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应急管理》2020,(4):67-67
近年,达州利用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效果显著,2019年,全国首个县域试点智慧城市项目落户四川达州。目前,达州的智慧应急体系建设快速发展,应急联动指挥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实现了应急管理智慧决策,具体表现如下:应急管理指标监测实时预警。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了指标监测预警体系,对接了公安部、生态环境部等4个国家部委及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14个省直单位,42个市级单位及8个县(市、区),实现了城市区域噪音、24家重点企业大气排污、32家重点企业水排污等多场景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2.
《行政论坛》2016,(3):103-106
城市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各类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多发、频发,并随着社会风险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类型和特点,显现出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影响。非传统安全城市地铁突事件的特点表现为:与社会矛盾紧密相连,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转化交融,危险源通常来源于系统的外部,救援难度及应急管理难度大。导致城市地铁系统脆弱性就在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载体等三个方面。而基于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应急治理建设是:加强地铁系统与外界环境的信息交互和管理,及时把握社会动态信息;做好系统内外部环境的隔离,减少孕灾环境对城币地铁的影响;建立致灾因子排查机制,及时排除风险隐患;提高城市地铁系统风险承载能力,减缓系统压力;针对非传统安全事件制订综合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数据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在廉政建设领域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廉政风险分级预警机制,对公权力的运行和公职人员的财产变动加强监控,适时进行廉政风险分级预警,对进一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有重要意义。廉政风险分级预警机制的构建要以建立规范统一的大数据中心为基础,以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和核查为重点,以建设大数据与廉情分析评估相结合的廉政平台为关键,以加强信息与数据的安全保护为保障。  相似文献   

4.
廉政风险防控具有前瞻性和高效益,属治本之策。大数据为公职人员廉政风险防控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可通过协同联动的廉政风险防控平台深度挖掘规模剧增的海量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及预警。基于目前理论研究和实践现状,以公职人员为无差别微观研究主体,将公职人员廉政风险预警流程设计为廉政风险信息采集、廉政风险信息分析、廉政风险信息评估、廉政风险信息处理四部分,利用大数据量化研判,实现公职人员个体相关数据的分析评估和实时监测,可及时防控和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赵吉 《理论与改革》2022,(6):96-105+159-160
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体系是维护现代城市安全的根本之策。现代城市面临着来自自然界、物理设施和社会领域的系统风险,风险之间的传导与转化加剧了城市安全的复杂性。实现城市安全愿景不仅需要防范系统性风险,也要增强人的安全感,塑造积极的城市安全文化。当前,城市政府部门业务分割造成了风险管理的碎片化,条块分立造成了城市安全实现的分散化,安全的维护与塑造分隔制约了城市安全的共识形成。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性、系统性的要求,应当转向城市安全的总体性治理策略,更系统全面地进行城市风险管理,解决碎片化的治理逻辑;把城市安全的实现融入城市治理和发展进程,并最终服务于人民利益;培育和塑造城市安全文化,为城市安全共同体的形成奠基。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15,(4):44-47
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风险分析是针对特定社会因素不足引致智慧城市建设失败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当前,影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成败的社会风险因素主要有三类:一是社会主体风险,包括市民素质培养力度不足、人才基础薄弱、管理者决策偏差;二是制度因素风险,包括组织协同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政策支撑体系不完整;三是非制度性因素风险,表现为技术伦理失范、道德体系滞后、社会信任机制缺失。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风险需要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能力,完善制度内核,优化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全国面临的防灭火形势十分严峻,复杂因素的存量风险日益凸显,重点地区的增量风险更加多元,极端情况的变量风险难测难控。应急管理部组织综合会商研判,形成“打早打小打了”的基本原则:没有酿成大火时尽早扑火;刚刚发生就要抓住有利时机;扑火要彻底,既要扑打明火,又要清理暗火,消灭一切余火。那么,如何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应急管理部指导相关单位加强森林火灾机理与规律的研究,发力火灾从无到有到大的监测预警,发展空天地一体化、多源数据融合的森林火灾监测预警技术,为森林火灾监测预警与应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和工具。  相似文献   

8.
《行政论坛》2017,(2):80-86
社区冲突是现代城市社区治理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之一。有效的冲突治理机制是城市社区冲突化解与治理的重要保障。为此,应在"合作互惠,协商共赢"之社区冲突化解与治理理念重塑的新思维下,着力从内部机制建设、外部机制建设以及内外联动机制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切实构建起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冲突化解与治理的新机制。其中,内部机制建设注重纵向层面上社区冲突的化解与治理,包括风险预警、沟通交流、利益整合、技术支持和学习机制等;外部机制建设侧重横向层面上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冲突的化解与治理,包括外部扶持、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第三方干预、争议事项裁决与制动机制等;而内外联动机制建设则聚焦于纵横层面的协同整合,涉及不同社区、城市甚至国家之间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韧性理论为研究城市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念,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韧性社区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整体安全水平,因此建设韧性社区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解决城市安全问题的重要实践创新之一。韧性社区建设受到社区规划、社区管理、居民素质和不可抗拒因素影响。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推动我国韧性社区的建设需要从制定韧性社区规划、培育协同治理机制、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和完善评估体系四个维度出发。  相似文献   

10.
一、贸易预警机制的理论分析1、贸易摩擦预警系统的构成。预警机制就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对特定主体进行系统化连续监测,提早发现和判别风险来源、风险范围、风险程度和风险趋势,并发出相应风险警示信号的操作系统。预警理论最早来源于战争,二战后,美国将预警理论应用于经济领域,形成了经济预警理论,为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论坛》2016,(6):103-106
城市风险治理体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治理主体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结构,不仅需要政府准确、及时地制定公共政策,还应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到城市风险治理过程中。"互联网+"为公众参与城市风险治理搭建了良性互动和有效耦合的平台,"互联网+"时代公众参与城市风险治理的路径在于:培育公众参与城市风险治理"互联网+"思维,畅通公众参与城市风险治理网络平台与渠道,构建公众参与城市风险治理科学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受到各种不确定性风险挑战,城市安全状况能够部分反映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情况。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构建城市总体安全韧性理论体系框架提供了基本遵循,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安全韧性分别是城市总体安全韧性的物质基础、根本保证、精神寄托、重要支点和环境保障,全面增强城市总体安全韧性有助于提升城市安全治理能力和安全水平,应从总体安全韧性的五大领域推进治理提升: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增强城市财政金融稳定性;构建有助于城市总体韧性发展的制度体系、城市规划体系和监督检查制度;树立高度的城市文化自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方位营造安全氛围;构建更加包容、多元的城市社会,建立多元主体合作协商机制;提升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2011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快构建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短时临近预警和中短期预报无缝衔接,预警信息发布、传播、  相似文献   

14.
论构建学习型城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城市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建设学习型城市 ,必须更新观念 ,树立学习新理念 ;要通过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和学习载体 ,建立有效的学习保障机制 ,打造城市新的知识平台。  相似文献   

15.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城市安全是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本文从防范城市安全风险的基本原则和筑牢城市安全屏障的主要措施谈起,针对坚持“三管三必须”原则、坚持城市安全系统治理原则、强化城市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等具体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些城市甚至是一些大城市相继发生了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暴露出城市安全管理还存在不少的漏洞和短板,也警示我们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安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效防范化解城市发展和运行中的各类风险,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2019年12月12日-13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城市安全发展研讨会上,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孙华山在致辞中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安全。  相似文献   

17.
加强城市韧性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应对风险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从基础设施、经济、社会、生态四个城市子系统构建城市韧性综合测度指标体系,观测中国五大城市群93个城市2011年至2020年十年的韧性水平,并借助ArcMap可视化分析城市韧性的时空演变规律,依据研究结果提出提升城市韧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城市韧性水平的提升提供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围绕中央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提出的以提升治理能力和市民获得感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新型智慧城市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新型智慧城市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  相似文献   

19.
数字平台是智慧城市的业务架构、信息枢纽和决策中枢。平台模式的选择与智慧城市治理的有效性紧密相关。当前,智慧城市治理面临着数据共享与数据风险之间存在内在张力的问题。基于类离散结构的分析框架,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的数字平台的优缺点都非常明显,而处于中间状态的政企共建模式则有助于平衡二者之间的张力。通过对深圳S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证研究,发现具有国企背景的平台公司在政府授权下,拥有对职能部门提供协同数据需求清单的考核权力,倒逼职能部门提供协同数据,进而提高了数据共享程度。与此同时,国有平台公司又通过专业技术力量降低了与智慧城市项目供应商之间的技术不对称,从而极大地规避了因供应商机会主义行为而导致的数据风险。兼具政治属性与技术属性的国有数字平台打破了政府部门的利益窠臼,消解了商业平台的数字垄断,有效地解决了数据共享与数据风险之间的困境,为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数字城市”能否解决城市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明 《瞭望》2000,(24)
自从“数字城市”这个概念作为“正式语言”提出后,确有趋之者众的味道。5月中旬在北京召开的“21世纪城市数字论坛”吸引了国内上百名市长参加。据悉,科技部、建设部等部门近期也正在极力推动中国“数字城市”的建设进程。 人们探讨“数字城市”的发展规划,其目的在于建立起一个“数字化”的平台,使城市实现环境与生态监测、产业结构布局、资源、交通、人口、公安消防、社会服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信息化,让信息资源转化为促进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协调发展的巨大动力和财富。 中国的一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