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产品缺陷是产品责任法中的基本概念。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是生产者、销售者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正确判断产品是否有缺陷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首先考察若干国家的法律对产品缺陷的规定,并与我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缺陷的规定加以比较,认为我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缺陷的规定存在不完善之处,应对产品缺陷的概念加以修改,使之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智力产品责任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用产品责任的智力产品是指以一定的物质载体来表现的、经大批量生产或印刷投入销售的、具有知识和信息内容的应用性或指导性智力成果.由于智力产品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智力产品的最终提供者应尽到最大的谨慎义务,负有与一般商品生产者同样的安全注意义务,承担严格责任;销售者承担过错责任;同时明确法定的免责事由.我国产品责任立法的价值取向以及现行规定,为智力产品适用产品责任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王艳翚  宋晓亭 《前沿》2013,(9):72-73
在医疗产品损害责任体系中,当医疗产品存在缺陷时,医疗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有义务召回,这种义务不因发展风险的抗辩而免除。在流入市场后,经营者仍负有高度注意义务,特别是医疗机构,由于其对医疗产品使用的决定性导向作用,不能排除自身无过错责任的承担,因召回义务不履行而造成他人损害的,将构成医疗产品侵权。此过程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对侵权损害的避免具有积极的保障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丁利明 《前沿》2010,(16):103-105
软件存在缺陷导致损害,其提供者是否应当承担类似于有形物质产品责任的严格责任?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严格责任扩展到新领域既不符合产品责任法的发展趋势,又会给软件组件供应商带来大量新的问题。严格责任仅仅适用于制造缺陷,对于设计缺陷以及警示缺陷被告应该承担过失责任。在现有技术状况下,软件属于应受严格责任豁免的产品类别。过失标准应该成为智力信息产品的归责依据。  相似文献   

5.
销售者产品责任标准的界定,对缺陷产品的受害人以及销售者自身均将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在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中,销售者承担何种形式的责任是不甚明确的.美国产品责任法对诸多国家的产品责任立法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对美国产品责任法中销售者责任进行研究,能够为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本文通过述评美国产品责任法中销售者责任的理论与实践,论证销售者产品责任制度在我国的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6.
贺琛 《求索》2016,(4):33-38
我国强制性标准作为具有强制约束力的统一技术要求,属于实质意义上的行政法规范。但其并非民法的正式法源,在民事裁判中不得被直接或参照适用。认定侵权责任时,是否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可充作裁判理由中的法律事实产生推定效力,但其具体作用仍需结合相关侵权法律规整之内在机理予以考察。在产品责任中,是否具有不合理的危险是产品缺陷的实质判断标准,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是产品存在缺陷的充分非必要条件。生产者不得以产品合规抗辩产品责任之成立,该情节亦不应影响产品责任的最终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特殊性,我国现行法上采取相关做法减轻对销售者、经营者存在过错及损害与过错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即食品安全诉讼在适用证明责任正置的基础上适用证明责任缓和原则,以此来缓解食品安全诉讼中消费者举证难的困境,但仍无法有效解决食品安全诉讼举证难问题。我国食品安全诉讼证明责任可以在适用举证责任正置与缓和的基础上,适当考量在食品安全诉讼领域设置证明责任倒置规则,具体制度构建可以从限制过错责任适用范围,在特殊类食品安全诉讼领域适用证明责任倒置以及明确适用主体,特殊食品缺陷证明责任倒置主体适用于生产者、销售者两方面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8.
缺陷产品自身损害不是对所有权的侵害,也不是纯粹经济损失;属于合同法领域而不属于侵权法领域,不构成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不能为了保护受害人的利益而破坏现有法律体系,扩张侵权法的适用。缺陷产品自身损害应该寻找合同法上的救济,扩张适用现有的三包制度,对生产者施加瑕疵担保责任。  相似文献   

9.
产品缺陷及认定标准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品缺陷是产品责任构成不可或缺的要件,我国对产品缺陷的定义及其认定标准界定的不够科学,对此,应借鉴国外经验.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危险应是产品缺陷定义的关键因素.产品缺陷的认定标准,应确立"两分法"标准,即根据情况,选择适用消费者期待标准,或者风险-效用平衡标准.  相似文献   

10.
李桂平 《人民论坛》2010,(8):110-111
当前,我国对产品责任归责实行单一无过错责任原则。这虽然能够在制造缺陷领域中有效促进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但是,在设计缺陷及表示缺陷领域中,严格责任原则的适用却既显失公正又有悖于效率目标。为此,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1.
《产品质量法》中的民事责任包括侵权责任,违约责任及二责任的竞合三种情形。产品致害引起的财产损害依侵权或违约进行诉讼皆可,对于人身伤害依侵权进行,对于产品本身的损害依违约进行。若三项损害在一个损害行为中都存在时,应作为一个诉处理,只是运用的法律依据不同。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产品责任领域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能够满足消费者维权需要,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应借鉴美国相关制度的规定,突出该制度在填补被害人所受损害、惩罚侵害权利的行为、阻吓侵害行为再度发生等方面的特性,进一步明确适用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条件:以故意、恶意或完全漠视他人权利为主观要件;侵权行为具有不法性和应受谴责性;侵权造成严重的损害后果。  相似文献   

13.
李洁  黄娅琴 《桂海论丛》2012,(4):108-110
惩罚性赔偿是以损害补偿为核心的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一个亮点,对大规模的产品侵权案件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我国侵权责任法增设了产品责任的惩罚性赔偿,但要求具备产品缺陷、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主观恶意及造成受害人死亡或严重的健康损害等要件。对于产品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数额我国法律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建议立法可以设定一些参考因素和上限数额,在弥补受害人损失、惩罚不法生产者的同时保证司法公正地实现。  相似文献   

14.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是一种特殊侵权责任。过错责任原则不完全适应机动车侵权责任;严格责任原则也并非是合理选择。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应当是过错推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某些规定究竟确立何归责原则并作出相应规定,仍有探讨和修改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析根本违约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根本违约的行为是普遍存在的。但我国《合同法》对根本违约行为构成、责任与补救等方面规定不够具体、明确。笔者简析了英国普通法、美国判例法,指出根本违约不同于一般违约,构成要件十分严格,应谨慎对待,从严把握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区分根本违约与非根本违约、一般根本违约与不可抗力的根本违约。既要防止根本违约的滥用,又要对违约情况全面把握。对《合同法》违约责任部分的完善提出建议,以利于合同当事人交易时认识把握,便于法律、仲裁机关处理合同纠纷。  相似文献   

16.
何悦 《中国发展》2010,10(4):44-47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由于并购双方认识上的局限性以及法律、政府政策、产业、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使并购方不能实现预期的并购目标。或虽完成并购但面临各种风险,该文对企业并购行为及并购过程中产品质量责任风险预防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在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中,如果行为人在遭到紧急危难的情况下为救护一个较大利益而采取损害另一个较小利益的行为是紧急避险。文章从民法角度论述了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通过案例分析了紧急避险行为所致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承担。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产品召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悦 《中国发展》2006,(3):42-45
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产品召回制度。鉴于目前频繁发生缺陷产品造成消费者伤害事件及不规范的产品召回实例,我国亟需建立产品召回制度。一旦建立产品召回制度,我国企业将首当其冲面临如何避免产品召回以及如何进行产品召回的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