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杨潇 《新湘评论》2023,(17):25-26
<正>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风险和挑战也日益增多,尤其是一些重点领域的风险尤为突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确保发展稳中求进的重要法则。湖南将防范化解风险阻击仗列入“发展六仗”,牢牢守住安全底线。这场阻击仗涉及领域多、范围广,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成色的重要“变量”,必须打好、打赢。  相似文献   

2.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对湖南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新阶段的民生和社会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这是总书记继2013年11月在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16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强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指示后,再一次对新阶段湖南民生和社会建设提出要求,体现了对湖南人民的亲切关怀。  相似文献   

3.
《求贤》2012,(11):26-26
近年来,宁河县牢固树立民本理念,在寻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围绕夯实“基本民生”、抓好“重点民生”、保障“底线民生”,连续五年实施二十项民心工程,特别是今年谋划的新二十项民心工程。努力改善群众生活,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实现了“在发展中惠民、在惠民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机构与行政》2024,(1):18-20
<正>2023年,青岛市委编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优编强基”改革,聚焦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民生领域,创新编制资源管理制度,统筹优化编制资源配置,把编制资源精准投放到事业发展的主战场,投放到关系民生福祉的关键点,为推动青岛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供坚实保障。一、围绕“学有优教”重保障,促进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砥砺奋进开新局,凝心聚力再出发。2022年12月22日召开的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部署提出“九大关键环节”和打好“六仗”,确立了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和主路径。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对于全省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真抓实干,更好以湖南一地之为服务全国大局,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瞿会宁 《前线》2011,(3):18-18,24
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到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7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再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可以看到,党和国家的发展观正逐步从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转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又是科学发展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正>“坚定不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共建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是2024年成都的重点工作之一。如何扎实办好老百姓身边的关键小事、民生实事?“成都是赛事名城,也是生活体育之城,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市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都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毅介绍,2024年市体育局将以“体育运动惠民”为民生实事工作目标,着力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有效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具体而言,将从四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我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没成效明显,过去5年累计用于民生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达857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8倍。  相似文献   

9.
《学习导报》2012,(11):36-37
党的十七大以来,从第九次省党代会到第十次省党代会,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五年,合奏富民强省主旋律,唱响科学发展最强音,从“一化三基”的大力实施,到“四化两型”的创新探索,发展战略不断调适,更加合乎实情;从坚守粮食生产、保护生态、节能减排、保障民生“四条底线”,到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四个发展”,发展路径不断明晰,更加鼓舞人心;从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教育强省“三个强省”,到建设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和法治湖南“四个湖南”,发展目标不断明确,更加异彩纷呈;从“弯道超车”的奋力赶超,到“高铁时代”的加速前行,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又好又快疾驶的湘江巨轮,驶入了新的历史航道。  相似文献   

10.
袁凌云 《理论导报》2013,(3):12-12,22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公平”“共享”等词语成为报告中的高频词,这是我党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升华,也是党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的明确信号。因此,在今后工作中,要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社会建设重点不动摇,始终坚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为群众提供日益全面、优质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1.
查颖冬 《唯实》2023,(2):29-32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单独成章,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为民”也是省委提出的“四个重在”的内容之一。新蔡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在改善民生中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县。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20,(10)
正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工作带来了不小挑战。面对复杂局面,如何回应民生关切?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加大"六稳"的同时,提出"六保",其中的"保基本民生",强调要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兜住民生底线。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对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此次"六保"中的"保基本民生"是何意?基本民生指的是  相似文献   

14.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对“十二五”期间如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必须准确把握和切实贯彻这些重大政策措施,从而推进民生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关注民生是十七大报告一个亮点和重点。十七大报告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单独列章加以强调,这在迄今为止的党代会的报告中还是第一次。十七大报告还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十七大报告就向我们清楚地提出了社会建设、改善民生与公平正义彼此之间的关系问题,需要我们认真领会。这里仅从社会学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保障民生是执政之基,兴国之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是保障民生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保障和改善民生,若离开科学发展,民生问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我们要把推动科学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来激发广大人民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中共长春市委结合当前工作重点,提出加强“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体系”建设。加强长春市社区党组织建设,更好地服务民生,要采取以下措施:健全领导组织机制;科学界定党政权限;加大党建经费的保障力度;构建社区党建服务机制;纠正偏重现代新型小区的倾向;创新服务民生活动方式;培养专职化的服务民生工作队伍等。  相似文献   

18.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从白银实际出发,保障和改善民生应主要从六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13,(1):62-64
16字方针奠定民生基调 【会议摘要】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进行民生建设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五条:党的领导是推进民生建设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推进民生建设的主体力量;发展经济是推进民生建设的第一要务;统筹兼顾是推进民生建设的基本方法;制度创新是推进民生建设的有力保障。这些基本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践行党的宗旨、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