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二国际理论家考茨基与卢森堡主要围绕着要不要发动十月革命以及如何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展开了交锋与论辩。在要不要革命是问题上,两者得出了完全对立的结论;而在如何推进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两者是"批判与批评"的关系,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但不同是主调。两者之所以得出如此不同的结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理解,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以及如何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解,即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只有正本清源,回归文本,站在历史和逻辑的视角,还原论争历史才能给出合乎实际的结论和判断。在这个意义上,探究考茨基和卢森堡在十月革命问题上的论争,对于把握两者的理论实质,抵制与戳穿在十月革命问题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客观理性厘清考茨基和卢森堡的思想理论本质、关系及其历史地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邹谨 《长江论坛》2014,(3):27-31
邓小平虽未明确提出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问题,但实际上就这一问题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学习他的这些论述,对于今天全党全国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党从成立至今,已召开了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历次代表大会中,统一战线问题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研究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的统一战线问题,对于我们了解党的统一战线史,把握统一战线重大理论政策的形成发展过程,认识统一战线在党的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有意义的。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与统一战线20世纪初,世界和中国的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认为,十月革命后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彼此联系了起来,在此…  相似文献   

4.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两位著名的理论家考茨基和卢森堡在如何认识俄国十月革命性质的问题上存在着理论差别。考茨基从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的一般先决条件出发,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卢森堡通过对俄国革命起因及其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十月革命是一次无产阶级领导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5.
历史公认,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大事件,但对于十月革命却一直存在分歧和争论。这种争论,大致可以分为十月革命前、十月革命后、斯大林时代、后斯大林时代、苏联解体前后等五个时期。争论的基本问题可以概括为:十月革命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是少数人的政变还是人民的革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道路是可选择的还是唯一的、是特定的还是普适的,十月革命是巨大的灾难还是伟大的革命、是失败了还是胜利了。回顾历史,面对当代,或许我们会得到以下启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争论的背后是政治力量的较量,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核心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客观辩证地看待和评价历史。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是制度自信中首要和最根本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形成的历史进程为我国政治制度自信奠定了重要历史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展现出“制度优势”和“制度绩效”是我国政治制度自信的重要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拥有的独特民主优势和鲜明民主特色是我国政治制度自信的重要理论基础。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的客观基础,对增强我国政治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从历史维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着厚重的历史根基,它立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从理论维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着内在的思想特性,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为人民大众广泛认同;从价值维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着政治凝聚、经济服务、社会整合、价值引领等重要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和国家命运的决定性影响,从理论上阐明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历史选择的正确性。但是,这一切为什么只能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而不能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前?为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直到十月革命之后才真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革命或说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而无产阶级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只有当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了生产力的桎梏的时候,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革命的时代才来到了。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就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历史考察与分析,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现有发展阶段,做了一个在列宁看来是科学的判断,也即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到了它的最高发展阶段——帝国主义阶段。从列宁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考察来看,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一个腐朽的、垂死的阶段,是一个朝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因此,当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时候,意味着无产阶级革命或说社会主义革命时刻的到来,也意味着无产阶级发动社会主义革命不仅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还具有现实的合理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不仅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政治宣言,还是俄国工人阶级发动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革命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独创性经验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从而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中共中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着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社会情况又很复杂的东方大国。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足以证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必须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毛泽东不愧为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辉典范,他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理论、方针和政策,不但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一些文章就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和“胜利”问题进行了再探讨,其中有的文章对长期流行于我国理论界的一个传统观点,即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过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所有或大多数国家“同时胜利”的命题提出了质疑。可是,这些文章没有联系马恩的世界革命理论,只是孤立地去谈“发生”和“胜利”的问题,把问题局限于“同时发生”、“同时胜利”,还是“单独发生”、“一国胜利”。这就不仅使问题无法搞清楚,甚至会出现某些混乱。因此,阐明马恩对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设想,即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性的革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五个必由之路”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五个必由之路”,其中之一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沿着这一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创造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成就,推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4.
农民运动是20世纪中国社会和政治革命的主题。从米格代尔“超文化的行为选择理论”切入,分析农民的保守性与革命性、农民革命的条件、组织以及农民在革命中的政治参与等毛泽东革命理论的几个主要问题予以反思和剖析,既是对农民运动与中国革命这一理论命题有益的学术探索,也对分析当前中国现实农民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党的自我革命”最具典型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命运比较和我们党长期执政面临的现实考验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的规律性认识”。形成规律性认识首先要从三个维度深刻理解党的自我革命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6.
列宁十月革命的战略思想在进程中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经历了两次重要的转变:从开始提出俄国革命是全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阶梯"及走向社会主义"步骤"的思想,转变到肯定俄国可以先于西方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晚年发生进一步的转变,提出东方社会主义战略,并指出俄国以及东方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将具有更多特殊性。上述列宁十月革命战略思想的阐释及进程中的转变对于当前我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在科学的方法论前提下,对作为主体实践的“理论先导”的自觉和自信,对由主体实践孕育而成的“理论抽象”的自觉和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一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对中国实践、中国道路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对“中国问题”、中国经验的话语自觉和话语自信.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推进理论创新、学术创新的必要前提.创造性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实践体现,是增强实践自觉和实践自信、推进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中道路自信是基本前提。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懈探索而取得的伟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从历史、现实、理论以及发展四个角度探求道路自信的合理性,能增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历史眼光对推进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具有极为现实而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培育历史眼光,推进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中要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总结历史经验、抓住历史机遇、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真正站在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进步的战略高度,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20.
周书俊 《桂海论丛》2015,(1):11-1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础和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之所以正确、之所以彻底、之所以能说服人,关键就在于它自始至终关注人、关注现实人的存在,她本身就是在批判继承卢梭、黑格尔、尼采等思想家关于人的异化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正确地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的理论,才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也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下,才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