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罚目的理论是刑罚理论的核心,在理论上以及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刑罚目的的概念特征,国外关于刑罚目的的理论学说,我国刑罚目的理论的发展及现状,以及对刑罚目的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时期监狱刑罚执行立法的回顾,可以看到我国监狱刑罚执行工作逐步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但由于受社会环境条件及历史条件的影响,不同时期的监狱刑罚执行立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正视并理性看待这些问题,可以为今后的立法提供思路。今后监狱刑罚执行立法要转变观念,要理性立法、合理预测并适度超前,同时注意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3.
刑罚目的层次性辩说--兼论刑罚的最终目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轶 《法商研究》2004,21(4):44-54
我国刑罚目的不仅具有层次性 ,而且是层次性的统一。保护法益是刑罚的最终目的 ,也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活动的最终目标。保护法益是刑罚永恒的价值追求 ,在刑法学中以“法益”替代“社会关系”的概念是合理的。刑罚保护法益目的的确立不仅具有其理论基础 ,而且在我国也具有立法依据。  相似文献   

4.
行政处罚折抵刑罚的法理依据在于法的公平价值和人权保障机能,同为公法责任领域的行政处罚与刑罚中的同质处罚应当贯彻"一事不再罚"原则.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刑罚折抵立法现状的分析和检讨,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土地犯罪与刑罚的立法现状姜爱林土地犯罪与刑罚既是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亟待开发研究的土地科学与刑事法律科学相互交叉的新兴的学术领域。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增设了土地犯罪条款,拟定了对土地违法行为实行刑罚制度。这是我国社...  相似文献   

6.
辛忠孝  杨柳 《政法论丛》2005,6(1):18-21
本文旨在通过对刑罚模式的正当化根据予以考察 ,从而论证刑罚论中的并合主义是刑罚正当化根据的主流理论 ,但一国刑罚模式的选择是与该国的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政治政策需要密切相关的 ,这些可以说是刑罚模式选择的基本决定因素。正因为如此 ,受这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我国刑罚的立法应当选择报应模式 ,刑罚的正当化根据自然应当是报应刑论。  相似文献   

7.
刑罚在立法上的评价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立法意义上看,刑罚要素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发挥其评价作用。质的评价表现为,刑罚所代表的是国家对行为的否定,在刑法规范中,刑罚具有对类型化的行为进行定性的作用。量的评价表现为,“刑罚的配置”其实是针对犯罪类型的评价活动,一个罪行规范中的刑量,其实不过是立法者对作为该规范内容的犯罪行为所作的罪量评估。  相似文献   

8.
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标志着我国人权保障的宪法立法进入新阶段,保障人权的宪法立法新发展带动了我国刑罚制度的进步.从刑罚实现过程的纵向进行考察,我国刑罚制度在制刑、量刑和行刑三方面都在贯彻宪法强化保障人权的要求;从实体法与程序法二元界分的横向来看,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和新《刑事诉讼法》中涉及刑罚的许多条款均贯彻了人权保障的基本理念,体现了刑罚制度的进步.未来我国刑罚制度将朝着刑罚轻缓化、刑罚人道化、行刑社会化和程序正当化的方向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再犯制度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再犯制度立法完善莫洪宪再犯是我国刑罚裁量中的从严处罚制度之一,也是重要的法定从重处罚情节之一。正确认识再犯的概念及其构成条件,科学地运用刑罚手段同再犯现象进行斗争,对于惩罚罪犯,降低重犯率,增强预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一、再犯的概念及特征再犯概念源...  相似文献   

10.
所谓刑罚轻缓化,是体现刑罚人道性和不可避免性的制刑、量刑以及行刑方面的价值理念和制度取向。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方向,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宽和"一面的具体化,是立法、司法、执法的指导原则、方针。在此前提下,不仅立法上将带来轻刑化和刑罚措施的多元化,而且司法实践中也会导致刑罚的节俭,并促使与此相关的刑事司法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