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法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五期刊登了丛文辉同志关于《“青少年犯罪”不是法律概念》的文章。读后,有些不同看法,特提出与作者商榷。 (一) 研究“青少年犯罪”是不是法律概念,首先涉及到对“青少年犯罪”如何认识。“青少年犯罪”是人们通过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概括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它是人们接触了大量的青少年进行违法犯罪的社会现象以后,形成的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概括的一个新概念。这一概念的产生和所以能在我国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中,被  相似文献   

2.
国外可资借鉴的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的司法预控模式、社区矫治预控模式、多机构协调预控模式为我国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策略提供了更为翔实的实践及其经验.域外经验的借鉴及对比,对我国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的多主体协作的泛体预控机制、单一预控策略的多元化、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的治理系统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青少年团伙犯罪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伙犯罪是指有三人以上参加的具有一定组织形态的共同故意犯罪,而青少年团伙犯罪则指犯罪团伙成员主要是青少年的团伙犯罪。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并没有“团伙犯罪”这一法律用语。它是我国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过程中提出的新概念。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在法学和犯罪学研究中,统一把团伙犯罪看作是共同犯罪的特殊形式或者说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4.
马辉 《学理论》2012,(25):106-108
为了帮助被害人从犯罪伤痛中获得痊愈、促进社区服刑人员的转化与回归、推动受损社会关系的弥合,将恢复性司法引入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恢复性司法的基本价值取向与社区矫正相契合,将其引入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是可行的。引入恢复性司法,就是要把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  相似文献   

5.
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事实,国家相关部门及青少年成长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了司法社会工作的重要性,然后从司法社会工作的介入机制及其开展意义论述了司法社会工作介入犯罪青少年矫治过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司法统计来看,青少年犯罪仍是我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提出了青少年犯罪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都关注的问题。通过建立多元时间序列的VAR模型,利用我国2001-2015年青少年犯罪统计数据,分析惩戒犯罪的严厉性政策、惩戒犯罪的确定性政策、司法投入、处于青春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中入学率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惩戒犯罪的严厉性政策对青少年犯罪具有震慑效果,高中入学率有助于青少年犯罪率降低,惩戒犯罪的确定性、司法投入、处于青春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涉毒犯罪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有关青少年涉毒犯罪的司法实践中,必须切实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特别是要结合近年来颁布的有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注重"双向保护",加强对青少年涉毒犯罪的司法防范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国外所谓“青少年案件”,是指少年法庭的管辖范围。包括青少年犯罪案件、青少年的一般违法案件、罪错案件和“身份罪”案件,甚至还包括一些与青少年本身的行为无关的诸如遗弃案件、虐待案件、福利案件和保护案件等等。“青少年犯罪”概念可以分为法律意义上的青少年犯罪和非法律意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法律意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指有关法律中已明确的规定犯罪行为。非法律意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指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甚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題。人们往往譴责犯罪分子“沒有人性”、“兽性发作”。人为什么“沒有人性”了呢?“兽性”为什么能在人身上“发作”?犯罪和“人性”、“兽性”有什么关系?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页)犯罪无非是统治阶级在法律上认定的人的一种行为,青少年是人的一个组成部分,青少年犯罪就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那部分犯罪。因此,本文试以人为出发点,对犯罪和青少年犯罪作些初步  相似文献   

11.
论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青少年”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外国学者称之为社会的“瘟疫”、“癌症”,把它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正由于青少年犯罪所造成危害的严重性,刺激了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兴起。本文拟就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青少年”概念作一探讨。 笔者认为,法学领域中的青少年概念与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中的青少年概念  相似文献   

12.
犯罪青少年的经济生活状况及其对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宝义 《青年研究》2001,(12):40-45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犯罪青少年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描述了犯罪青少年所处的经济生活状况 ,认为经济生活的贫困或相对贫困对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文章还指出 ,生活“富足”青少年的侵财犯罪与其收入———支出的“供需”矛盾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纵观十几年来的青少年犯罪研究,无论是在学科的建立,还是有关青少年的立法、司法和治理机制以及对有关数据、观点的评价等方面,在对具有特定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的农村青少年犯罪的适用上,都存着一些偏颇之处。 1、忽视了农村青少年人口在青少年总人口中的相对数面片面强调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绝对数。  相似文献   

14.
在青少年犯罪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研究工作者常常把为满足个人的物质欲望,从而以非法手段获取和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的犯罪,统一称之为青少年物欲型犯罪。在司法实践中,这类犯罪常表现为盗窃、抢劫、卖淫、走私贩毒、拐卖人口等犯罪形式。在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犯罪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流动人口犯罪在人口学、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方面的特征,有助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有一个更为明确和细致的把握。通过述评相对剥夺感理论、文化冲突理论、挫折一攻击理论和社会解体理论对流动人口犯罪的阐释,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流动人口犯罪产生的复杂的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司法防控、心理防控和社会防控三个角度分析了防控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浅议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咎淑珍预防青少年犯罪,是要将预防工作做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前或将违法犯罪消除在荫芽状态。此项工作。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伟大工程。我国从古至今都讲“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可见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事半功倍,有益于民族,有益于社会的...  相似文献   

17.
对青少年犯罪的研究不能停留在“描述”这个阶段了,而应当尽快地转入科学的分析和“解释”阶段。尽管已有不少人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但往往只是描述性的解释。“解释”在这里的真正含义是“证明”,即犯罪研究应从经验的描述转入科学的证明。一、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现在我们着手研究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进行“解释”的理论设想,这是把青少年犯罪研究推向另一个阶段的尝试。要保证这设想不成为空谈,取决于研究的目的性和科学性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18.
肖伟 《青年研究》2007,(1):16-21
由于传统治理模式缺乏对青少年犯罪者的人文关怀,而且往往推行脱离正常社会环境的边缘治理,因此无法根除其所带来的“标签”效应,影响了整体治理的效能。因此,将刑事和解引入我国青少年犯罪治理领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原因论是犯罪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自我国开始青少年犯罪研究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严重的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存在,向我们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社会现象?青少年违法犯罪为什么会大幅度上升?它又有哪些特点?如何处理这些违法犯罪者?又怎样从全社会来预防犯罪问题?等等。鉴于人们认识问题的方法、观点、立场不同,因此,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解释就不一样。例如,近年来,在某些探讨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文章中,就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有些甚至比较严重。尤其是“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散布,也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青年研究》1982年第9期的《人性异化与青少年犯罪》,1983年第6期的《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论”的两点商榷意见》,1983年第9期的《青少年犯罪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  相似文献   

20.
浅谈我国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代以来,青少年犯罪开始成为世界性的严重社会问題,而犯罪的低年龄化则是显著特征之一。在我国,随着青少年犯罪“高峰期”的形成,也逐渐呈现出这一特征。这是给近几年刚刚兴起的青少年犯罪研究工作提出的一个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新题目。一、简单的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