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劳工运动曾经的两翼,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与工会之间有着传统的友谊。然而,伴随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工会和资本的力量对比发生很大改变,社会民主党与工会的关系日渐疏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不少国家社会民主党重执牛耳,西欧政坛呈现出一片粉红色,但这并未能弥补社会民主党与工会之间的裂痕。在全球化背景下,双方都以自身利益为重,二者关系既不可能恢复如“伯牙子期”知音之美,也不会像“管宁华歆”割席而分坐。  相似文献   

2.
政治环境直接决定着执政党的态度和政策选择,战后面对西欧社会阶级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西欧社会民主党为了赢得选举胜利,开始以扩大组织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为核心,从各个层面展开对组织的革新,由阶级党转变为全民党,又由全民党转变为全方位党,为社会民主党扩大执政基础、获得执政地位提供了保证,同时也使政党自身面临“娱乐化”、“媒体化”、“空心化”等诸多匆b战。系统总结和研究西欧社会民主党组织转型的经验教训,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谭鹏 《理论建设》2012,(2):38-46
在战后政治生态环境的整体变化中,在全球化浪潮的全面冲击下,西欧社会民主党面临的身份危机、政策两难、意识形态困境问题越来越成为摆在所有政党面前的普遍性问题,其执政的成就和经验对其他类型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中国共产党对待社会民主党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策略应该是立足于保持独特身份特性和发扬自身执政优势,在此基础上吸收借鉴社会民主党执政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并创造性的应用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大多建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与科学社会主义同根同源到分道扬镳,最终融入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西欧社会民主党以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展示着政党的自身魅力,贯穿于其中的几次政党转型为战后社会民主党的大规模上台执政奠定了基础,更为后来社会民主党面临的“两难困境”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5.
社会民主党的需求管理政策无法解决西欧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所出现的滞涨难题,越来越失去货币政策的配合和工会的支持,其作用越来越有限;传统的社会福利政策遇到无法逾越的财政危机,经济全球化浪潮进一步冲击了社会福利政策;社会民主党实施其传统混合经济政策的国际国内条件越来越丧失:国有化政策难以为继,经济计划手段越来越失效,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和面临政府失灵;经济民主与社会伙伴关系出现新问题:共决制遭到雇主们的抵制,原有劳方、资方、政府三方的利益平衡格局被打破,劳资关系尤其是集体谈判制度面临新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时期,以英国工党提出系统改革福利政策的“第三条道路”为标志,西欧社会民主党开始评估全球化引发的社会环境变化对福利政策的影响,试图将福利国家发展模式和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模式有效结合起来,在政策的理念、途径、措施、目标等方面对福利国家模式进行全面的调整,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的要求。福利政策的改革仍是当前社会民主党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正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球化时期西欧社会民主党对福利政策的改革和调整无疑可以为中共提供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源流的角度讲,在19世纪,虽然存在以“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命名的政党,但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两党之间的关系。到20世纪初叶,同母同源的社会民主党出现了兄弟阋墙、分道扬镳的局面:其左派改称为“共产党”,即社会民主党共产党化;其右派和中派承袭了社会民主党既有的外壳,内核则渐渐“异化”,并从组织上趋于统一。由此,世界工人运动中形成了共产党人与社会民主党人两分天下、互相对峙的格局;其后,两党虽曾一度有过接触与合作,但最终也未能补“天裂”。这种格局甚至影响到21世纪的今天。  相似文献   

8.
从源流的角度讲,在19世纪,虽然存在以“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命名的政党,但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两党之间的关系。到20世纪初叶,同母同源的社会民主党出现了兄弟阋墙、分道扬镳的局面:其左派改称为“共产党”,即社会民主党共产党化;其右派和中派承袭了社会民主党既有的外壳,内核则渐渐“异化”,并从组织上趋于统一。由此,世界工人运动中形成了共产党人与社会民主党人两分天下、互相对峙的格局;其后,两党虽曾一度有过接触与合作,但最终也未能补“天裂”。这种格局甚至影响到21世纪的今天。  相似文献   

9.
社会民主党作为欧洲政坛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其治国理念、执政得失以及今后政治走向,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其新经济政策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调整具有积极影响,我们确有必要对此深入研究并对其合理成分加以吸收借鉴。一、西欧社会民主党的新经济政策在经济政策方面,西欧社会民主党以往曾长期坚持两大原则,即在国家领导下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对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企业实行国有化。前者旨在克服市场的盲目性,后者旨在减少不平等。新“第三条道路”提出并付诸实施的结果是经济政策发生大幅度调整,各党普遍放弃了国有化的口号,不再否定市…  相似文献   

10.
西欧社会民主党的执政困境及其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欧社会民主党战后始终以自我调整和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执政实践,使其发展道路越走越窄,没有摆脱长期面临的深层危机,却使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矛盾状态.而根本原因是社会民主党进行的自我调整和改革,始终无法解决体制的深层矛盾,这正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重要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1.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努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林述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地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组织局”是效仿俄共(布)、联共(布)中央领导体制的一个产物。它在中共党内几度设置,并不等同于中央组织部,其职能范围、人员构成等相当于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工作机构,但实际上其功能未能完全发挥。中共中央组织局曾经作为党的中央领导体制的构成部分,对它的建立、发展、沿革进行梳理,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到来,增强了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民主政治建设、公共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方面的能力,但网络信息的急速传播对党的执政根基巩固、社会维稳和党员个体素质提升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党的执政过程趋于复杂化。在网络社会不断崛起的背景下,党的执政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面临的问题依然还有许多,当前,要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党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大力培育网络人才等手段,确保网络信息在提升执政能力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对社会力量不断进行整合的过程。从历史—现实的维度与合法性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基础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断增强的过程。尤其是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有的力量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这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的政治思路,基本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因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7.
乡镇政府存废的抉择置于历史的背景下考察具有可靠性和可预测性。乡镇企业产权改革将推动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型,同时加剧后乡镇企业时代乡镇政府财政困难。由于乡镇企业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加之乡镇政府的职能调整并未完成,所以从财政资源配给的角度看,乡镇政府成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具有理论的可行性。这一乡镇政府转型的选择符合其历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关于会计准则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伦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的基础上 ,阐述了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制度和行为准则具有厚重的伦理学意义 ;并探讨了当前会计准则中的伦理意义的缺陷 ,以及将西方会计准则伦理和我国传统伦理相结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