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正确路向,实现了国家跨越式的进步和发展,更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开创了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深厚根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具体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中汲取丰赡养分;彰显出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政党主导性与人民主体性、战略连续性与阶段规划性内在统一的鲜明特质;在坚持“破立并举”中批驳了错误论调,防范和跨越了发展中的各种陷阱,为世界和人类社会探求未来前途提供了现实支撑、作出了中国回答,充分释放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优势张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独特的领导优势和内容优势。这些优势形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面貌,赋予其独特的世界意义。基于世界视野、历史视野和比较视野,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集中表现为彰显“民族复兴论”、超越“西方中心论”、破除“历史终结论”、证伪“文明冲突论”、驳斥“零和博弈论”与化解“生态危机论”等六个维度,以此为世界现代化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深刻影响了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对破解人类社会发展难题、推进人类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鲜明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强大的文化根基: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指引及前途命运的关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平、正义基因及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的精神都是其重要支撑;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更是有力的证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都有力地回击了“国强必霸论”等错误论调。  相似文献   

5.
齐炜 《党建》2023,(7):23-2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为世界各国人民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携手同行现代化道路、破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世界性贡献。党的二十大召开后,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导源于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提出的“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历史”理论是中国现代化道路进行历史性选择的基本依据。“世界历史”理论有一个提出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是提出者,列宁是继承者,邓小平是发展者。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对“世界历史”格局中的中国国情分析和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作出过不朽的历史功绩。中国现代化道路和“世界历史”的未来发展将表明:人类世界历史的未来是美好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在人类实现美好未来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7.
许士密 《探索》2023,(6):1-13
“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两个结合”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底蕴。作为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既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真理性,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也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得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内蕴接续推进现代文明、转化发展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承担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两个结合”的坚持和发展使之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现代文明的新的文明图景和文明前景,即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新的文明叙事、复兴叙事,中国式现代化担负着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合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双重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深刻的文明意蕴就在于显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现代价值和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现代化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指导意义。因此,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中华文明为根基,积极探索和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与趋势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胸怀天下,积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转化为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中国贡献: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道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奉行“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秉持“求同存异”的信任理念,践行“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动力,拓展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由此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将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以“现代化道路:政党的责任”为主题发表了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认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愿与世界各国政党一起,推进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事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直面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的政治勇气与责任担当,这对我们进一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林建华 《党建》2022,(11):57-60
<正>在世界政治发展史上,中国共产党独具自己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余年奋斗历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强调了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道路的当代价值体现在中国的现代化为“后发型”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后发型”国家的现代化要正确处理本土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中国现代化道路正确把握“后发型”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规律,积累了丰富的处理本土化与现代化关系的经验:积极吸收和消化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立足于本国的基本国情走特色之路;在全球化视野下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刘爱华 《奋斗》2023,(6):28-2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时代课题,又描绘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恢宏图景。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中国发展繁荣进步创造了重要条件,而且改变了长期以来西方现代化模式占主导的世界现代化格局,展现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俞小和 《新视野》2023,(4):112-120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厚的文化内蕴和独特的叙事结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标识,使其有别于任何一国的现代化,在文化叙事的结构中居基础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中轴,决定了它的基本面貌与内容,在叙事结构中居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特质,是解开中国发展的一把钥匙,在叙事结构犹如船体的“龙骨”;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了人类的进步追求,这构成这一叙事的世界面向。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叙事,对于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和话语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系统阐释。习近平从现代化的角度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持续不懈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鲜明特征。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对中国的发展进步,而且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也是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逻辑向度。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主义现代文明观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跨越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卡夫丁峡谷”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承载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积淀,中国共产党人百余年来建设现代文明的探索与实践为其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理论经验。从价值逻辑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理论维度深化了对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实践维度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基础,在世界维度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实践逻辑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方法,构建五大文明为一体的发展结构,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人类各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本质要求及其重大意义作出了深刻阐述,为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人民、市场、资本的力量有机结合、辩证统一起来,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内在动力和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方式。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影响世界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人类社会构建和谐世界、最终走向共产主义大同世界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独立自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与核心价值,其内涵意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方向道路自觉。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一以贯之高举社会主义旗帜,从自身国情和历史条件出发,独立探索、开辟、推进和拓展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二是动力机制自立。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把实现现代化放在中国人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三是思想引领自主。以原创性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四是战略蓝图自决。依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自主擘画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蓝图,实事求是地规划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凸显了独特的意义,破解了西方“定于一尊”的现代化逻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改变世界现代化版图、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层面彰显出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须宽 《党课参考》2023,(Z2):237-256
<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重在使领导干部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成为运用这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行家里手。围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其中,第六个必须坚持是“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品质,其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既要求我们从社会发展规律与文明更替中理解人类社会进步的历程、把握历史发展大势,积极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又要求我们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认清资本主义存在的暂时合理性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进而以胸怀天下的博大情怀努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人们逐渐在时间纬度上形成了周期性的、循环往复的历史想象,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在均质的流中无限循环。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工业时代的来临挑战了传统的历史发展观,取而代之的是资本主义的线性历史观。线性历史观把资本主义的萌芽视为现代化的起点,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则是人类历史的终点。线性历史观仍然是从死的状态中去研究历史。以大历史观为视角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强调在“合力”的互动中建构历史,以“和而不同”的伙伴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的霸权统治关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与世界的现代化相勾连,开辟了全新的现代化秩序,塑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