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在国内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和废除的条约和重要协定与国内一般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低于根本大法———《宪法》和基本法律 ;由国务院核准的条约和协定 ,其法律效力与国内行政法规等同 ;而无须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或国务院核准的协定 ,其法律效力与国内规章等同。这样明确国际条约在我国国内法中的效力等级有利于我国积极主动地捍卫国家利益 ,亦符合国际实践的习惯作法。我国制定国内法 ,同时参与制定国际条约 ,首先应避免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冲突的出现。如果同位的国际条约与国内法潜在着冲突或已经发生冲突 ,我国应坚持解释一致原则和条约优先原则去解决冲突。  相似文献   

2.
条约解释是国际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通常用于澄清条约约文的含义。在国际法不成体系的背景下,条约解释也可以用来解决条约间的冲突。用于解决条约冲突的条约解释方法在实践中并不局限于《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中所规定的内容,还包括其他一些具有国际习惯性质的方法。不过,由于国际法的法律规则之间缺乏明确的效力等级,条约解释方法在解决条约冲突方面的作用也受到一些限制。  相似文献   

3.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作为"特殊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其独特的条约法律制度对于国际条约法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欧盟作为缔约主体,在特定事项和领域内享有排他性的缔结条约的能力;欧盟条约的法律效力问题涉及建立欧盟的各个国际条约的直接适用性和优先地位问题、欧盟所订国际条约的直接效力问题及混合协定的法律效力问题;欧盟条约的法律监督机制--司法监督制度,通过协议程序、诉讼程序、初步裁决等方式保证欧盟条约的遵守和履行.  相似文献   

4.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作为“特殊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其独特的条约法律制度对于国际条约法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欧盟作为缔约主体,在特定事项和领域内享有排他性的缔结条约的能力;欧盟条约的法律效力问题涉及建立欧盟的各个国际条约的直接适用性和优先地位问题、欧盟所订国际条约的直接效力问题及混合协定的法律效力问题;欧盟条约的法律监督机制——司法监督制度,通过协议程序、诉讼程序、初步裁决等方式保证欧盟条约的遵守和履行。  相似文献   

5.
条约是国际法主体间相互交往最普遍的法律形式,也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渊源。自从1949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将条约法列为14个编纂专题之一以来,经过近40年的努力,联合国已先后主持制定了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下称1969年公约),1978年《关于国家在条约方面的继承的维也纳公约》和1986年《关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条约法的维也纳公约》(下称1986年公约)。  相似文献   

6.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时九年之久方作出的"尤科斯诉俄罗斯"案仲裁裁决,其标的额之高创下史无前例的纪录,而今该裁决却被荷兰海牙地区的法院予以撤销,举世哗然。对本案仲裁庭管辖权的判定需要立足于对《能源宪章条约》第45条临时适用机制的准确理解。荷兰法院与仲裁庭对《能源宪章条约》是否能临时适用于已签署但尚未批准的俄罗斯这一关键问题上,采取了截然相反的立场。以"尤科斯仲裁案"为中心,从《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条约临时适用与条约解释的原理入手,分别就仲裁庭认定管辖权与法院撤销仲裁裁决的分析路径加以研判,对讨论国际条约对签署国的临时适用机制意义卓著。  相似文献   

7.
黄世席 《外交评论》2013,30(4):17-29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有关条约解释、条约名称、条约对第三方的效力、条约冲突以及条约必须遵守等条款的规定,经过对涉及钓鱼诸岛的条约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的条款应解释为包括钓鱼诸岛;二战结束时签订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因为日本签署《日本投降书》而对其具有法律拘束力,日本应将钓鱼诸岛归还中国;战后同盟国与日本签订的《旧金山对日和约》规定南西诸岛等地由美国托管,日本不予反对,中国没有签署而对中国无约束力,美国应因其和《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相冲突而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美日《归还冲绳协定》将本属于中国的钓鱼诸岛交给日本,美国不仅违反了二战结束时有关条约的规定,而且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总之,根据有关涉及钓鱼岛问题的条约,以《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精神对这些条约的效力和含义等进行评估和解释,可以认为中国拥有对钓鱼诸岛的主权,日本对其进行的控制和管理是非法的。  相似文献   

8.
论框架公约——以国际环境条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国际环境条约为例,介绍了框架公约的发展历程,集中讨论了框架公约方法的优缺点,指出框架公约的实质是协调国际立法中的政治性因素和技术性因素。框架公约不仅是国际法在形式上的创新,同时也包含了在条约法上新的表达同意的方式,由此引发了在国际法中主权、效率与合法性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9.
1969年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在第53条中,对国际强行法作出如下规定:“条约在缔结时与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抵触者无效。就适用本公约而言,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指国家之国际社会全体接受并公认为不许损抑且仅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质之一般国际法规律始得更改之规律。”上述条款在为国际强行法作出规定时,只是说这类原则或规范要  相似文献   

10.
1982年《宪法》和1990年《缔结条约程序法》确立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家主席和国务院共同行使条约批准的体制。在条约批准的方式上,既有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批准,也有国务院的核准。条约在我国具有高于法律的地位,条约的适用受到"与法律有不同规定"和"批准"、"核准"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批准并加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该公约的实施机制研究日益重要,而国际条约的实施理论和联合国人权保护机制为人权公约的实施提供了法理基础和体制背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实施机制由缔约国报告制度及其结论性意见和一般性评论构成。公约的实施机制具有单一性、逐步性和非对称性的特点。公约实施机制推动了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但是只有完善其保留制度、协调实施过程中的法律冲突,才能提高公约实施机制的实效性。同时,国际人权保护的国际合作和国内转化立法是中国切实履行公约义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国际条约与国内宪法发生冲突,主要表现为条约的缔结程序违反宪法的程序规范及缔约代表违反宪法关于缔约权权限的规定缔结条约,国际条约违宪的效力如何认定已是争论已久的问题.对于该问题的解答,分为宪法主义、国际法主义、折中主义三大阵营,该"三分法"各有利弊,而以"区分原则"来认定条约的效力,即区分形式瑕疵与实质瑕疵、区分条约的形式有效性与实质有效性、区分文本规则与执行规则以及在司法适用上区分国际法官与国内法官成为一种新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条约所载权利义务的实现 ,尤其是条约义务的履行 ,现代国际社会逐步建立了条约监督机制。根据现代条约实践 ,对国家所承担的条约义务施加监视、检查等具有一定强制性的牵制方式在不同类别或领域的条约中有着不同的规定 ,归纳起来 ,以“定期报告和审查机制”、“核查机制”及“国际机构监督机制”三种方式较为常见。条约监督机制的建立是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具有深刻的政治背景、一定的社会基础和法理学基础。该机制对于保证条约的遵守和义务的履行 ,对于加强条约法律效力 ,维护国际法律秩序 ,促进国际社会法治化具有积极意义。目前 ,条约监督机制主要体现在人权、军控、裁军等领域的条约之中 ,尚不具有普遍性 ,且存在若干不足之处 ,作为一种新的条约法制度 ,该机制有待于通过国际实践而逐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组织的条约解释问题是条约解释中的一个很独特的问题,多边开发银行也不例外。所有关于建立多边开发银行的条约,都毫无例外地把解释权赋予银行理事会和执行董事会,从而排除了国际法院的咨询管辖权;实践中亦未曾出现过国际金融组织,包括多边开发银行就条约解释问题,请求国际法院出具咨询意见的先例。这在其他国际组织中是非常罕见的。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为例,该行始终把目的解释作为主要的法律解释方法,坚持贯彻《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认可的解释通则——文义解释优先、目的解释次之,反对绝对的、无限的目的解释方法,并反复强调它作为专业性国际组织的定位,抵制世界银行政治化思潮。  相似文献   

15.
对于WTO各个协议的解释是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重要问题。目前的一些国际条约法中关于条约解释的规定有些形成了国际习惯规则的一部分,与WTO争端解决中的条约解释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WTO争端解决的实践也表明这些条约解释规则已经得到了应用并对争端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际条约法是伴随着国际条约的发展而出现和不断完善的,其作用在于调整和规范国际法主体间的条约关系。国际条约法主要包括条约的缔结和生效、条约的效力、条约的解释以及条约的失效等内容。19世纪中期后,国际条约已较为成熟,调整和规范国家间条约关系的规则亦经过长期实践逐渐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我国1992年9月发布的《实施著作权条约的规定)}确认: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除我国参加时声明保留的条款外,构成我国国内法的一部分。我国已于1980年6月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1995年3月加入《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以下简称巴黎公约),1994年4月我国通过了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最后文件《与贸易(包括假冒商品贸易在内)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以下简称《协议》)。…  相似文献   

18.
现代国际条约法中对条约的实施仍未能形成具体、拘束性的规则。条约的实施只能仰赖于“约定必须遵守”这一国际法最基本的原则 ,条约在国内的适用亦一直作为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项 ,由各国自主决定。WTO体系中的 TRIPS协定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这一禁锢。条约的实施不再依赖于缔约国的自愿和善意 ,条约的严格规定以及强力的监督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TRIPS协定中一整套保证执法的规则 ,结合 WTO体系中有效的国际监督机制 ,使 TRIPS协定的实施机制为国际条约的有效遵守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 ,将对我国的宪法性问题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宪法》应当明确WTO协定在国内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生效程序以及对政府的谈判代表缔结协定的监督程序 ;WTO协定要求丰富与发展我国的法制统一原则 ;要求扩展我国平等权的内涵、增加迁徙自由权等有关重大权利、进一步保障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要求《宪法》平等保护和巩固国内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 ;要求进一步增强人民法院在《宪法》中的独立地位等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组织数量的增加和作用的扩大,出现了国际社会组织化的新趋势。在这一趋势中,国际组织的机构和职能不断完善,其参加或缔结的国际条约日益增多,并对条约在成员国的实施产生着重大影响。首先,国际组织日益增强的造法功能为条约在成员国顺利实施提供法制保障;其次,国际组织特有的执行机制是条约在成员国实施的推动器;最后,国际组织创设的监督机制是条约在成员国有效实施的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