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祝熹 《福建乡土》2020,(1):40-41,58
题记:建阳北面的两座山,都与朱子有关。一座是百丈山,朱子曾写《百丈山记》,是山水散文的典范。另一座是砚山,砚山脚下是朱子表兄丘子野的家。砚山脚下有一条河流,叫芹溪。朱子一生写过两组"九曲棹歌"的诗,一组是武夷山九曲,一组是芹溪九曲。  相似文献   

2.
木京 《福建乡土》2011,(1):32-32
风已经停歇,波涛已经止息。 一方石砚历经沉浮,以仰泳的姿式安居于西江中流。 砚洲岛由此而名动天下。 小小的砚洲岛传布着无边的神奇。 包公楼香火鼎盛,袅袅升起的烟岚乃在述说着"掷砚成洲"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金星宋砚     
金星砚,又名金星宋砚,是江西省星子县的传统工艺品。金星砚,是因砚石中散嵌着金色云母、赤铁矿等碎粒,视之宛若点点金星,夺目而生辉而得名。据传,第一方金星砚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亲手刻琢而成。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公,弃官回到星子县温泉粟里陶村,过着他归园田居的生活。一日,他来到横塘驼岭,偶得金星石一块,爱不释手,如获至实,归家后自刻成砚,研墨挥毫,书写了《五  相似文献   

4.
普艺 《今日民族》2001,(5):25-25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大理市的凤羽镇不大,却以出产佳砚而名闻四方。 前不久,朋友来信索求一方凤羽砚,适赴洱源出差,绕道凤羽,借当地老学者董亮伟之助,采访到制作凤羽砚的白族人杨世昌。 杨世昌的凤羽砚台厂在凤羽镇的起凤村,离镇上仅四公里。进入杨家,发现厂房就在庭院的一隅,十多个工人正在忙碌着。“别看厂房不大,年产量却可达到千余盒,产品除满足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外,还销往美国、日本、瑞士、英国及东南亚各国,可以说供不应求呢。”董老师介绍说。杨世昌是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很精干的样子,最弓;人注…  相似文献   

5.
河洛澄泥砚     
河洛澄泥砚与后起之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 河南新安县是著名的澄泥砚产地之一,始于前汉,盛于唐宋,唐时曾为贡品.据考证,新安河洛澄泥砚的起始与汉代名将新安人杨仆建造新安"汉函谷关"同一时期.元、明、清以后,其传统制砚技艺几近失传.20世纪80年代,新安人游敏在一些老艺人的帮助下,恢复了河洛澄泥砚的传统制作工艺,不仅窑变出古澄泥砚珍奇的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等名贵色彩,且首创出澄泥砚罕见的云水纹理.  相似文献   

6.
正砚,即砚台,研墨工具,中国"文房四宝"之首。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山东泗水的鲁拓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砚除了使用价值以外,还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古代文人墨客巧借诗句给砚起了不少有趣的别称,颇有玩味。砚池。有一种凹形的砚,称作砚池。砚池,也指砚的一端有一个蓄水池,为研墨加水方便而设的,大小不定,深浅不等,据石的形状而定。晋代傅玄《砚赋》云:"芦方圆已定形,锻金铁而为池。"砚瓦。俗称瓦头砚,又叫瓦砚。秦汉时用的建  相似文献   

7.
盘谷寺与天坛砚乔立兴,卢彩霞盘谷寺,位于济源市北15公里的太行山南麓,盘谷口时。因东有磨脐山,百有陡崖山,使峨相峙,状如环城。寺院建于谷口,故得此名。盘谷寺始建于北税太和三年(公元479年),里今1500余年,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唐代大文...  相似文献   

8.
砚台收藏一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传统砚的形制极其多样,从早期的平板砚到后期的多足砚,  相似文献   

9.
弘扬民族文化著书呕心沥血———记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张书碧潘长顺砚,是文房必备品,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一。明代学者陈继儒说:“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也,一生之中,最相亲傍”。济源天坛砚,是我国较著名的砚种之一。“磐谷,即李原归隐处,产石可为砚,亦具焦叶、...  相似文献   

10.
凤羽砚     
<正>世人皆知端州(今广东肇庆)盛产端砚,却有人知云南产的名砚——凤羽砚。为了探寻神秘凤羽砚台,我乘了火车又换汽车,风尘仆仆地来大理州洱源县凤羽镇起凤村。起凤村坐落在郁郁葱葱的罗坪山下,面朝顷良田的凤羽坝子,清泉环绕、祥云高照。起凤有两家专门的砚台厂——凤砚工艺品厂和凤羽砚厂,规模都不大,是两家人开的家庭作坊。因凤工艺品厂正忙于扩建厂房,我们就来到了凤羽砚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5,(11)
<正>制砚,是艺术里的冷门。但在制砚艺术家刘克唐看来,砚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替代不了的。"绘画、书法、篆刻,甚至音律、舞蹈的舞姿,都可以融入于一方砚台之中。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笔墨纸砚之中,砚乃文房四宝之首。而"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历史上柳公权、苏易简、唐彦猷都对红丝石给予很高的评价;宋代欧  相似文献   

12.
云南“苴却砚”雁寒翻了几本有关介绍云南风物特产的书,连安宁大葱禄丰醋之类都有介绍,却独独不见介绍“苴却砚”,令人造憾,更令人不解!人们现在提及中华四大文化瑰宝纸笔墨砚中的砚,只知端砚为最,殊不知产于云南省永仁县新辖的金沙江南岸的苴却砚,曾于宣统元年(...  相似文献   

13.
最近获悉,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洪利先生在荣获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易水砚雕刻技艺)传承人"之后,再获首届"中国制砚艺术大师"殊荣。借此机会,我们对中国当代易砚的领军人物邹洪利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4.
端砚和易水砚均是中国名砚,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素有"南端北易"之誉。通过对端砚和易水砚的起源与历史、雕刻题材、地域特色等不同的艺术风格特征进行比较,得出新时代"南端北易"融合、传承与发展的策略:打破南北两大砚系的传统分类格局,实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艺术与市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正历史上,宣州所产砚台久负盛名,最早相关记载可见于唐代诗人李白的《草书歌行》:"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在当时宣州石砚已名声大噪,被上流文人士大夫所喜爱。其后有明代吴去尘的《墨光歌》:"宣州石砚雪洒残,翰走烟云儿卤起。"清乾隆皇帝也在《御制诗文集》提及宣州石砚:"江毫宣砚左右随,偶然弄墨有所思。"  相似文献   

16.
6月25日上午,王玉玺藏砚展、铜砚墨子砚荣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颁证仪式和藏砚捐赠仪式以及书法作品展在济南珍珠泉公园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高丽参观了展览,省委副书记、省长韩寓群,省政协主席孙淑义,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赵春兰出席捐赠颁证仪式,省委副书记高新亭致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道玉主持捐赠颁证仪式。  相似文献   

17.
砚的称谓     
《松州》2014,(3)
<正>砚的称谓或别称可谓多矣——一日即墨侯。唐朝文嵩以砚拟人,作《即墨侯石虚中传》,称砚姓石,名虚由,字居默,封"即墨侯",从此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宋朝王迈有除夜洗砚诗:"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二日万石君。宋朝苏轼作有《万石君罗文传》,他以优美的文笔给产于婺源龙尾山的罗文砚(歙砚的一个品种)写了一篇传记。说"罗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隐龙尾山",并说"罗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被封为"万石君"。万石君的名字从此传开。  相似文献   

18.
砚之所以为文人所重,是因为以砚为标志的"文房"代表的是文人的地位,以及文人的价值取向。古时,无论是秀才情的"诗词歌赋",还是上书朝廷的奏章、审判犯人的文书,都是用"文房四宝"来写。打天下时"枪杆子里边出政权",治国安邦却要砚台里细磨慢研。一方小小的砚台,就是文人士大夫的"枪杆子"。"砚"通"研"。砚是磨墨的学问,而研则是治国的方针。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文房四宝"的推崇,其实就是对自己合法性的肯定。  相似文献   

19.
杨沐  琵琶 《传承》2008,(11):42-45
千年的风雨浸蚀,千年的盐水渗透,海南洋浦古盐田,这一片被海风依然吹拂着的古老的晒盐场,经过千年岁月磨砺保留下来的那一个个依旧坚实的晒盐石砚,盛下的不仅仅是千年的海水咸淡,更是千年的岁月沧桑。  相似文献   

20.
鲢鱼山水库和汤泉池晓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力则灵。”在坑蜒起伏的大别山王峰金岗台下,镶嵌着两颗推澡的明珠,那就是小有名气的鳝鱼山水库和汤泉池。我的老家就在商城县,由于是“近水楼台”的缘故,以前曾多次去过鳝鱼山。“水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