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一方面随着招生与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深化,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择业自主权和择业机会,另一方面,他们也在择业中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和挫折.大学生择业受挫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本文主要对大学生择业受挫的现状特点进行描述,并探讨当前大学生择业受挫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现象日益严重.大学校园伤害事件、漠视生命轻生现象时有发生.所有这些行为都是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根本否定.对此,应积极探讨大学生生命教育对策,引导他们充分认识生命的价值,摆脱心理危机,防止过激行为.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公德失范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晋秀 《前沿》2008,(2):86-88
当前大学生公德失范现象比较严重,他们的公德水平与他们具有的知识水平极不相称。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加强大学生公德建设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卿云波 《传承》2009,(16):100-101
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一方面随着招生与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深化,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择业自主权和择业机会,另一方面,他们也在择业中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和挫折。大学生择业受挫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本文主要对大学生择业受挫的现状特点进行描述,并探讨当前大学生择业受挫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频繁发生,受到国务院、教育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及所在课题组对全国高校近几年来20多所高校的36起大学生自杀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对大学生自杀形成的主要诱因进行分析,就如何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问题提出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调查资料表明 ,大学生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严重的心理障碍包括离家出走、自杀等现象 ,近几年亦有上升趋势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人们在重视生理健康的同时 ,对心理健康的关切程度也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7.
不同地域观念文化的交融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高校中出现的以地域偏见评价学生的问题使学生无形中有了地域“出身”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的大学生活及就业带来了压力,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帮助他们克服该现象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代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流信仰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影响着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确立,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的精英群体,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从总体上来说,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好的,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少数青年大学生在政治信仰方面出现了困惑、迷失等现象,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坚持和巩固马克恩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樊利娟  段靖 《前沿》2012,(21):40-41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承担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目前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多元且物质化,重现实利益而轻理想信仰,自我意识强,且个性化明显等等.针对以上现象,本文旨在分析原因的同时指出应该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加强网络管理,积极规避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认知的不良影响,同时重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注重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价值教育的积极作用,最终使大学生的价值认知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蔡锋 《前沿》2006,(12):172-174
转型期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既有“社会化不足”的现象,也有“过度社会化”之征兆;大学生社会化教育包括政治社会化、知识技能的社会化以及道德社会化,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调整学科和课程结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大学生的社会化,这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他们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职业技术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后续流程,是人才培养的一种延续。“回炉”现象折射出大学生对职业教育观点的良性改变.也反映了他们对就业市场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称呼是说话者传递给听者的第一个重要信息。它体现出了交谈双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同时也表达出了说话者对听者的情感态度。恰当的称呼语是顺利进行交往的前提。在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富于创造性和想象力,思想行为异于传统,本文通过对沈阳师范大学学生的称呼语进行选择性调查,分析当代大学校园称呼语这一平常而又奇特的语言现象,考察大学生对校园区域内不同人员的称呼语选择的现象及原因。  相似文献   

13.
“恶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然而且还将继续存在下去。善意的“恶搞”,无可厚非;恶意的“恶搞”,应当严格监管“恶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2006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恶搞”,从既有的种种现象来看,可以看成是过度地搞,极端地搞,极其夸张地搞;也可看成是恶劣地搞,恶俗地搞  相似文献   

14.
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金兰 《前沿》2005,(12):74-76
市场经济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冲突和困惑,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指导他们保持身心健康,预防各种心理疾患,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道德观念取向与引导措施许纯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人,社会精神生活、人们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非常明显和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取向主要表现在:他们对物质利益要求愈趋明显,对生活的理解愈趋丰富...  相似文献   

16.
王禹  孙宝成 《前沿》2013,(22):193-194
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大学生行为失范现象也在不断地上升,大学生整体素质出现下滑趋势,大学生的行为也日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了解大学生行为失范现象产生的动机,并探讨如何避免大学生失范行为的发生,从而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网络恶搞文化现象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榕  周清平 《求索》2011,(4):131-133
网络文化的虚拟性、超越时空性和随意性导致网络恶搞文化现象的兴盛,网络为恶搞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发展内在动机。大众的恶俗灰色心理在网络恶搞文化现象中得到无监管的淋漓表达,促狭的人类心理构成网络恶搞文化现象发展的内在心理动因。当前大陆三元鼎立的文化格局为网络恶搞文化现象提供了发展的契机。网络恶搞文化现象僭越了中国政治界限,侵犯文化版权,宣扬恶俗趣味,瓦解稳定的伦理规范,解构艺术文本,大众文化逻辑过度延伸导致网络恶搞文化现象具有强烈的后现代文化特征,对之进行审慎的分析和有力的监管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人们的交往、沟通与合作离不开网络,而计算机互联网知识与技术的普及,使得网络已经融入到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他们的思想方式、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在此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弊端诸如道德沦丧、诚信缺失的现象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社会中诚信道德教育等问题的深刻思考.本文试从网络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揭示网络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找出解决网络社会中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问题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指大学生在宿舍空间表现出的种种文化意识和行为,其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在宿舍中的生活作风、道德规范、思想意识、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近年来,大学生宿舍文化中出现了许多不健康的现象,一定程度污染了宿舍精神环境,也影响了大学生良好风貌的形成.其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宿舍中的"攀比风".近年来,社会上形成了一股不良的"攀比风".这种"攀比风"也席卷大学校园,使大学生宿舍成员之间常常产  相似文献   

20.
胡近 《探索与争鸣》2000,(10):13-14
价值观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政治观的基础。目前从总体上看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 ,这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基本轨迹。但是 ,还必须看到 ,大学生作为社会一个敏感而不成熟的群体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 ,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失重感” ,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乃至变革 ,并日益呈现出多元取向的特征。当前 ,高校学生价值观主要有以下几个定位趋向 :一是 ,价值主体的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当前高校学生价值观中的个体本位取向是一个最基本的特征。他们逐步摆脱了社会义务本位的主流价值体系 ,开始全面重新审视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