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佳 《学理论》2012,(4):187-188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有目的性、有指向性的育人活动提高其实效性势在必行。将"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双主体"并实现其和谐互动,不仅超越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模式,而且将有助于从新的视角探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马维英 《学理论》2013,(14):225-227
近代朝鲜的双重外交是指朝鲜在保有与清政府宗藩外交的同时,与其他外部世界建立了条约外交。这种局面的出现有三种原因:首先,是朝鲜国内开化思想的推动;其次,清政府"以夷制夷"政策的诱导作用;第三,列强要求立约的外部攻势也促成了双重外交。双重外交对朝鲜近代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思想在西方哲学主体思想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们对"总体的人"、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以及交往主体的研究都具有许多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27)
"丁卯胡乱"和"丙子胡乱"是朝鲜史书当中对后金两次对朝鲜用兵的称谓。而中国史书当中则把这两次战争称为"丁卯之役"和"丙子之役"。从强烈的反差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两次战争对朝鲜的破坏程度之深。在这两次残酷的战争之后,朝鲜却又有着比同一时期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幸运的地方,那就是朝鲜并没有被后金完全的占领,究竟为什么后金会在两次出兵朝鲜,逼迫朝鲜签订城下之盟,而又迅速回师而没有对朝鲜做进一步的"占领"呢?  相似文献   

5.
自习近平任党的总书记以来,他紧紧围绕执政为了谁、依靠谁、如何执好政掌好权这个根本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掷地有声的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通过对习近平关于人民主体思想的重大意义、理论基础、内涵、主要内容、实践路径等方面研究成果的梳理,使得有关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研究现状有一个直观明了的呈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评析,指出了关于这一研究主题在研究角度的转变、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概念的深化等方面的发展走向,从而更好地实现我们对新时代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准确把握和全面践行。  相似文献   

6.
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均是表示一种与自身文化相契合的亲近感,前者的主体主要是宗教信徒,后者主体则是民族成员,二者分别对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保持不同程度的亲近。在朝鲜族社会发展历程中,基督教从传入至今已经一个多世纪,对朝鲜族传统文化与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渗透、交融与改变。将存在于朝鲜族社会的宗教认同和民族认同与延边朝鲜族基督信仰状况相结合进行互动分析,有利于深化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9,(12)
细读《共产党宣言》,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人民主体思想。文中不仅阐释了"人民"的内涵及构成,而且论述了人民主体思想的丰富内容,包括人民是革命实践的主体、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及人民是价值创造的主体等。新时期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主人翁地位及增进人民利益福祉三者相结合,有效发挥人民作为实践主体、历史主体及价值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1945年7月,毛泽东同黄炎培作了著名的窑洞对谈。"窑洞对"中毛泽东提出的"民主新路",充分揭示了毛泽东廉政文化思想的内核——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人民主体论,作为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一、人民主体论集中反映了毛泽东廉政文化思想的人民性。其一,廉政文化思想首先是一种权力观。权力是人民的,共产党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是毛泽东一以贯之的权力观。毛泽东一直强调,"共产党是为民  相似文献   

9.
李靖 《学理论》2012,(35):41-42
王阳明是继陆九渊之后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以心为体,创立了与程朱理学进路不同的心学思想。用当代的哲学来看,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中"心"的含义主要为情感、意志、观念等,再将外在伦理规范内化到心中,使道德主体自我立法,表达一个道德主体的观点。王阳明以良知作为心之本体,再通过"致"的功夫使主体先天潜在的良知成为"明觉之知",为道德法则源于主体自身建立了理论基础,"致良知"三字成为他一生学问的精髓,既涵盖了本体又包括了功夫,实现了"知"和"行"的统一,所以良知也理所应当地成了主体思想的核心。他通过心外无理(心即理)确证了这个道德主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朝鲜要建设经济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媒体认为,朝鲜“已经在政治思想上、军事上跻身于强国行列,当前的主攻方向是建设经济强国”因为核问题,朝鲜的一举一动都颇受瞩目。在经过去年试射导弹、进行核试验,致力于加强军事力量之后,多种迹象表明,朝鲜在2007年将把主要力量转向发展经济方面。新年伊始,朝鲜党和政府就发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号召。作为一年工作的  相似文献   

11.
木子 《侨园》2013,(3):16-18
80后领导人金正恩执政后,为朝鲜带来一片新气象,其中,2013年朝鲜向中国输出12万名劳务人员。半年前,30多名年轻靓丽、端庄大方的朝鲜女孩作为"先遣队员",被公派到江苏华西村龙希国际大酒店打工。在这个堪称"中国第一村"的地方,在当地最奢华的白金五星级酒店内,这些朝鲜美女将收获什么样的经历?眼界大开24岁的金圣兰平日虽不施粉黛,却丽质天生,举手投足间还透着一股端庄和文雅气质。这位朝鲜美女出生在平壤一个干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系统内元素日渐复杂。进入现代之后,最主要的变化就是主体群的扩大,主体群划分的增多。其中,隐性主体作为新的一个主体群分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渐入人们的思想视野。自此,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隐性主体的研究日趋独立,日趋明朗,这其中包括对隐性主体的认定以及对隐性主体作用方式的探讨为重心。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4)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教育主客体地位存在诸多争议,而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主体原则,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也出现一些问题。出于正确理解和坚持主体原则的角度,也为了进一步发挥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认识大学生的"主体性"客体地位,调动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即大学生"主体性"客体地位进行辨析说明,反思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主体原则存在的混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问题,并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坚持主体原则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逻辑起点,对价值内涵的准确理解和科学界定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尝试从马克思交往实践观视角出发来诠释价值内涵,揭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主客体关系说"的价值内涵对人的拒斥和消解,还价值以"属人性",并据此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进行新的解读与再认识。  相似文献   

15.
陈波  周俊 《学理论》2011,(16):255-256
作为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儒家修身方法围绕"人"这个道德主体,旨在培养人高尚的道德修养。道德品质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全面理解修身方法,激发教育对象道德自觉性,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11)
审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维度。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和引导人的方式来"美化"人的生存状态、"美化"人的思想观念、"美化"人的行为规范。高校可以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空间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审美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空间通过审美体验来感知、感觉、感受所要接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空间的建构路径在于: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审美理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审美研究;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审美主体;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审美结构。  相似文献   

17.
霍瑞 《学理论》2011,(5):231-23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主导—主体"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从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两个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主导—主体原则"的基本内涵,论证了坚持这一原则的依据,提出了贯彻落实该原则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基本原理,始终坚持把人民主体思想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之中。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尊重并发挥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主人"主体、历史主体、价值主体、评判主体的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过程和结果受人民监督和检验,将不断满足人民的需要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使发展成果不断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发展过程受人民监督,发展结果由人民检验。  相似文献   

19.
董琳 《理论导刊》2013,(4):57-5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本文以其中审美主体的确立与建构为研究视角,探讨马克思美学思想中关于审美主体的独特价值,认为马克思的审美主体思想不同于历史上的诸种美学观,它不是孤立地、静态地研究审美主体,而是把审美主体与人的本质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其置于主体与客体的双重关系以及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来考察,并以审美主体的实现程度作为人的本质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尺,从而深刻地阐明了审美主体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主体间性作为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门学科。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同样也需要借鉴主体间性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涵义和特征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把主体间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