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舆论及舆论引导的提法众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出发点给出了众多定义,提出了多种理论.笔者下文将对舆论及舆论引导的相关定义、理论做尽量全面的述评,理清其发展脉络.同时笔者提出了自己关于舆论的定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的引导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邓新民 《探索》2003,7(5):78-80
舆论有多种定义.本文给出了新的舆论定义"舆论是公众对于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这是作为新闻舆论和网络舆论研究起点的定义.新闻舆论是公众对于公共事务通过新闻媒体公开表达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网络舆论是公众对于公共事务通过信息网络公开表达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网络舆论具有快速形成和多元分散的特点.网络舆论引导应遵循及时、交互、整合和有针对性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校网络舆论是网络舆论的一个特殊形态,其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本文从高校网络舆论的定义和形成基础入手,探究高校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并分阶段提出引导策略,以期更好地把握高校网络舆论的演变规律,引导高校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高校网络舆论是网络舆论的一个特殊形态,其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本文从高校网络舆论的定义和形成基础入手,探究高校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并分阶段提出引导策略,以期更好地把握高校网络舆论的演变规律,引导高校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罗俊丽 《探索》2016,(4):99-103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多种新媒介形式层出不穷。新媒体在对党的网络舆论引导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探索建立完善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网络舆情处置都具有重要意义。党要充分重视网络舆论引导功能,发挥网络公共领域引发舆论、聚合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通过梳理当前党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从思想理念、规律特点、平台差异、引导路径、引导模型和引导方法这几个方面形成当前党的网络舆论引导的具体对策,提出网络舆论引导的"六度"指标,从而不断增进群众对党的正面认知,赢得群众的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论是伴随着网络媒体产生的一种新的舆论形式,以其独特性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网络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和影响日益加深,这对网络舆论引导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成为摆在基层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基层领导干部在网络舆论引导方面问题的分析、思考和建议,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新时代下网络舆论现状及引导对策——以福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艳飞 《世纪桥》2010,(5):153-156
网络舆论对现实社会的正负影响日益扩大,并进一步呈现出主体复杂化、客体指向官方化、内容负面性、传播速度快等特征,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效率提出新的挑战。对网络舆论特征及对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升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是为加快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提供良好舆论支持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特点与引导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信息的传播及其所形成的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舆论传播的特点,提出了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新兴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重塑着社会舆论格局和传媒生态,并以惊人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否做好网络媒体舆论引导,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总要求,高度重视网络媒体兴起带来的重大影响,才能切实掌握网络媒体舆论引导主动权,占领网络思想舆论高地,提高网络时代舆论引导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时效性决定舆论引导的影响力、权威性决定舆论引导的公信力、真实性决定舆论引导的感染力、思想性决定舆论引导的持久力、艺术性决定舆论引导的亲和力,这是近些年来党和国家舆论引导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增强舆论引导效力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园网络信息的传播及其舆论的形成,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从分析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特征、表现载体入手,分析当前高校校园网络舆论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各新闻媒体肩负的使命,是改进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党报舆论引导能力,要研究新形势下各种受众群体的接受习惯与心理特点,把党报所倡导的与群众所需要的紧密结合起来,从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着眼,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与力度,在新闻报道中体现正确导向,在与群众交流中开展思想教育,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做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理论建设》2021,37(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总结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当代中国的新时代坐标,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把理论解读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从理论基础、思想内涵和实践价值三个维度进行总结和阐述,对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能力、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提升新闻队伍建设水平、推进国际话语权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舆论引导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执政能力,新中国成立60年来,正确有力的舆论引导对于推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凝聚人们的精神信念、筑牢共同的思想基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阶段新形势,需要深入分析与把握舆论引导面临的传播环境、传播主体、传播格局的新变化新挑战,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作的新格局,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媒体的日益普及与广泛运用,公众舆论空间和话语权得到了极大扩展和释放。当公共领域出现突发事件时,新媒体会作用产生独具特色的舆论现象,只有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和控制,不断提高相关部门应对网络舆论的能力与技巧,才能消除公众质疑、维持社会秩序。文章对新媒体的概念及其舆论传播的特点进行了阐述,讨论了新媒体环境中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从多个层面提出了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与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6.
边疆地区是我国反分化、反西化舆论斗争的最前沿,边疆地区的民族宗教舆论关系到国家的信息安全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从观念、组织、制度及技术等四个层面加强边疆民族宗教舆论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7.
许海 《前线》2013,(9):60-62
近期,针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强舆论引导的要求。在社会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程度、媒介传播环境都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加强舆论引导需要提高舆论引导主体的能力,增强完成特定引导任务的力量和本领。在我国,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可以从三个层面人手,为相对抽象的能力建设确立着力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宣传舆论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人民福祉,是国之大事。新时代的中国面临诸多机遇和风险挑战,迫切需要宣传舆论工作发挥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积极作用。为此,宣传舆论工作应在党的领导下,紧密结合党中央部署,聚焦理论和实践问题,贯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通过精准定位导向、精准推送内容、精准选择方法、精准评估效果来提升宣传舆论的公信力、引导力、传播力、驱动力,方可最大限度消除负面舆论、增强社会信心,筑起维护党和政府权威及社会稳定的舆论堡垒,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直接关系到校园文化发展和和谐校园建设,如何有效的引导校园舆论,保持它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良性互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议题。本文从目标原则、类型特征、途径方法及重难点展开对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探究。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新的舆论格局下,传统的政府宣传和舆论掌控手段应对乏力。政府要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应当从三个方面着力,即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公信力,尊重公众;真诚沟通,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感染力;构建网络舆论引导新格局,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