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线》1996,(3)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内容提要第二部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十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  相似文献   

2.
高度重视社会稳定是邓小平理论的一大特色。邓小平之所以高度重视社会稳定,直接源于他对中国动乱历史的深刻体验及其教训的理性总结;源于人民对和平稳定的热切期望;是基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的考虑;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高度重视社会稳定是邓小平理论的一大特色.邓小平之所以高度重视社会稳定,直接源于他对中国动乱历史的深刻体验及其教训的理性总结;源于人民对和平稳定的热切期望;是基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的考虑;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论中国的国际形象黄泽存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创立与塑造当代中国形象、中华民族形象的思想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邓小平中国国际形象思想,有助于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国际形象,近一个世纪以来数经...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最注重稳定,他曾使用了“压倒一切”、“最关键问题”、“最高利益”这些份量极重的语言来强调中国必须稳定。因此,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全面理解邓小平的稳定思想,显得尤其重要。邓小平的“稳定观”内容宽泛,涵盖国际国内,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多领域和方面,形成整体稳定思想。1国际局势稳定。国际局势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外部条件。80年代后,针对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生的新变化,邓小平高瞻远瞩,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新判断,为我们制定内外政策,处理国际问题,提供…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国权与人权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的国权与人权观王先俊,朱锐国权与人权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敏感的实践问题。邓小平作为当代世界著名政治家,站在全球和历史的高度,用宽阔的视野审视和分析了这一问题,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国权与人权理论。在国权与人权问题愈来愈成为国际国内重要...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邓小平同志站在历史与时代的高度,科学做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正确判断,并据此调整了我国的外交政策,提出和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做出的创造性的历史贡献。 1、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时期,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这是我们能够聚精会神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极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2、制定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为国内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促进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3、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不但不会导致资本主义,而且最终能够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优势,是中国走向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领导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问题,作了系统而深刻的论述和阐释,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因此,研究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是我国当前法制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基本特征 实践性。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时寓之于实践、萌之于实践、成之于实践、用之于实践的极富  相似文献   

9.
略论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特色张广芳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研究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对于我们正确判断国际形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对创造一个良好的...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确立表明,邓小平是实践经验、人民智慧、时代精神的集中者,在探索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体现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风格。 (一)强烈的时代意识,恢宏的战略思维 当代世界,是充分国际化的世界。邓小平始终把中国现代化建设放在国际大环境中来考察。十多年来.他透过变动冲突频仍、令人目眩神迷的国际风云,对当今世界的战略与和平、发展与稳定、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等重大长远的国际战略问题都进行了思考,清醒地把握本质,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则和可行的方法,确定了中国坚定不移的对外政策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国际政治新秩序;显示了他个人以及中华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高度责任感和恢宏气度。  相似文献   

11.
2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20年来,作为党的整个事业和国家总体外交重要组成部分的党的对外工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经过历史性调整与开拓,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与活力,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为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新时期党的对外工作是新型的政党外交,这项工作之所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靠的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特别是他的政党外交思想的指引,靠的是邓小平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后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世界政治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理论回答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遇到的许多重大问题,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丰富了当代世界的发展理论。其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不断体现。这一理论的形成,是20世纪后期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变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本文试就邓小平思想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意义作一分析。一、邓小平思想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而且需要一个稳定与和平的国际环境。这就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国际战略。国际战略,是党和国家为了自己的根本利益,对国际关系的长期性全局性发展所具有的正确判断和科学认识,并据此制定的战略目标和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4.
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描绘整个蓝图,领导这一伟业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其政治家的博大胸怀.革命家的战略眼光.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使其成为亿万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指南。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国际环境的变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历史机遇。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了对中国外部环境的正确认识与判断,准确把握了时代特征,科学分析了国际环境,将中国的发展融入世界。进入21世纪,世界局势处于深刻的变革与调整之中,中国必须适应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努力为我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经济学。邓小平经济理论与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有着科学的联系。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三步走”发展战略,丰富了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周亚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三十多篇文章直接论述了与爱国主义有关的内容,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爱国主义精神象一根思想红线贯串全书。一、维护国权、国...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以一个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战略家的高瞻远瞩和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倡导的求实精神分析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规律进行了长期不懈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们党创造性地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确立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思维原则和科学方法,引导着我们党和人民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客观、深入分析当今世界基本矛盾及其运动变化的基础上 ,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当前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 ,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世界基本矛盾和时代主题的思想 ,有利于帮助我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0.
论我党周边外交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周边国家最多、处理周边外交问题最为复杂的国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周边国际环境状况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国际地位等方面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周边外交历来在整个外交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继承了毛泽东、周恩来的睦邻友好、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化解障碍的周边外交思想,并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和平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