡案例中,死者以男性居多;机动车(不包含摩托车)、摩托车所致行人体表损伤以擦挫伤(包括擦伤、擦挫伤)为主,电动车所致体表损伤以皮下出血(挫伤)为主,占体表损伤71.8%(P <0.05);机动车骨折率最高(35.5%,P <0.05),电动车骨折率极低(3.7%,P <0.05),四肢多发骨折好发于机动车,四肢骨折好发于左侧。结论通过对行人四肢损伤特征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为无目击者或肇事逃逸交通事故处理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利用HE染色、银染和β-APP免疫组化染色确认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利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面扫描成像技术检测弥漫性轴索损伤区域酰胺Ⅱ带的光谱分布情况,得到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红外光谱数据,绘制红外光谱病理图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酰胺Ⅱ带红外光谱吸收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红外光谱病理图像中酰胺Ⅱ带的高吸收区与弥漫性轴索损伤区符合。结论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可对弥漫性轴索损伤进行病理形态学诊断。  相似文献   

20.
脑外伤后短时间内死亡尸体脑干病理变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建立脑干机械性损伤(肉眼无明显改变)致迅速死亡的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电镜及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脑千损伤的物质基础——神经元、轴索、胶质细胞、血脑屏障。研究结果表明:脑外伤后短时内死亡是脑干损伤的结果,白蛋白、纤维联结蛋白、神经微丝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原癌基因c-Fos等可作为诊断脑干损伤早期病变的指标。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将上述指标应用于怀疑脑干损伤致死案例,验证了这些指标的实用价值,以期为脑外伤后短时间内死亡案例的死因判定提供客观证据,为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工作指明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