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从"哲学"到"实证科学",实质是反对从哲学原则出发,反对以"哲学"代替"实证科学"研究来获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实证科学"研究立足于对"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进行研究。以这种方法来考察社会历史而形成的历史观理论即"实证科学"。马克思从"哲学"转向"实证科学",清算了最后的"哲学信仰",开创了从"人们实践活动""人们的存在"出发去解释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最终实现了其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2.
刘永飘 《学理论》2012,(11):36-37
"哲学贫困"已成为近年来哲学界经常感慨的话题。在当今市场经济活跃发展的条件下,人们对哲学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由改革开放前的人人学哲学,集体学哲学到现在的哲学几乎走到了无人问津的境地。考察当代哲学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重重困境,能够启发当代人思考及为探寻当代哲学的出路提供基础性的借鉴。尽快摆脱当代哲学面临的困境,寻找哲学的复兴之路,是每位哲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13)
马克思从"哲学"转向"实证科学"贯穿着一条内在逻辑:自身世界观思想未成型之前,以他人的哲学原则为前提来研究现实问题;随着对现实问题尤其是对政治和经济问题的研究,他发现哲学原则的荒谬和无用,就离开"哲学的基地",转向"实证科学"研究。在马克思的"实证科学"中,"实证"强调研究"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基于实证研究历史而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就是"实证科学"。实证研究的思维方式的确立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诞生,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最终实现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4.
以往哲学教科书将哲学理解为关于世界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知识体系 ,不仅混淆了哲学和科学的关系 ,而且也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事实上 ,哲学是出于关心人而关心世界的。哲学对世界的领导 ,目的在于对人的理解。所以 ,哲学的真正主题是人。这正是哲学与科学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真实奥秘。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的理论逻辑,包含历史哲学、历史-社会理论、历史学和实证社会科学三个层次。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代言人对剥削、贫困、解放和社会主义在道义上的关切,以及他对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阐述,对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展望,始终作为价值理念包含在唯物史观的"历史和经济解释"之中。从唯物史观的创立到《资本论》的写作,马克思试图使基于人道理想的价值追求与科学历史观相统一,构成一种"革命的科学"。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哲学中的"本原"作为万物之"所出"和万物之"所归",表明哲学寻求"终极"的目的在于规约人类文明的走向.哲学的这一索求并非虚妄,事实上,至少在文明取向的意义上,终极不仅存在着,而且不可或缺.人类文明既是"人为"又是"为人"."为人"之于"人为"是无条件的,它由此构成人类文明的终极取向.终极既是经验的,又是超验的,哲学面向这样的终极,才使它有了不同于科学的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传统哲学以科学理性言说终极,而终极即使在超验的意义上也并非科学的抽象,因此科学理性无法达于终极.终极独特的存在方式,生成了哲学独特的理性方式.  相似文献   

7.
徐才 《理论探讨》2005,40(1):29-34
"哲学的大象魂形",即哲学的大象追问和哲学本体论的思维形态.这里的"象",就是哲学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感知;"形",就是哲学之"魂"隐身其中的表征形态和思维形态.哲学的大象魂形,是人类本体论的精神原型、心灵的故乡,是人们亲近哲学、理解哲学的根本前提.哲学的大象魂形被肢解或遗忘,人们就会丧失对哲学灵魂的体认能力,精神家园的回归之路也就由此被阻隔在形而上的迷失之中.为人们在终极信仰上提供本体论的寄托,是哲学的安身立命之本.现当代哲学与人的困境,实质是人们拒绝哲学又深感哲学逃离我们所造成的人生尴尬、生存无意义和生命质量蜕化的困境.它印证着哲学丧失本体论的无能与失误.因此,哲学应重塑本体论的现代诠释,追思本体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
政治科学和政治哲学是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双重分野,是同一对象不同的研究视角.政治科学和政治哲学的使用都是有条件的,因此把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进行错位思考是危险的.处于"多重转型"期的中国政治学研究需要处理好政治学、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等问题,从而科学地确立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英国马克思主义"在通过发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方面树立了最值得人们重视的榜样。它的经验表明,要想在发展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首先要能准确认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批判的方法论本质,其次要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研究本土问题的自觉意识,最后要能找到"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的恰当方式或道路。  相似文献   

10.
<正>一、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本质特征何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曾有过自己的表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见解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在我的1847年出版的为反对蒲鲁东而写的著作《哲学的贫困》中第一次做了科学的、虽然只是论战性的概述"。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序言里也指出,"……马克思和我所主张的辩证方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首先在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共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5)
综合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HPS)是科学哲学沉寂近三十年来科学哲学界诸多核心人物共同关心的主题,代表了科学哲学的一种突破。其意在将科学哲学中的哲学分析与科学史所提供的历史解释结合起来,立足于相关科学史材料和当代科学哲学中所广泛讨论的问题,通过自然主义路径、科学思想史路径、科学知识社会学路径、补充科学路径,以及整体概念路径达到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相综合的目的。对国外的研究现状加以梳理、分析与整合,而且也是对国内在这一领域研究空缺的弥补,有助于丰富国内科学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所代表的科学主义思潮的特别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关于哲学与科学的相互关系的看法,并从而改变了人们关于哲学本身的看法。这就是:它把哲学从凌驾于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变成附属于科学的“关于科学的科学”;它把哲学从对世界普遍规律的寻求,变成对科学各种问题的解释;它把哲学对科学的前提批判,变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造哲学。  相似文献   

13.
略论哲学基本范式的转换张青松哲学到底应该如何摆脱目前的"贫困"?是以新的"宇宙观"取而代之,还是依据新的科学成果补充、修改、完善和发展原有的哲学世界观"?我们主张后一种办法。本文试对此作初步探讨。1首先需要对国内外学术界提出的"新宇宙观"作以分析。一...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35)
《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集中反映了库恩的科学观,其强调:接受以科学史为依据的批驳考验是阐述任何科学哲学的必经之路,所以他从科学史角度探讨了科学的本质、科学革命的结构以及科学发展模式等问题,提出了"范式"、"不可通约"等概念,改变了人们对于科学的认识,特别是他首次把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引入到对科学认识过程的研究中,描绘出了一种与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大异其趣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哲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其在理论上的创新与发展,不是仅仅涉及到马克思哲学的个别观点,而是关涉到马克思哲学的本质与意义.这种创新和发展表现为:重新确认了"人的问题"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意义;从根本上恢复了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来地位;价值范畴的引入再现了马克思哲学中科学精神与价值取向的统一.这三个方面的理论创新,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理论创新的基本脉络,大体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积极成果,赋予了马克思哲学以新的形态和面貌.  相似文献   

16.
前两年"经济繁荣,哲学贫困"还属一个时兴的说法,转眼之际,呼唤哲学又成了时代的强音,感于此景,怎不叫人心中怦然作响呢? 或许是倍受教导的缘由,老一辈的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召力是深怀崇敬的.当年,雷锋把毛泽东思想比作"精神食粮",比作"方向盘",人人体会良深,得益匪浅.后来,不知怎的,闹出了一个"精神万能"、"穷革命"之类的偏差.反而省之,有人觉得精神变物质之前,应是物质变精神,于是在崇尚的对象中,哲学开始后退,偶有评判,也以为"谈哲学是空对空,谈经济才是实打实." 这里固然有对鄙薄经济的反正,更有我们以不正确的态度对待哲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尼采认为,哲学是科学的前提和价值基础,哲学应考虑科学的发展并确定价值目标。科学"规律"是人类权益的建构而已。在权力意志的尺度下,没有一切真理,只有某种真理。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哲学在当代创新中存在的知性化倾向,提出哲学精神是哲学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哲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最精致表达,是对科学精神的超越。哲学发展一定程度上离不开科学精神,但简单地以科学精神代替哲学精神,却是当代哲学被知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永葆"爱智慧"风范的精神品格,哲学精神主要包括追求纯粹、反思批判、高扬自由等内容。哲学的创新恰在于哲学精神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实现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和解、沟通、双赢以及和谐发展,必须澄清关于自然科学与哲学关系的片面的、模糊的和错误的认识,正确理解和处理二者的关系和作用。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自然科学决定哲学发展水平,为哲学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和发展动力,但要防止夸大自然科学作用的科学取代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对自然科学具有理论包含、理论指导、理论先导、理论启发作用,但是要防止夸大哲学作用的哲学决定论、万能论,以哲学取代科学。  相似文献   

20.
没有超越特定时代的"一般哲学"的存在,也没有普适古今的一般"哲学原理"。因此"哲学是什么"的问题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人们可以说的只有"哲学不是什么"。哲学不是科学、不是知识,哲学演变不是进化论的,哲学的评价尺度不是自足的。强调哲学的"有用性"就是要求哲学恢复它对人类行动的积极意义而不再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高级的"精神修养。哲学的有用性的评价最终根源于特定时代现实生活世界中人的行动的精神需要。哲学家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代的精神代表,不是因为他的哲学超越了现实的生活世界而失去了同时代的联系,而是因为他以自己的抽象的哲学理解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生存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