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的亚洲外交可以概括为:小泉强化日美同盟为"基轴"的外交安保战略使日本的亚洲外交陷入死胡同;安倍的"价值外交""新基轴"虽然表现出一些灵活性,但没有脱离小泉时期的外交实质。福田康夫上台,可能意味着小泉-安倍亚洲外交路线的终结,但日本的亚洲外交布局总是取决于其国内的政治走向的。  相似文献   

2.
自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出于其"政治大国"和"普通国家"的战略考虑,明显加快了对台政策的调整步伐,对台交往不断突破民间层面的限制,提升日台实质关系,其妄图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崛起的战略意图昭然若揭,日本已成为影响两岸统一的重要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3.
试析冷战后日本对朝鲜政策的两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对朝政策体现出明显的两重性特征。朝鲜半岛的战略地位对日本产生双重利益刺激,推动日本在对朝鲜的关系中追求双重战略目标,并采取双重策略手段付诸实施。但这一政策固有的内在矛盾以及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却将使其陷入难以自拔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日本对非洲政策的调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日本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其非洲政策做了引人注目的调整。目前,非洲在日本对外战略中虽尚不占据特别重要的位置,但出于对长远的经济和政治利益综合考虑,日本对非洲已相当看重,而且从中也可看出日本在21世纪初对外战略中的某些意图。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日本对东盟的安全保障政策 ,经历了从安全对话、军事交流到直接派兵三个阶段 ,是日本追求新的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其实质是力图主导亚太地区的安全新秩序 ,以东盟地区为突破口逐步走向军事大国 ,并通过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 ,平衡地区安全中美国、中国等大国间的关系。日本对东盟的安全保障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仍存在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随着保革对立的“1955年体制”的终结,以小泽一郎、桥本龙太郎等为代表的新保守势力迅速崛起。新保守势力主张实行“新保守主义革命”,在历史观、修改宪法等方面持强硬态度,并加快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日本新保守势力的崛起对日本政治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增加了日本政治发展的不可预料性。但由于美国等因素的存在,日本政治不会因而走向极右。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美国的防扩散政策王玲一、冷战结束后,美国军控政策的重点转到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及导弹在第三世界的扩散。苏联解体后,美国将其防务重点从对付苏联的全球威胁转向对付地区冲突。在继续关注与俄罗斯实施削减战略核武器协议、消除美俄核对抗态势的同时,突出地强...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美国的防扩散政策王玲一、冷战结束后,美国军控政策的重点转到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及导弹在第三世界的扩散。苏联解体后,美国将其防务重点从对付苏联的全球威胁转向对付地区冲突。在继续关注与俄罗斯实施削减战略核武器协议、消除美俄核对抗态势的同时,突出地强...  相似文献   

9.
浅析亚洲危机后的日本对亚援助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亚洲危机的发生为背景 ,日本政府的对亚援助政策出现了活用民间资金援助框架、以实施经济结构改革的援助条件、介入受援国的国内社会问题等新变化 ,其中蕴藏着促进日本经济复苏、推进日元国际化及争夺援助主导权的战略目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日本在加速推进世界“政治大国战略”的过程中,开始对过去“友好第一”的对华政策进行战略性调整,推行一条以遏制中国发展强大为主流的对华政策。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虑,日本开始逐步调整对台政策,不断发展与台实质关系:政治上,突破“民间外交”限制,推动日台官方关系升温;经济上,密切日台经贸关系,加强对台经济渗透;军事上,双方合作意向明显,开始在安全领域进行合作;国际交往上,支持台湾扩大国际参与,协助台湾拓展“国际生存空间”。这既有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更有其长远的战略图谋。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日本政党政治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日本政党政治演变历程的最大特点就是联合政党时代的到来和新一党优位制的初创,并体现出政党政治的世代交替性。在政治改革潮流中,有一股不容忽视的新国家主义思潮在抬头。  相似文献   

12.
普京执政以来,融入西方的外交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成果,在这种背景下,普京意识到过分偏向西方的政策不符合俄罗斯国家的长远利益,俄国必须重视亚太国家。近两年,俄罗斯的亚太外交已经成为其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和平衡部分。  相似文献   

13.
唐宝才 《西亚非洲》2001,5(4):10-16
冷战后,世界大国的海湾政策可分为西方大国的海湾政策、俄罗斯的海湾政策和中国的海湾政策。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美、俄、中等国的海湾政策有以下交叉点都致力于维护科威特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都致力于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反对恐怖主义活动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同时也有不同点在海湾追求的政策目标不同;对海湾国家的利益顾及程度不同;在海湾军控问题上的立场不同。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的对外关系中,东南亚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二战结束后,日本与东南亚关系曾一度中断.但从50年代初期起,日本以“战争赔偿”为手段,逐步在经济上重返东南亚.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它又以贸易、投资、官方援助等形式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密切的经济关系.70年代中期以后,以“福田主义” 的提出为契机,日本对东南亚关系的政治色彩逐渐加浓.但总的来看,冷战时期日本对东南亚关系仍以经济关系为主.冷战结束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日本对东南亚关系发生转变,即由冷战时期以经济关系为主转变为冷战后以政治关系为主.  相似文献   

15.
一、日本综合安全概念的演变 大多数国家的安全战略都是围绕着增强军事力量来制定的,而日本的综合安全战略是以宪法第九条为基准,以经济安全为中心而制定的,形成“专守防卫”。日本制定独特的国家安全战略,有其客观原因。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稠密,资源贫乏,这使得日本不仅易于受到外来的军事攻击,而且经济命脉——能源、食品和市场也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日本在宪法第九条和美日安保条约的背景下,确立了多边合作的战略,以确保军事和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6.
17.
对日本战前“地缘政治学”的反思及“海洋国家论”的泛起,是冷战后日本地缘政治思想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主张巩固与美国等“海洋国家”的同盟关系,加强对中国等“大陆国家”的遏制防范是其重要推论。冷战后日本地缘政治研究在总体上依然没有超越经典地缘政治范畴,对权势对抗、空间争夺的迷信和对意识形态对抗的渲染是其主要的理论风格。冷战后日本地缘政治思想对当前日本对外战略的制订与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的《在正发生变化的世界中的美国战略》论文集中,载有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学教授斯蒂文·大卫撰写的《第三世界仍然至关紧要》一文,认为冷战后第三世界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因为第三世界在许多方面威胁着美国的安全,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章称,很多人认为冷战后第三世界对美国来说无足轻重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第三世界的特点是不稳定和充满矛盾。这个特点很可能导致在它们国内或国家间发生冲突乃至战争。而  相似文献   

19.
尹斌 《西亚非洲》2007,(5):30-35
欧盟与伊朗关系是后冷战时代中东地区一对重要的双边关系。为了维护该地区的相对稳定和扩展自身的利益及影响力,欧盟对伊朗采取了不同于冷战后期(1979~1990年)的政策,逐步实施“以接触求转变”的政策。随着伊朗内政、外交的调整和中东地区形势的变动,该项政策在内容上经历了从“批评性对话”到“建设性对话”的转变,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方式上凸显与美国不同的外交取向。  相似文献   

20.
进入后冷战时代以来的最近几年,美国的东南亚政策一直处于调整的过程中,对美国而言,东南亚地区在军事战略方面的意义已经明显下降,但在经济贸易方面的重要性却大大提高了。一、冷战时代的美国东南亚政策从战后初期至80年代末的整个冷战时代,美国的东南亚政策均是建立在遏制共产主义的全球战略的基础上的,美国东南亚政策的一个基本目标,是要在该地区扩大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