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京西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茹 《北京观察》2016,(12):66-69
正京西稻作文化系统与清代三山五园的建设密不可分,是三山五园中景观链接的纽带,与御园水景共同构成了一幅天然水乡画卷。三山五园地区的稻田种植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清代皇家园林的建设尤其是对河湖水系的整治促进了稻田开发,稻田景观也成为园林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稻田种植成为三山五园地区显著的农业形态,也成为北京城独特的景观标志,并形成了著名的京西稻品牌。  相似文献   

2.
布依族是贵州世居民族。本文以较丰富的资料,分析现今布依族地区地名的构成特点,从中指出布依族地区地名反映出浓郁的稻作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短波     
《政协天地》2007,(5):58-59
全国首个孤寡义冢——“慈善园”在福州落成由福州市慈善总会与福州三山陵园有限公司联合建造的孤寡义冢——“慈善园”,近日在福州新店义凤村落成。  相似文献   

4.
正为进一步加强京台两地民间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2018第七届高雄·北京特色周于元宵节期间在台湾高雄举办。本届特色周由北京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促进会、中华海峡两岸企业交流协会、北京市总工会、台湾餐饮产业工会、北京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会主办,以"小吃大师迎宾酒三山五园皇家游"为主题,包括"北京小吃街""京台厨艺交流赛""三山五园文化巡展"3部分。"北京小吃街"活动自3月1日开幕后,吸引了众多台湾民众慕名前来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的,是清朝修建的一座极其宏大精美的皇家宫苑,共占地350公顷。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帝王不断扩建和增修,形成圆明三园的格局。圆明园的修建长达150余年,动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集中了无数的精工巧匠,建造了举世无双的离宫御园。它不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天上人间诸景备”,“移天缩地在君怀”,而且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万园之园”,“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圆明园三园之内的景点有100多处。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同紫禁城的建筑  相似文献   

6.
<正> 脱去臃肿的冬衣,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让疲惫的身心好好放松一下……今年春天,你打算怎么安排?来吧!朋友们,清湖御园在今年的春天已经为您精心准备了旅游大餐:吃、住、行、游、购、娱,让您享受春天带来的欢乐和浪漫。赏春:绿,主宰了清湖御园春天的旋律;黄,绚烂了清湖御园春天的色彩;蓝,点缀了清湖御  相似文献   

7.
地名是社会的文化遗产,地名中包含着极丰富的文化要素,如地名语源的语言文化,地名命名习惯,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及意识形态对地名的影响,地名沿革与地名含义中所体现的历史事件、宗教信仰、民间传说、生活习俗,等等,因此,可以从台湾地名来探讨两岸文化的联系。台湾早期的地名,都是以高山族语为语源的。高山族当时还没有可记录地名的文字,这类地名在清代以后,多被大陆去的汉族垦民用闽南语音译或意译使用,并以语音相近的汉字  相似文献   

8.
<正>4月1日,由台北媒体、文教界人士组成的台北市新闻记者公会参访团来到北京台湾会馆参观,了解百余年来的京台交流历史。台湾会馆修筑于清代,初衷就是让台湾进京赶考的士子有落脚处。如今,会馆内展出清代至今两地各方面交流的资料,其中台湾士子赶考史令参访团成员颇感兴趣,清代台湾进士榜籍贯处填写的"嘉义""宜兰""彰化"等地名,尤其让人感到亲切。当年,从台湾进京需水陆兼程,路途遐阻。听讲  相似文献   

9.
<正>地名是行政管理和社会交流的基础媒介,是重要的社会公共信息。地名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名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提升地名管理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地名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十年来,民政部门(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在推进地名管理法规制度建设、健全地名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民政部门(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在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方面有哪些新举措新探索?地名信息服务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本刊记者专访了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刘涛。  相似文献   

10.
<正>地名,是每一个乡村的独特印记,地名文化是乡村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根”与“魂”。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以全国“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为总抓手,探索实施“地名+”创新工程,深挖历史文化、红色地名、乡村地名等地名文化内涵,坚持乡村振兴地名先行、数字赋能、文化助力目标任务,构建“一路一带一脉”建设美好家园新路径,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相似文献   

11.
拜谒曾公祠     
花园弄是福州一条很古老的小巷,斑驳的高墙、残破的木门,寒风下的莎草、夕阳中的老人,仿佛都蘸满历史印记。我在小巷中穿行,为的是寻找旧日的时光,旧日的生活,旧日的气息,这里我原本熟悉后暌别经年逐渐生疏。小巷深处有一个建筑吸引了我的目光,不由驻足打量。画有门神的红色漆门洞开,香火缭绕,正门上方题有“古迹罗山曾公祠”金色大字,两旁有石刻对联。心中一喜,这段时间我正想写一篇文章介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福州的事迹。查阅了一些方志,有记载“曾公祠在九仙山麓,祀宋郡守曾巩”。罗山是九仙山(即于山)余脉,福州有谚语“三山现,三山藏,三山看不见”,岁月沧桑,罗山早已深藏不露了,但地名犹在。  相似文献   

12.
前言我们接受了伪政府许多农林场园:计如伪江西省农林处领导的农林试验总场、农艺试验场、园艺试验场、稻作试验场、耕牛改良场、兽疫血清制造所、两个果树园、两个棉作场、四个茶业改良场、五个区农场、七个林场、二十七个垦殖场;由伪中央棉产改进处领导的赣北棉场;由伪国防部领导的赣北屯垦处及其所属永修、高安、吉水、吉安、瑞昌等地垦区;由伪机械农垦管理处江西分处领导的机械农具修理厂及四个机械农场;由伪江西省农林处与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合办的森林植物园;由伪卢山管理局领导的卢山林场;这些场园,在反动政府时代被看做一种点缀品,没有很好的利用表现成绩不大,且在解放时大部份已荒废了,但是对提高今后江西农林技术发展农林事业,却是一个有利的基础,绝不能有丝毫忽视,由于这些场园过去没有被重视,在机构上、组织上、领导上处处表现了不合精简的原则,所以今天我们提出办法,加以整理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曾说过:地名是人类历史的一块"活化石",是一种看得见的乡愁。地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了千百年的情感传承。取好新地名,留住老地名,才能守护住我们共同的回忆与温度。日前,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组织召开地名用字与地名文化保护座谈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解决地名用字中的特殊读音和特殊书写,进一步加强地名保护展开讨论。专家一  相似文献   

14.
晓沙 《台声》2008,(1):72-79
作为盛世君主,乾隆自诩:“山水之乐不能忘于怀。”在完成了雍正时即已初具规模的“四十景”的同时,更于东邻别创长春园,于东南并入绮春园,后又扩建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创建万寿山清漪园(今颐和园),连同康熙时经营的畅春园,合称为“三山五园”。至18世纪中叶,京城西北郊形成了以圆明三园为核心的蔚为大观的风景园林之海,圆明园的声名远播四方,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中国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圆明园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毁于咸丰十年(1860年),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历时150年之久。住这漫长的岁月中,圆明园的规模和景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圆明园的鼎盛时期是在乾隆朝,圆明园三园的风貌,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14,(11):61-61
<正>一、活动目的为加大地名工作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社会对地名工作的认知和关注,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氛围,促进地名管理、公共服务和地名文化建设各方面健康、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特举办此次活动。二、活动组织主办方:民政部区划地名司承办方:中国地名学会三、活动内容及方式1.活动内容。设置100道题目,每道题目附5个答案选项,正确答案五选一,每题1分,满分100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国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居民住宅区通名(地名通名中的一种)可谓是五花八门、多姿多彩,展示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特有魅力和文化气息。而这类地名通名,又衍生出大量新的通名,如:由“园”衍生出“花园”、“佳园”、“庭园”等,由“苑”衍生出“雅苑”、“名苑”、“香苑”等。这些居民区通名,不仅反映了房地产开发商对美名的追求,也给我们的城市地名文化增添了绚丽斑斓的色彩。该如何看待居民住宅区通名的这种发展趋势呢?笔者从近年来从事地名管理工作的实践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方洪刚  何苗  汪涛 《中国民政》2023,(19):26-27
<正>“地名”代表历史,承载文脉,传递认同,寄托乡愁。深化地名文化保护与传承已成为新时期民政工作者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责任。2022年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从我国地名的历史和实际出发,加强地名文化公益宣传,组织研究、传承地名文化。湖北省黄石市民政局积极贯彻落实民政部、省民政厅、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因地制宜、不断探索,深入挖掘地名文化资源,创新地名文化传播形式,讲好黄石地名故事。  相似文献   

18.
正3月1日,以"小吃大师迎宾酒三山五园皇家游"为主题的2018第七届高雄·北京特色周在台湾高雄开幕。活动由北京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促进会、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台湾中华海峡两岸企业交流协会、台湾餐饮产业工会等共同主办,分为"海淀三山五园文化巡展""北京小吃街""京台厨艺交流赛"三个部分。"高雄·北京特色周"自2011年元宵节期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过六届,逐步发展成京台两地民间  相似文献   

19.
正为深化地名理论研究,促进地名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委托中国地名学会以"地名:保护与发展"为主题开展全国地名理论征文活动。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积极响应。9月份,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组织专家对所投征文进行评审,评选出一等奖五名,二等奖十五名,三等奖二十名,优秀奖三十名以及组织奖九名。现将全国地名理论征文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20.
赵洛 《北京观察》2003,(5):44-46
古都北京,有清一代,倚西山峰峦岗阜之雄奇,因地制宜,疏河湖,导泉流,营建三山五园,奠定了北京皇家园林之宏伟格局,然追源溯流,其蓝本盖出自江南名园之胜景。移天缩地置君怀清帝好园居,是从康熙开始的。被称为“红墙黄瓦黑阴沟”的大内宫殿,崇大辉煌有余,加上庄重肃穆,自然不是郊外依山傍水的园苑能比的。康熙于二十三年、二十八年两度来到南方后,江南风情深入脑海,回京后叫青浦(今属上海)人画家叶陶作畅春园图,康熙看了宫屋亭树、山环水绕如画的设计图,以为很好,即命他监造。畅春园(故园在今北京大学对面)原是明神宗母亲李太后之父李伟的园子,面积不很大,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