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潘汉年事件在中共党史上颇受关注,其扑朔迷离,实在是因为与西安事变密切相关。换句话说,潘汉年从苏联回国不久就在无意中参与了西安事变,从而为其后半生的坎坷埋下了严重隐患。潘汉年回国的任务1936年初,胡愈之去共产国际汇报张学良联共抗日的情况,他在《我的回忆》中说:"我估计在莫斯科没有一个熟人,但到了火车站,唯一接待我的是潘汉年同  相似文献   

2.
连贯 《广东党史》2006,(2):36-37
我想把解放前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我们在香港办报和一些文教事业的情况,简要的给大家谈谈。 1938年1月,廖承志、潘汉年同志被派到香港,作为八路军、新四军的代表。这是香港政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廖承志为打开中日友好交往的大门,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大学刚毕业,作为翻译便随同廖承志开展对日工作。在当前的中日关系形势下,追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廖承志为促进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警醒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友好局面,是很有必要的。接待日本“三团体”访华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在中日关系问题上,中国和日本要友好相处,争取日本人民。对于日本上层,不仅要做“左派”的工作,对于“中派”和“右派”人士的工作也要开展起来。1952年5月,高良富等三位国会议员到中国…  相似文献   

4.
架设中日友好大桥的人──廖承志李宏廖承志是新中国外交路线的实践者,他协助周恩来总理等人,长期从事对外工作。从出生到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廖承志一生与日本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为沟通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渠道,为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  相似文献   

5.
在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除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之外,身为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的廖承志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建国后的30多年里,廖承志为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廖承志对孙平化说:“老孙,你还真有水平,讲了连日本人都听不懂的日语。”建国伊始,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廖承志成为中国政府在对日关系一线工作中的主要负责人。除廖承志外,郭沫若、赵安博、张香山、孙平化、肖向前等一批早年曾留学日本的人员,也战斗在对日外交工作的第一线。新中国成立后,日本政府在美国的影响下实行反共反华敌视…  相似文献   

6.
<正>廖承志,原籍广东惠阳,出身名门,其父廖仲恺是国民党著名领袖,母亲何香凝是著名民主人士。廖承志兴趣广泛,多才多艺,是一位职业革命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廖承志一生历经坎坷,饱受磨难,富有传奇色彩。牢狱之灾,对于他而言简直称得上光荣历史了。日本人的牢房坐了两次,德国人的班房、荷兰人的牢房各一次,国民党的牢房坐了两次,甚至共产党红四  相似文献   

7.
他在母亲的作品中画上一两个“公仔”,不只是他想过画画的瘾,更重要的是想使母亲高兴。 1908年8月25日,廖承志诞生于日本东京的大久保。年幼的时候,他聪颖,好学。他喜欢到动物园玩耍,但更喜欢读书,有时简直对书本着了迷,洗澡也舍不得放下。他爱美术,从小就画得一手好画。一次,有个日本人到他的小朋友家中作客,正在戏耍的廖承志痛恨日本欺压中国,当场画了一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漫画,这既表现出他幼小的爱国心,又表现出他有绘画才能。经过刻苦学习,他掌握了英、日、法、德、俄等国语言。他的渊博知识、多才多艺,在日后的革命生涯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王岚 《党史文苑》2006,(8):16-19
今年是中共隐蔽战线卓越领导人潘汉年诞辰100周年.潘汉年是这一战线无数优秀儿女的杰出代表,其实,还有许多革命战士惊心动魄的故事长期不为人知,尤其是解放后,受"潘汉年、杨帆"案牵连的人达数以千计.关露,这位当年受党指示打入敌伪组织内部的党的忠诚战士、一代才女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9.
廖承志1908年生于日本,父母是国民党著名左派廖仲恺和何香凝.他的祖辈、父母和他本人都是华侨.他曾两赴香港,并为党的革命事业在港工作四年.建国后,他主持侨务工作,多年来为香港回归祖国而孜孜不倦地工作.“文革”期间,他被诬为“海外间谍”而饱受摧残.“文革”后,他初衷不改,继续为解决香港同胞的困难,促进香港与大陆的交流合作,加强血肉联系以早日收回香港主权而抱病工作.1983年廖承志逝世.今天,他未竟的伟业  相似文献   

10.
正廖承志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出生于国民党元老之家,却在革命低潮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廖承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历经苦难无数,多次身陷囹圄。在那些失去自由的日子里,廖承志始终坚定革命意志不改,始终保持一颗豁达乐观之心。在国外两次坐牢廖承志的父亲廖仲恺是国民党元老,在国民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廖承志虽生于优越家庭,却对国民党黑暗腐败深恶痛绝。廖承志在年轻时代就选择了共产党。革命是危险的,廖承志自从选择共产  相似文献   

11.
1974年9月19日上午,金秋的北京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在首都机场,一架来自日本东京首航北京的日本客机,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从飞机上下来的乘客中,有一位耄耋之年、精神矍铄的老者。早已在机场迎候的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及罗青长、董其武等人走上前去,一一与老人握手,热情欢迎他来到北京。老人身体硬朗,声音洪亮,与廖承志等人寒暄时,他热泪盈眶,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了激动而欣慰的笑容,心中不时地回荡着:“祖国,我终于又回来了……”  相似文献   

12.
孟红 《党史纵横》2010,(10):8-11
自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到胜利回国,入朝几年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先后组织了三届较大规模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活动。第一届是1951年3月底,以中共中央委员、宣传部副部长廖承志为团长,总政文化部部长陈沂和著名戏剧家田汉为副团长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及所属文工团一行575人。  相似文献   

13.
1955年4月3日,正在北京参加中央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的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突然遭到逮捕。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所认定的以后一直未公布的“罪行”有三项:一是在“国共谈判中投靠国民党”;二是在抗战时期“投靠日本  相似文献   

14.
赵凌 《党史纵横》2001,(12):25-27
潘汉年是我党历史上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早年曾活跃于我党的文化、情报、统战领域.他才华横溢,胆识超群,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优秀党员,在建国后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竟蒙冤落难长达二十年之久.关于潘汉年冤案的来龙去脉,一直鲜为人知,个中辛酸,令人深思.今年是潘汉年同志诞辰95周年,谨以案头资料汇集,以缅怀这位对党无限忠诚、对敌无私无畏的革命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回顾著作<廖承志与池田大作>撰写过程的基础上,对廖承志、池田大作推动中日和平友好事业的艰辛、曲折历程进行了思考,认为廖承志、池田大作非常重视中日青年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推进中日关系的发展,以及和平友好事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袁殊的经历称得上是独特而富于传奇。他1931年刚满20岁时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即受中央特科负责人潘汉年的派遣潜入敌穴,开始了他的情报生涯,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奉命撤离,转移到解放区。十几年间,他巧妙从容、顽强机智地周旋于国民党、日本人和汪伪政权的特务机关之间,为党做了大量的工作,获得了很多重要的战略情报。但是他的后半生又非常不幸。1955年袁殊因潘汉年案被逮捕,1965年最高人民法院以叛变革命、充当军统特务、日本特务和汉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直至1982年随着潘汉年的被平反才被宣告无罪,恢复政治名誉。1987年病逝于北京。  相似文献   

17.
吕春 《党史纵横》2014,(4):44-45,53
正廖承志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廖承志出身国民党名门,却最终将信仰投向了中国共产党,而且在革命几次陷入低谷时从未改变初衷,始终坚定地跟党走。在残酷的革命斗争生涯中,廖承志多次被捕入狱,所幸每次都能化险为夷。1933年,廖承志又一次在上海被捕,为了营救廖承志,宋庆龄联合蔡元培、柳亚子等许多知名人士积极奔走,与国民党反动当局交涉,最终成功地将廖承志从敌人手中解救出来。  相似文献   

18.
<正>有家新闻媒体曾转载了一篇题为《廖承志曾含冤戴手铐走完长征》的文章。文中记述廖承志受张国焘的迫害,被内定"枪决",但因情况特殊戴着手铐随军走完了长征路的奇特经历。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这类文章还挺多。有的文章写道:廖承志是戴着手铐走完长征路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的文章写得更具体: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开始  相似文献   

19.
王勇 《党史纵览》2004,(10):54-55
对上个世纪50年代的"潘汉年、扬帆"冤案,今天的人们并不陌生.1955年4月3日,公安部在向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请求逮捕潘汉年的报告中,主要列举他的"罪行"有两条:一是说他在抗战时期曾经背着党同汪精卫勾结,并长期隐瞒、欺骗组织;二是说他在饶漱石、扬帆"包庇掩护特务分子和反革命分子"问题上负有直接责任.  相似文献   

20.
廖承志是新华社的早期负责人之一,他曾两次领导新华社的工作,对新华社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心血。 廖承志长征到达陕北保安,在红色中华通讯社担任外国电讯负责人。中共中央迁到延安后,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廖承志负责全部外电,是新华社主要负责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