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香港将成为数码世纪中的数码城市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6月15日在美国出席某午餐会时指出,香港将成为数码世纪中的数码城市。他认为香港公司踏入资讯世纪后,前进步伐惊人,在过去12个月内,香港有1540间公司以COM性质成立,较一年前的199间多7倍,这数字还未包括那些未用COM为名而从事高科技发展的公司。此外,香港现有200个互联网供应商,令香港成为区内数一数二的互联网社区。而香港在发展电子商贸方面,营业额预料将由1998年的600万美元,跳升至2003年的24亿美元。他认为香港从前依赖资产升值,如今则成为创新科技的先导者。▲香港失业率降…  相似文献   

2.
1997年7月1日,香港将成为世界最关注的焦点之一。被英国侵占和统治了150年的香港将回到祖国怀抱。届时,“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将付诸实施,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将会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在香港政权交接这一历史性时刻到来之前,许多变化已经在香港社会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发生了。 开始洗刷殖民统治色彩 在香港,人们会感到回归的气氛日益浓烈:特区筹委会筹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许多民间团体自发地  相似文献   

3.
从1997年7月1日起,我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从而为香港遭受外国殖民统治划上一个历史性的句号。“九七”回归是我国国力显示的胜利。香港是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中心,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香港都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据统计,英国从香港获利一年就高达180亿美元。美国当然也不甘落后,香港在美国的贸易伙伴排行中位处十五。由此,我们对“九七”回归的复杂性必须有一个清醒的估计。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随着回归日子的临近,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日趋紧密,香港的经济不断向内地幅射,内地的经济则不断向香港渗透,两地经济的交织,有利于对香港经济形成一个强有力的  相似文献   

4.
香港——中国的神圣领土,南海上的一颗明珠。中国已经明确宣告,到一九九七年将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并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随着中英两国谈判的发展,香港问题已成为国际瞩目的问题之一。 九月间,正值香港经济的多事之秋,著名的经济学家许涤新、宦乡、钱俊瑞、于光远等一行,应邀去香港访问。在港期间,他们就香港当前的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5.
1997年日益临近,人们对香港的经济前景有种种猜测。有人看好,有人担心。担心者疑虑:九七年香港回归祖国之后,香港作为国际贸易及金融中心的地位会不会受到影响?香港经济发展的优势能否继续保持?香港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会不会被其他地方所取代?对此,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副会长、南洋商业银行副总经理吴连烽先生认为,香港作为国际贸易及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一国两制”的政策将使其各项基本优势在九七年以后仍然存在,并将继续发挥作用,九七年后香港的经济前景仍然看好。 香港成为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 吴连烽首先指出了香港之所以成为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几个基本条件: 一是地理位置和时区对香港十分有利。香港地理  相似文献   

6.
《瞭望》1988,(17)
根据中英两国政府一九八四年十二月签署、一九八五年五月宣告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国政府将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恢复行使主权时,中国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为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必须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之前,制定一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相似文献   

7.
一是结束以港督为标志的殖民主义政制.废除港督统治;废除英国在香港的军事和外交机构,1997年7月1日后英军撤离香港,改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港设立机构,处理外交事务;香港现设的立法局、行政局及布政司署宣告结束;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将取代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作为香港最高上诉机关.  相似文献   

8.
5月25日,广东省公安厅将去年在香港失窃、后被广东警方查获的五艘豪华游艇在深圳蛇口无偿移交给香港警方。这是内地和香港两地警方合作打击犯罪的又一成果。在交接仪式上,两地警方对多年来建立起的合作关系表示满意。 为香港的繁荣稳定继续做贡献 去年,中英关于香港94/95年选举谈判,由于英方的不合作未能达成协议。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曾担心这会否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合作。从两地警方合作打击犯罪的这一最新事例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对一切有利于香港社会繁荣稳定,关乎香港经济发展和民生利  相似文献   

9.
香港企业文化特征是由香港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独特的经济环境决定的。居住在这个地区的居民,98%是中国人,因此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在这里根深蒂固。但自1842年起香港又在英国殖民统治下,西方文化的浸染使香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汇聚之地。正是这种文化交融,产生了独特的香港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0.
香港青年亚文化,主要表现为一种消费亚文化。在香港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种亚文化受市场经济发展和市民心态的刺激,以及外来青年文化的冲击,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成为我们考察香港青年发展的“窗口”。本文根据香港学者和社会工作者的一些研究报告,对这种亚文化进行一些肤浅的探讨。一、香港青年亚群体和亚文化的产生香港青年亚群体和亚文化的出现,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是香港现代经济发展和外来文化冲击的产物。有的香港学者认为:“在60年代以前的香港社会形态及传统道德中,‘年青人’或‘青少年’这些概念根本不存在,社会成员只有三种——‘儿童’、‘成年人/大人’  相似文献   

11.
香港曾乌烟瘴气香港如今拥有一支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但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香港的吏治腐败也曾经搞得民怨沸腾,贪污受贿问题在公共服务机构中十分严重。尤其在警界,警方与黑道的勾结已经到了半公开化的地步。在当时的警界,不但上层人物贪污受贿,基层警探也与黑道勾结起来,把整个香港搞得乌烟瘴气。以当时香港“四大探长”中的  相似文献   

12.
香港临立会圆满完成历史使命本刊记者韩舞燕随着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的产生,在香港历史进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香港临时立法会便正式结束了其历史使命。香港临时立法会(简称“临立会”)成立于香港历史的一个关键时刻。成立以来,临立会为香港政权的顺利交接,平...  相似文献   

13.
鲍信 《瞭望》1994,(15)
吾兄: 最近在北京召开的香港预委会政务专题小组第六次会议,讨论了稳定香港公务员队伍这一问题,气氛非常热烈。无论是内地委员还是香港委员,都众口一辞称赞香港公务员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东方鸣 《侨园》2003,(3):4-5
1945年出生于上海的范徐丽泰,4岁时由上海来到香港。先入读香港圣士提反女校,之后在香港大学先后获得理学士、人事管理文凭、社会科学硕士,在香港理工学院学生辅导处处长任上时,香港总督尤德爵士将她推上政坛.出任立法局议员。香港回归前,1997年1月,范徐丽泰当选为香港临时立法会主席。香港回归后的1998年7月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  相似文献   

15.
罗政 《瞭望》1996,(26)
百年前,英国人用洋枪洋炮割据了香港,然而,却割不断香港同胞那悠悠的爱国之情。 百年国耻,一朝洗雪。如今,距离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日,仅有一年时间。广大爱国爱港的香港同胞欢欣鼓舞,爱国热情进一步高涨。 三个不平等条约,迫使香港离开了祖国的怀抱。香港同胞以各种方式抗争,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浩然正气长存于心 包括港岛、九龙和新界在内的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华民族自古在这里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6.
回归10年来,香港经济经历风雨又见晴,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力克隐忧站在回归十年后新起点上的香港,保持了香港国际贸易、航运和金融中心的地位,并在结构转型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但是,香港经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在内地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如何提升香港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的地位;在经济结构转变和政制发展过程中,如何  相似文献   

17.
从鸦片战争开始被英国殖民统治了一个半世纪的香港,终于1996年7月1日步入了最后的365天。归庆序幕拉开港人广泛参与 7月1日,香港走近“九七”又一年。被清洗一新的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牌,愈加清晰地显示着倒计时一周年的分分秒秒。 6月25日,新华社香港分社总编室、人民日报香港办事处、广播电影电视部香港记者站在香港联合举行庆祝香港回归倒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8,(26)
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董建华谈创造香港更美好的明天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一周年在即,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就特区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的落实,香港经济面对的困难与未来发展,香港与内地的关系等问题发表了谈话。香港特区与中央政府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9.
重启香港国家安全立法需考虑立法的现实基础。就香港政治生态而言,香港政党斗争复杂化,行政主导制实施受阻。就香港文化基础而言,香港社会将法治观念与自由观念视为香港核心价值观念,国家认同观念仍未全面得到认可。就香港经济环境而言,香港目前整体经济平稳增长,未来发展态势良好。香港政治生态对于香港国家安全立法具有直接的影响,文化基础与经济环境则是间接地作用于香港国家安全立法。面对这些现实情况,重启香港国家安全立法应扩大"爱国爱港"阵线,尊重香港法治观念,强调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提升国家认同观念以及把握新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0.
1.香港中资企业是目前我国在海外最大的国有企业群体。香港中资企业是中国内地国有资本在香港注册从事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是一个特殊的香港企业群体。经过长期的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香港中资企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到2000年底为止,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香港中资企业共有2006家,中资企业的总资产达到17,830亿港元。其中,非银行企业的总资产为6,720亿港元,总负债为3,351亿港元,资产负债率为50%。无论从企业数量还是从总体实力上看,香港中资企业都是目前我国在海外的一支最大的国有企业群体。他们不但为国家的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