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生村官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建构,应体现出关爱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帮扶机制、作用发挥机制和扎根机制等在内的、能保证大学生村官工作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动态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自1995年我国首次开始大学生“村官”工程以来,越来越多地区出台了大学生“村官”政策,但是大学生“村官”能否在农村“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已经成为目前大学生“村官”制度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建立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迫在眉睫,而现行的大学生“村官”制度主要重视管理工作,或多或少忽视了大学生“村官”机制的制度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的设计及建立造成了一定阻碍,同时也将引发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的不经济性,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村官”自身发展。因此,应从制度成本角度分析构建与完善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村官计划由数量扩容建设进入内涵质量提升阶段之后,厘清并设定大学生村官人才培养取向成为当前一项紧迫性议题。本文以苏北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为例,揭示出差异化培养是科学合理的现实路径,主要体现为创业富民型、服务亲民型、社会管理型和专业技术型四种形态,并指出差异化培养亟需的辅助支撑机制,期望能有助于推动我国大学生村官基层培养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选聘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项重大的人才战略工程,也是政府帮助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有效途径。如何完善用人机制,保障大学生"村官"到任后"留得住",发挥好作用,是大学生"村官"工作得以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的现状,就农村基层组织如何完善大学生"村官"的用人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党建》2012,(10):11-11
中组部9月12日召开大学生村官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出席并讲话,要求认真总结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经验,完善政策、健全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为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优秀人才。大学生村官工作是中央着眼于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改善基层党政干部来源作出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6.
选聘大学生“村官”,是新时期我党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高素质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大致了解了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村官”队伍整体稳定,在各自岗位上较好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仍存在选聘制度不够完善、福利待遇偏低、未来出路堪忧等三方面突出、共性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大学生村官”要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成长环境、选聘录用、社会保障、监督考核奖惩、创业成才及退出机制,或可为推进大学生村官政策提供可资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乐 《共产党人》2013,(3):47-48
正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的重大战略工程。为确保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惠农区紧紧围绕"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总要求,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和使用方面的新机制、新办法,努力促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干事创业、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8.
完善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运行机制是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条件。但还存在大学生村官身份界定不明确,处境尴尬、工作岗位职责不明确、培训指导机制尚不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还处在探索阶段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合理界定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实现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科学定位、形成完善的培训指导制度,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建立完善的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等方面来健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朱国云 《求是》2012,(6):48-49
如何引导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一线干事创业、建功立业,使他们逐步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江苏作为全国最早探索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坚持选聘与管理并重、培养与使用并举,探索建立了能够较好发挥大学生村官特长的差别化培养模式,其主要内容为"三分",即纵向上的分层培养、横向上的分类培养和时序上的分段培养,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村官作用于新农村文化建设与新型农民培养,是杭州地区大学生村官计划朝着内涵式发展的一种基本特征。调查研究发现,杭州地区农村经济条件较好,但文化层面相对来说并不富有。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和提升农民文化素养、科技能力、经济意识等方面为工作抓手,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新型农民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大学生村官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动力。立足于我国农村的实际,解决好制约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的障碍因素,从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改善环境、完善制度等方面促使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大学生村官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动力。立足于我国农村的实际,解决好制约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的障碍因素,从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改善环境、完善制度等方面促使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朱剑锋 《党课》2011,(13):67-67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多措并举,将优秀大学生“村官”纳入后备干部队伍进行管理。一是纳入工作规划。他们在全区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大学生“村官”是后备干部队伍的重要源头。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等环节同步考虑优秀大学生“村官”。二是加强培养锻炼。他们把每年区委表彰的“十佳大学生村官”等优秀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区后备干部培养计划,由区委组织部统一组织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  相似文献   

14.
正曲周县以大学生村官教育、管理、培养三方面工作为抓手,助推大学生村官全身心投入新农村建设。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各种形式的困难户慰问活动,通过现场比对感悟,提高他们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自觉性和使命感。在大学生村官中实行"一职多岗"制度,倡导大学生村官在担任村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的同时,兼任远程教育管理员、村民事务代办员等岗位,对承担岗位且完成较好的大学生村官在年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村官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一线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的殷切期望,也是农民的期盼。要培养造就好一支优秀大学生村官队伍,让大学生村官成长之路越走越宽。必须努力做到选聘程序到位、落实待遇到住、帮带培养到住、监督管理到住。  相似文献   

16.
实践证明:大学生村官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农村复原广阔、人口众多,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还不是很高,思考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从在我国各地实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以及大学生村官参与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既有大学生村官自己的因素,也有体制机制的因素。因此,要让更多大学生村官能够在广阔地农村"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流得动",需从提高自身素质出发,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提高福利待遇及营造创业干事的氛围入手。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正定县不断强化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通过完善制度措施、深化教育培训、注重岗位锻炼,引导大学生村官零距离接触群众、全方位服务百姓,着力培养群众满意的大学生村官。在今年的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全县共有28名大学生村官成功当选村"两委"干部。搭建制度平台。坚持定期述职制度,及时记录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表现、评定其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确保大学生村官投身基层"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大连市甘井子区委通过搭建"四个平台",努力打造"接地气、增底气、长才气、有人气"的高素质大学生村官队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搭建管理沟通平台。注重从完善制度建设和畅通沟通渠道入手,不断提高队伍管理水平。健全工作制度:出台了《甘井子区大学生村官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培养、管理、使用和服务等四方面38条具体措施。制  相似文献   

19.
李鹏飞 《党的建设》2012,(11):46-46
今年以来,迭部县从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增强工作本领人手,建立完善了大学生村官“三帮一”帮带培养机制,确保了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工作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0.
高等院校是培养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的基地,为此高校各有关部门要协调一致,建立培养大学生村官的有效机制,为广大农村输送合格的大学生村官。教务处开设村官课,培养大学生村官专业知识和技能;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开设专题,坚定大学生村官的理想信念;高校党校开设村官班,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党性修养;团委开展村官活动,培养和锻炼大学生村官的领导能力;招生就业部门把好入口出口关,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