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27年11月25日,琼崖工农革命军东路军在陵水农军配合下再次攻克陵水县城。12月中旬,琼崖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在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各地革命普遍转入低潮时期,陵水黎族自治县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三次攻城战役,成立了陵水县苏维埃政府,建立了琼崖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达...  相似文献   

2.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以国内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变化为客观依据,先后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民主政权、参议会三三制政权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等不同组织形式的政权。这些政权在民主革命中的不同历史时期,适应了中国社会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系统学习和认真探讨这一问题,总结其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目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晋林 《传承》2012,(4):18-19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土地革命实践中,为适应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实际,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民主政权,极大地组织和动员了苏区人民参加和支援革命战争,推动了土地革命的胜利发展。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土地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系统、科学、完整的红色政权理论,成为工农苏维埃民主政权建立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对革命根据地工农民主政权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4.
谭燕妮 《传承》2008,(8):16-17
本文论述了在苏维埃政权确立的条件下而形成苏维埃选举运动的基本概况与特点,并揭示了苏维埃政权时期选举运动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以及启示,对新时期中国民主选举的开展以及选举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仍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苏维埃政权时期选举运动的历史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在苏维埃政权确立的条件下而形成苏维埃选举运动的基本概况与特点.并揭示了苏维埃政权时期选举运动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以及启示,对新时期中国民主选举的开展以及选举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仍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围绕苏维埃“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两大任务,对苏维埃政权建设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了重要探索,形成了苏区政权建设思想中的人民主权观,即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权力主体的思想。毛泽东深刻论述了苏维埃政权的工农民主专政性质,这一政权决定了人民的国家权力主体地位,揭示了这一主体地位的基本内涵;突出了普选这一直接民主的意义和作用,确立了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基本政治制度;保障人民的国家权力监督主体地位。苏维埃时期,毛泽东的人民国家权力主体思想是对我们党工农民主专政政权建设的最初总结,是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萌芽与早期形态,是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源头和经验准备,对于新时代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当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根据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先后建立了与之相适啦的三种革命政权,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权性质,对于我们学好中共党史,全面地准确地认识中国共  相似文献   

8.
正在各根据地和红军不断发展的形势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选举产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9.
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革命土壤的中国式民主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式民主经历了选择、探索和发展的艰辛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将无产阶级民主与革命具体历史阶段的实际相结合,在“争得民主”方面形成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逻辑理路,在“民主建政”方面实现了工农兵代表大会制的工农民主政权—参议会“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践进路,使得民主话语在中国革命语境下呈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为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民主道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积累了历史经验,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推动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熊杰 《长白学刊》2013,(4):110-113
和平解决的西安事变不仅成为时局转变的枢纽,而且也对陕甘宁边区特区地位的确立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西安事变为陕甘宁边区政权合法地位在法理上和事实上的确立提供了契机;西安事变成为陕甘宁边区政权性质由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向抗日民主政权转变的分水岭;西安事变使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划有了突破性的拓展,奠定了其基本规模。陕甘宁边区完成了由长征胜利"落脚点"到抗日战争"出发点"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11.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闽西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全国最早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地方之一.1928年8月至1934年10月,闽西苏维埃政权就在福建的西部开展一系列立法、司法、执法的"红色法治"实践,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的大规模、成体系的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12.
列宁曾提出的"我们坚持苏维埃政权的原则,即由最近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多数掌握政权的原则"并不说明列宁主张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实行多党制。十月革命胜利初期之所以通过苏维埃内各政党的竞争来决定政府的组织者,是因为实现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十月革命的直接目标和第一个成果,而苏维埃(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共和国是能够保证痛苦最少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唯一形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政权本质分析的警察性质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是政治权力组成要素之一 ,警察性质决定于政权的本质。政权本质是阶级性与公共性的统一 ,在不同时代有不同表现。我国政权在当前时代的特点是 :党的先进性落实于发展先进生产力 ,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的利益之中 ;除了极少数敌对分子外 ,国民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是国家政权依靠和保护的对象 ;必须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我国政权在现代的本质特征 ,规定了我国警察的性质应该是依法维持秩序的强制性力量。  相似文献   

14.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程,探索建立了工农兵苏维埃政权,在红色首都瑞金两次召开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预演.之后,苏维埃运动如同星星之火,在革命根据地普遍开展起来.当时的重庆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苏维埃...  相似文献   

15.
谭志  罗琳 《传承》2013,(3):24-25,34
"年关暴动"取得胜利后,中共在宜章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为巩固政权为中心的苏维埃运动蓬勃发展,中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建党、建政和革除陈规陋习的工作,实施了将土地分给广大农民的土地革命,组织建立了维护革命政权和推动土地革命的保障力量——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三师和地方赤卫队。  相似文献   

16.
卢森堡和列宁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但他们对苏维埃新生政权,尤其对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有着激烈的争论。文章通过探讨这两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国家政权问题的争论历史,以加深各界对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谭志  罗琳 《传承》2013,(2):24-25,34
“年关暴动”取得胜利后,中共在宜章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为巩固政权为中心的苏维埃运动蓬勃发展,中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建党、建政和革除陈规陋习的工作,实施了将土地分给广大农民的土地革命,组织建立了维护革命政权和推动土地革命的保障力量——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三师和地方赤卫队。  相似文献   

18.
在1931年11月至1934年10月的三年时间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及其选举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及其各部门,制定了宪法大纲及各方面法律,建立了"议行合一"的国家机关和运行机制,实行了工农民主专政,实施了对十个省数百县苏维埃政权的统一领导.  相似文献   

19.
卢森堡和列宁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但他们对苏维埃新生政权,尤其对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有着激烈的争论。文章通过探讨这两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国家政权问题的争论历史,以加深各界对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后,俄罗斯东正教与国家的关系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尽管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宣布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但是在实践上对于俄罗斯东正教会实行的基本上是打压和限制的政策,造成了东正教会与国家关系的空前紧张,一定程度上给新政权带来了压力。而东正教会对于新生政权的态度也基本上是抗拒和排斥的,但是东正教的大多数,也就是中间力量,并没有走上与苏维埃政权完全对立的道路,在对待领土和战争以及解救饥荒等问题上,教会还是坚持了其传统的爱国主义立场,这为后来政教关系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