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不存在伦理学向度,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最高的伦理意义,体现在<共产党宣言>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话中.它包含了三层含义:意味着人类发展机会的均等;意味着个人、他人、集体利益的统一;意味着全社会、全人类的和谐发展,是社会的至善.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就是要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全面发展”,丰富和发展生活内涵,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社会文明;就是要克服社会关系的“狭隘性”,革除社会关系的“对抗性”,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等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3.
朱先莉  郝姗姗 《传承》2009,(12):32-33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是指人在劳动中认识必然实现人自身解放的过程,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最终指向是人的自由全面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视域下,追求完善的人性,认识客观必然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合,消除人的异化,人才能全面自由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是指人在劳动中认识必然实现人自身解放的过程,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最终指向是人的自由全面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视域下,追求完善的人性,认识客观必然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合,消除人的异化,人才能全面自由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思想命题或哲学命题,一般都认可是马克思首创,这应该没有问题。马克思以前的诸多有关人的发展的探讨,无论是在"发展"本身还是在"自由"、全面"的问题上,都没有达到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整体而科学的把握。那么这样说,是否就意味着马克思关于人的  相似文献   

6.
彭平一 《湖湘论坛》2011,24(2):63-68
瞿秋白在20世纪20年代的文化论战中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论述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的基础上,阐述了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并提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他的这些思想是当时社会转型和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探索的产物,在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孙焕玉  张新勤  陈玉冲 《前沿》2008,(12):34-36
人的发展问题长期备受关注,而只有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时期,才由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本质作出了科学的界定,进而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进一步丰富。以人为本不同于人本主义,它有自己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庚香 《长白学刊》2003,4(1):28-3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标志着中国社会发展对一个重要“临界点”的突破,是内涵着新的价值目标取向的社会,即体现着“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社会。古今中外对“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进行了长期的理论探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必须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2,(9):93-94
姚巧华在《学习论坛》2011年第9期撰文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以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为主要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和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历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分别站在不同的逻辑起点,设计了递进式人的发展目标,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邱光政 《传承》2008,(10):34-35
"自由个性"思想是马克思关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思想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正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自由个性"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即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以及隐藏在其中的尖锐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1.
帅传系 《前沿》2006,1(7):3-5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人的全面发展"表述为"最全面的发展"、"自由的发展";其理论内涵主要包括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理论的核心;随着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灵魂。自由是人的本性、本质得以确证、肯定、实现的状态。人的类特性得以实现的自由活动是物质生产劳动,但物质生产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人的个性得以实现的自由活动和自由王国,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人的社会特性是人的社会关系规定性,人的社会关系的外在规定,要适应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自由实现的条件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在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下,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由个性"思想是马克思关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思想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正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自由个性"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即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以及隐藏在其中的尖锐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4.
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宗旨所在。“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力量。因此,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就必须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目标,在社会发展中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的解放和发展是邓小平极为关注的重大问题。他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高度重视培养与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品格;确立个人利益的合理性;提出解放人与发展人的"四有"目标,从而为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崇高理想提供了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和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6.
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强调马克思主义的规定性,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同在的自由。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关键是要认清实践是自由的基础;理清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理解自由实现的过程性和目标性。  相似文献   

17.
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实质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即人的自由发展培育要素和条件。我国改革始自对人民追求自由发展的尊重。长达四十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改革,确立了人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为人的自由发展准备了条件,促进了人的自由发展,具体表现为自由时间增加、活动自主程度提升、自由个性实现度上升、自由发表意见的渠道畅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共产主义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指出 ,共产主义社会“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资本论》第 1卷第 649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说过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 2 94页 )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复强调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是“每个人”的发展 ,并且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呢 ?这是因为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归根结底是指每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他们看来 ,以往所有社会的缺陷都在于在那些社会中人类整体的发展是以牺…  相似文献   

19.
一部社会史就是人不断追求自身发展的史。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发展的最高理想,把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看成是社会进步的目的本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理想的各种观念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不断追求自身发展的历史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真正主体。社会历史就是生生不息的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曲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的"自由",既非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亦非政治学意义上的自由,而是"生存论"意义上的自由,即人的一种生存状态."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是同等的概念.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还必须区分马克思前后两种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人本主义的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不能简单地把我们今天活动的目的说成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否则就会掩盖现实生活矛盾,或者否定市场经济的历史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