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百余年来,中华民族横遭蹂躏,丧权辱国。中国人民在愤慨、反抗之余,逐步形成了一个坚定不移的最大共识:要摆脱贫困愚昧,改变被压榨受欺侮的命运,只有走现代化之路。“师夷长技以制夷”也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甚至“全盘西化”也罢,“工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形形色色的救国论无非想找出一条从宗法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方面要反对资本主义("制夷"),以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另一方面又要学习资本主义("师夷"),以反对封建主义,实现繁荣富强。"师夷"、"制夷"是中华民族遭遇资本主义的本能直觉;随着历史发展和马  相似文献   

3.
加深对讲正气的理性认识 ,对于卓有成效地开展“三讲”教育 ,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讲正气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素来崇尚正气 ,富有正气。在浩然正气的熏陶下 ,中华民族英雄辈出 ,仁人志士灿若群星。诸如“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先哲孟子 ;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除暴安良 ,为民请命的爱民清官海瑞 ;不畏英夷淫威 ,毅然禁烟 ,坚决捍卫国家、民族利益的爱国名臣林则徐 ;倡导变法维新 ,以身殉法的“戊戍六君子” ;探求救国救民之路 ,献身民主革命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宋教仁、廖仲凯 ;“天下兴…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主动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的过程,是“精神变物质”和“物质变精神”的辩证统一,不但生成了愈发主动的精神力量,而且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实践成就。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日益增强的民族凝聚力、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引力、始终坚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力、持续发展的经济硬实力、不断积淀的文化软实力的相互激荡和作用,生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的澎湃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赓续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需要统筹理论指引与实践探索,在推进“两个结合”和践行“两个答案”中牢牢把握历史主动;兼顾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聚合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在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中积淀物质文明;协同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在以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中提升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王广 《理论导报》2022,(1):35-37
<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提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承接着中华民族饱经磨难的近代历史,闪耀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芒,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和博大胸怀,具有无比丰厚的逻辑意蕴。  相似文献   

6.
2000年前,西方有强大的罗马帝国,东方有繁荣的大汉王朝。在随后的岁月里,它们先后走向衰落。500年前,西方发生文艺复兴,历经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等,实现伟大复兴;500年后,东方现代化浪潮汹涌,经济发展举世瞩目,复兴之路依稀可辨。21世纪,东方能够复兴吗?中国能够强盛吗?——我们期盼着有一个肯定的答案!现代化,新中国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中华民族几代人心中拴得紧紧的“结”,从上世纪60年代“198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到80年代末“2000年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出了新的历史时期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宣言书。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现实路径,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党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深情描绘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中国梦”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深刻的现实依据,它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追求,根植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因此,必须把它放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去解析,放到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中去解析,放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去解析.中国百年梦圆之时,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之日.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近代史上有四次较大的接触和交融。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经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变法维新和辛亥革命,发展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这时有人提出“全盘西化”论与新文化运动相对抗。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指明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全盘西化”论归于破产,社会主义走向胜利。今天有人重弹“全盘西化”的老调,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回到资本主义社会去,这是历史的倒退。  相似文献   

10.
王雅文 《党史纵横》2004,2(5):43-44
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使中华民族步入世界强国之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已经确立的宏伟目标和正在从事的壮丽事业。然而,一个后起的现代化国家,要成功地走向现代化,其具体步骤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与现实,至关重要。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分别确立的“两步走”战略、“三步走”战略;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深刻体现了继承前人而不墨守成规,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的创新精神,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对实现现代化战略步骤智慧而现实的选择,是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  相似文献   

11.
李娜 《奋斗》2023,(2):18-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逻辑、科学内涵和实践指向,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和当代中国治理之道的核心问题,更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12.
周树辉 《湘潮》2023,(4):56-57
<正>党的二十大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以来,在外国列强入侵和封建腐朽统治下,我国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大幅落后于时代,中华民族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苦苦寻求中国现代化之路。”所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和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百多年来对外战争取得的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机,多次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政治主张;直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才被迫接受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4.
对 于什么是现代化,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现代化就是西化、欧化;也有的人认为,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富强化。无论说法如何,人们所说的“现代化”概念似乎强调的是一种“结果”。 其实,从某种意义 上来说,现代化似 乎更应 该是一个“过程”。它是传统性农业社会利用科学技术、科学知 识解决社 会问题和政 治问题的 过程。按 中国人民大学彭 明教授的 说法,不 论怎样称 谓,现代 化大体上指的是 :在经济 上,从封 闭的农业 社会走向 工业社会 ,从 自 然经 济 走向 商 品经 济 ;在 政 治 上 ,从封 建 专制走向民主;在思想、文化上 ,…  相似文献   

15.
周荫祖 《求实》2006,(11):74-7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模式和阶层标志;“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朱军 《理论导报》2022,(2):20-21+3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相继采用“培育”“铸牢”“打牢”等具有人工构设内涵的词汇,持续性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种通过政治主体有计划、有目的地优化和完善政治社会秩序,建构集体认同的观念和行为,是中国系统探索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现代化情境、历史传统与国内外约束下的现代性认同建构,包含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的双重意蕴。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鲜明地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世纪中国的根本走向,是实现中国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本世纪前二十年,就是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此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时话     
《红岩春秋》2014,(9):4-4
正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擘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正在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8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擘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正在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相信,在20世纪赢得了伟大历  相似文献   

19.
洪向华  王辰 《先锋》2023,(1):64-66
<正>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首次提出“中国梦”这一概念,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不断深化中国梦的新时代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相贯通的逻辑演进出发,把脉中华民族寻梦、追梦、圆梦的奋斗历程,对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炳军  王健 《奋斗》2023,(8):42-4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时代命题。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人民法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捍卫者,其本身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政法工作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