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际垠 《求索》2008,(7):194-195
贾平凹是“大散文”的提倡者,他的创作历程,是对艺术的探索与试验,也是对自己生命力的享受和宣泄,更是其自身灵魂的搏斗与挣扎。他的散文渗透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对生命有着非同寻常的思索和参悟。他力图探索生命奥秘,对生命的本真意义进行发掘。他用艺术的眼光审视生命,营造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艺术底蕴的世界。他在“大境界”中倾注生命的真诚,字里行间,充溢着禅化的生命意识。这些共同构成了贾平凹散文韵味深长的基本审美因素。  相似文献   

2.
(一) 中国近代以降,患怀乡病时间之久,人数之众,规模之大,心态之光怪陆离,当首推台湾岛内。自本世纪40年代跨海大移民之后,百余万大陆乡亲无时不在渴望着在有生之年重返故里,与骨肉团聚;同样,台湾的散文家40多年来也不间断地从各个方面描写他们心中的家园,抒写他们的相思怀归之情。这方面的作品是如此之多,描写得如此强烈与生动,几乎让人们可以将台湾当代散文称为一种乡愁文学。在这种乡愁中,不仅描绘了我们民族的苦难坎  相似文献   

3.
在一股现代艺术潮流的冲击下,台湾当代散文的审美意趣发生了悄悄的变异。在反对滥情提倡知性的理论骚动中,昔日散文创作里常见的那种充满感情汁液的声音渐渐消失,从一泻无遗到有节制的抒写,从直接说明到注重间接效果,从意境到意象,从模拟现实到超现实——不回避从心里感受的真实出发,对现实予以变形……在这种种突进中,我们看到了象征艺术在散文创作中日渐成熟。本文着重探析的是,作为一种时代精神的艺术之光,象征在当代台湾散文中焕发出了怎  相似文献   

4.
近10多年来,台湾禅理散文蔚为风潮,堪称台湾文坛的一大特色。究其原因,与台湾文学所处的环境与背景紧密相关。台湾多灾多难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际遇,必然使许多人想从宗教中寻求避风港或精神寄托,这是认定生本不乐、标谤超尘脱俗的佛教在台湾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台湾文学中也经常可见这样的主题:认可人生之残缺的必然,而以一种宽矜的态度去面对这种缺憾。  相似文献   

5.
(一) 当今台湾文坛,散文成绩极为绚烂。散文家层出不穷,代有才人,阵容齐整;读者群极为广大,一派繁荣气象。散文的奇葩怒放与台湾的特殊境遇和台湾作家特有的心境是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6.
街道,是城市至关重要的意象,是认知城市的基本通道。作为台北乃至台湾百年空间形象的缩影,中山北路的空间形象史及其象征精神具有典型意义。论文从散文文本出发,以中山北路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作为殖民空间、威权空间、情色空间和现代化空间的诸种形象特点及其精神意涵,从中发掘诸种空间背后所形塑的世代居民的感觉结构,进而分析作为象征空间的中山北路所表征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7.
诉说与独白——当代台湾散文中的两种叙述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历代的散文批评中,论者总是着力于修辞、描写的方面,而从未能将散文创作中中的叙述问题细加考察。随着散文创作的发展,台湾当代散文家开始注重叙述角度和叙述观点的选择在散文创作中的作用,他们已经认识到叙述方式叙述语言是作品艺术风格的重要支点,它除了叙事绘状之外,还透露出特定的情感色泽、情调、氛围、情绪节奏,给人一种“语言化”的感觉。在高低、起伏,长短、轻重的语调中,涌动着作家的情绪、态度和心境。台湾批评家也发觉,可以把散文的叙述者与散文作者的个人历史个人品性作适当区分,而不必总是执着于合二为一地去从作品中印证作者。他们在散文叙述者与作者之间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8.
生命体验与当代中国女性文学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琳 《求索》2010,(5):204-205
女性生命体验的逐渐被重视,是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的发展趋势,它趋向于对人的感受合理性的拯救,力求消除各种知识话语的蒙蔽,返回事物未被异化的原初状态。  相似文献   

9.
生命(散文)     
当我刚刚学步的时候,一场高烧,留给我永恒的双拐。 今天,脑供血不足,使找又一次徘徊在地狱门前。醒来,眼前一片熟悉的洁白——又住院了。 泪水,一次次从苍白的脸庞滑落,浸湿更加苍白的枕。朦胧中,看见日光灯上吊着一只小蜘蛛,在风中摇曳。  相似文献   

10.
台湾文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三十多年来,一大批在校大学生散文作品的陆续问世,扩大了散文创作的新领域。年轻的作者面对台湾教育景观和社会现实,以独特的感受与追求,谱写出一支支激荡人心的音曲。考察他们创作的内容与特色,探讨其生发环境和存在问题,对加强台湾散文的研究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以来,台湾儿童散文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1986年属于《民生报》的《儿童天地周刊》创刊,总编桂文亚大力发展儿童散文,开辟了“温馨的小品文”专栏,并于1990年结集出版.民生报社还于1987年陆续出版了谢武彰的《赤脚走过田园》、《奇妙的旅行袋》,周于栋的《阿朴的奇想》等儿童散文集.在出版界的大力推动下,个人的儿童散文集不断面世,如桂文亚的《思想猫游英国》、《班长下台》、《美丽眼睛看世界》,谢武彰的《布袋  相似文献   

12.
日出东方日落台北 从北京到台北,不过飞行三个半小时,却不及导游嘴里悠悠然道出百年两岸史. 台湾存印象里,台湾在眼前,台湾在脚下.北京机场预约的轮椅服务将残疾人朋友送到机舱内,服务员不仅似“女汉子”体格健壮,更是熟练地推行轮椅上下摆渡车,一问才知道,这是首都机场的专业服务队,她们一组百余人专门负责轮椅服务,一个人每天都要为10余位残疾人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轮椅服务.可伸缩拐杖也被允许带上飞机,由机组人员妥善保存而不再视为“凶器”.飞机落地台北,桃园机场服务人员已将轮椅推在舱门外等候.唯有飞机上厕所门口窄小,轮椅难以进出,此事“古难全”,短时间内恐怕只有残疾人乘客“自行解决”了事.  相似文献   

13.
单正平 《新东方》2008,(6):48-50
本文所谓的海南当代,大体是指20世纪80年代迄今这个时间段。本文所谓散文,未作精确定义,其范围接近传统散文概念:诗歌(含散文诗)、小说和报告文学(或非虚构文学、纪实文学)以外的文体,都是散文;具体说,则大体有如下品类:以写景抒情记事为基本特征的一般散文,以思想、学术为主要内涵的随笔,以及针对人生、社会、文化世相而发的杂感和评论等。  相似文献   

14.
马识途  曹丰 《求索》2010,(7):214-215
人性决定着生命的选择,因此,叶梦的生命选择过程就是她对人性之谜的探索过程。叶梦执着于人性之谜的探讨而至绝望,"死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叶梦的作品中,叶梦对神圣的人类生命的坚定信仰,令她宁愿承受绝望的痛苦,也不放弃对生命的执着,在令人窒息的生存环境中进行着顽强地抗争。所以叶梦最终的生命选择是:人是神圣的,有尊严的,有自由意志的,她永远都执着于自身,永远都不会放弃自身。  相似文献   

15.
台湾后现代散文差异空间美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后现代散文在思想与文体上的新变令人瞩目。以林耀德为首的台湾后现代散文作家形成四度的时空观念,其散文作品呈现出差异空间的多重象征系统,散文的时空形态也表现为差异的、多元的、解构的与未完成的多种特征。台湾后现代散文的差异空间美学是后现代散文空间诗学的重要理论创生点。  相似文献   

16.
走进中国台湾地区新北市双和医院的大门,便听到轻悦的钢琴声萦绕在就诊大厅.抬眼看去,一位衣着朴素的钢琴老师在现场为患者演奏乐曲,作为台湾地区大型综合医院的一项“标准配置”,现场的钢琴演奏很大程度地抚平着患者焦躁的心理.从无障碍电梯径直上到五楼,便是台湾地区成立的第一家无障碍牙科诊所.以笔者经验看来,在基本的医疗保障中牙科的“地位”通常不高,从大陆的医保报销制度来看,牙科的报销比例与范围的限制也是相对严谨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代台湾的浪漫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官方哲学的唯心主义本质,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预留了较大的空间。当代台湾的浪漫文学至少存在以下三大脉络。一是司马中原式的承载自我内在生命感觉的乡野传闻、灵异作品;二是以三毛、琼瑶、席慕容等为代表的浪漫爱情文学;三是70年代部分乡土文学作家和进步作家对抗工商文明的田园倾向或憧憬和呼唤社会变革的浪漫主义创作。  相似文献   

18.
贺芒 《求索》2007,(8):194-196
本文第一次对当代小女人散文中大量出现的咖啡馆意象进行了探讨,从内部和外部分析了这种意象的特征和成因,并对这种意象在文坛上的地位作出了应有的评价,最后指出小女人散文由于缺乏生活的厚度与思想的深度,只能是轻松安逸的,快餐式的大众文化消费品。  相似文献   

19.
汽车还在高速路上奔驰,江苏泰州残联陪同我们的人,透过车窗一指,说,看见了嘛,那就是靖江市残疾人社会服务中心的大楼.在远远望去的那一片建筑中服务中心有鹤立鸡群的感觉,似乎在无声地昭示着残疾人事业在靖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继娥 《理论月刊》2007,(6):116-119
转型期的女性散文通过展示女性的生理特点与生理职能来肯定女性的生命价值与社会贡献,从而对其生命进行礼赞。她们着重展现社会司空见惯的女性生理与女性心理,使人了解女性的性别角色对社会、人类、历史的作用,折射出女性的性别意识与生命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