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钱丈亭 《公安教育》2003,(8):45-45,44
审讯犯罪嫌疑人是侦查工作的中心环节之一,成功的审讯是犯罪嫌疑人如实、彻底地供述所犯罪行的必备条件。但是在审讯工作中,犯罪嫌疑人拒供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犯罪嫌疑人拒供的决心相当大,侦查人员在审讯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分析犯罪嫌疑人拒供的原因,进而研究相应的对策,对于指导审讯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审讯受挫的原因(一)个别审讯人员在审讯中非法使用刑讯逼供。刑讯逼供对犯罪嫌疑人会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嫌疑人知道刑讯逼供是违法的,知道侦查人员不敢打伤、打死人,从而继续对抗执法机关的审讯;二…  相似文献   

2.
刑讯逼供是对人权的践踏、法制的破坏。刑讯逼供现象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刑诉法的修订在遏制刑讯逼供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求和措施,压缩刑讯逼供生存的空间,加大刑讯逼供的风险。公安机关要加强对审讯人员自身素质的培训和提高,健全监督机制,加大对刑讯逼供的惩罚力度,也是遏制刑讯逼供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历史渊源、姑息迁就、素质偏低是造成当今公安实践中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铲除这种与现代文明杜会格格不入的最野蛮、最落后的审讯方式的途径:一是加强教育;二是严格执纪;三是全面监督。  相似文献   

4.
黑洞(九)     
上上期梗概:正在紧张调查刘信义死因的刘振汉被庞天岳局长火速召回市局。庞天岳告诉刘振汉,看守干部从刘信义身上搜出一份材料,控诉他在审讯中对其刑讯逼供,市政法委已经通知暂停刘振汉对此案的侦审,但被庞顶了回去。刘振汉意识到真正的较量已经开始。董寿海将自己的心腹、与庞天岳有旧怨的市政法委书记陆伯龄叫来,示意其发起成立联合调查组,调查刘振汉“刑讯逼供打死人”之事。第九章1刘振汉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种来自暗处的威胁。种种迹象表明,刘信义在号房里被杀和对他们办案人员刑讯逼供的控告,尤其是公安机关内部人员举报他们在审讯…  相似文献   

5.
模糊语言是侦查讯问中经常会运用到的一种语言策略,借助于语言的魅力和技巧,利用审讯人员发出信息和犯罪嫌疑人接收信息之间的不对称性,获取口供。模糊语言策略,在审讯人员审讯复杂案件或是遇到证据不足、找不到讯问突破口的尴尬时,无异于一剂良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管如此,模糊语言的运用并不是随意的,更不能毫无节制地任意为之。实践中往往与"威胁"、"引诱"、"欺骗"的界限不明确,使得这种策略方法很可能成为一种变相的"刑讯逼供"行为。  相似文献   

6.
纵观整个审讯活动,最尖锐的矛盾莫过于审讯人员要求被审讯人员供述和被审讯人员拒绝供述之间的矛盾。要战胜被审讯人员的不供述意志,关键是要破除被审讯人员“不供述可能逃脱司法追究”的侥幸心理;淡化被审讯人员的不安全感;转变被审讯人不畏惧犯罪后果的心理;破坏被审讯人员抗审讯能力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7.
法律问答     
联防队员不准参与办案编辑同志:联防队员不是人民警察。但目前许多地方存在着公安机关以警力不足为由,聘请联防队员办理治安、刑事案件的情况。访问:群众应如何理解这一问题?湖北赵华赵华同志:1992年《公安部关于坚决制止公安干育刑讯逼供的决定》明确规定,审讯人犯,必须有二名以上民警参加。不准指派没有办案常识、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人员(如治安联防队员、保安公司人员等)参与办案;1996年《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开展制止刑讯逼供专项教育整顿的情况通报》再次重申,要坚决纠正没有办案常识,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人员参与办案的状况。今…  相似文献   

8.
累犯、惯犯难审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审讯方法不合适、证据观念不正确、羁押场所不规范是公安部门和干警主观方面原因;累犯、惯犯自身的心理特点、复杂经历,现行的侦审一体化和律师介入等制度的不完善是客观方面原因。审讯人员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审讯技巧,树立正确的证据意识,规范看守部门职能;突破累犯、惯犯心理防线,查实累犯、惯犯身份,适应侦审一体化制度,加强对侦查阶段介入律师的监督。  相似文献   

9.
第七课犯罪应受刑罚制裁【名词解释】惩罚:是指对违反法律者的制裁。刑讯逼供:即在刑事审讯活动中,对被告人和证人施以肉刑(亦称“体刑”。我国古代有残废肢体或残废肌肤、机能的刑罚。)或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野蛮行为。我国刑法严禁刑讯逼供。国家工作人员对人犯实行刑讯逼供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以肉刑致人伤残的,以伤害罪从重论处。刑讯逼供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对人犯使用肉刑或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这种犯罪的特点是:(1)犯罪者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并利用职务上的权力和方便实行;(2)犯罪是出自故意,目的是逼取口供;(3)这种行为是对人犯实施。所谓人犯主要指被审讯的人即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4)这种犯罪行为表现为对  相似文献   

10.
侦审合一后审讯工作具有以下特点:一、审讯工作在新的办案机制中起更重要作用.二、对审讯工作的法制化程度要求更高.三、审讯难度增大.四、专职审讯队伍的取消影响审讯水平提高.对此,建议加强对犯罪嫌疑人心理的研究,为形成科学的审讯经验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协调侦查,科学分工;提高侦审人员的法制意识、证据意识和审讯水平.  相似文献   

11.
十年刑讯逼供致人死亡案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讯逼供是严重侵犯人权、危害司法公正的执法犯法行为,也是公安执法工作中的一个"顽症".分析10来浙江刑讯逼供致人死亡案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少数领导对刑讯逼供问题重视不够、抓得不力;一些民警对刑讯逼供问题存在思想误区;民警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规章制度不落实、监督措施不到位.为此,要着力消除刑讯逼供的思想误区;要以铁的手腕整治刑讯逼供;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管理监督职责;要努力提高民警的心理素质和办案水平;要发挥科技手段在办案和监督中的作用;要形成正确的工作和考核导向.  相似文献   

12.
刑讯逼供是错案发生原因之一。刑讯逼供屡禁不止有多方面原因,思想原因有受有罪推定思想的影响,较之查出案件真相而言刑讯逼供无足轻重;制度原因主要有我国未在事实上确立无罪推定原则,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不完善,侦押分立制度的缺失等;实践方面原因有司法投入不足,侦查技术水平低下,对刑讯逼供处罚不力等。我们要消除刑讯逼供产生的思想根源,确立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刑事诉讼价值观,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以遏制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13.
审讯者与被审讯者之间的对立性,预示了被告人在审讯当中,不会轻易地就自己的犯罪事实作出供述。而审讯人员在整个审讯的过程中,也不会轻易地放弃突开被告人口供的一线希望。在这场揭露与反揭露、审讯与反审讯的斗争中,起着支配作用的就是彼此的心理。因此,通常把审讯称之为“心理交锋”。在审讯被告人的过程中,审讯人员要想取得审讯的主动权,关键就在于把握对方的心  相似文献   

14.
审讯情境具有强制性特征。在审问情境下,审讯环境的强制性表现在控制犯罪嫌疑人活动的自由和与外界联系,面临警察权威所产生的服从压力以及审讯环境的不确定性;审讯手段的强制性表现为在审讯中存在着肉刑和变相肉刑;审讯人员采取的最大化和最小化审问策略都会对嫌疑人构成强制。在审讯情境的强制性特征影响下,嫌疑人对供述的前因和后果可能会产生歪曲的认知,从而影响了嫌疑人的供述。  相似文献   

15.
“在我的心目中 ,审讯人员可以分为四类(这里 ,每一类审讯人员用一种动物表示 ,并无不敬之意)。第一类审讯人员像耗子 ,东挖西找 ,寻根问底。他们往往不停地对小事情进行盘问 ,绕来绕去 ,想击破对手 ,层层剥开对手 ,以摸清案情。但他们往往满足于小小的成功 ,不能把握整个审讯的大局 ,甚至会被被审讯的人牵着鼻子走。这类审讯人员只得审讯的毛。第二类审讯人员像老虎 ,来势凶猛 ,颇有气势。他们的盘问有起有伏 ,有张有弛 ,往往以势压人 ,初次接受审讯的人一般很难应付这种审讯。但他们很难进入被审讯人员的内心世界 ,有时容易形成对立局面…  相似文献   

16.
近日,陕西省丹凤县19岁高中生在接受公安局审讯时猝死的事件,让人们不得不再次对目前仍然存在影响司法正义的刑讯逼供现象深感忧虑。诚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依法治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司法界依法治警、遏  相似文献   

17.
"审讯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刑事侦查部门。归本溯源,审讯人员应从"审讯到底审什么"、"审讯应该怎么审"这两个基本问题着手,深入探究审讯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寻求破解难题之良策。审讯就是审证据,进一步明确审讯取证的基本思路,把握好"五性"的基本要求,注意主客观一致以及客观方面的区别点,熟练掌握几类常见案件审讯取证的着力点。现代审讯方法的路径应是攻心为上、仪器为辅、严禁刑讯;必须牢牢把握审讯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主动权;讲究审讯谋略,提高审讯艺术,实施"心战法",通过抓心、攻心、交心,消除犯罪嫌疑人的供述障碍,强化供述动机,从心理上击溃犯罪嫌疑人,从而实现"心悦诚服"、"心服口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古代,很多科学的审讯方法被应用到侦查破案中。这些方法主要有察言观色、反复诘问、迂回渐进、口供与物证相印证、用证与教育相配合。这些科学方法的运用不仅避免了刑讯逼供,而且使案件得以顺利侦破。这些方法对现代的侦查讯问实践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刑讯逼供,是在执法机关较普遍存在的一钟现象,也是影响当前执法机关队伍建设和形象的重要问题。一些人对刑讯逼供缺乏正确认识,存在模糊错误看法,导致刑讯逼供屡禁不止。因此,正确看待刑讯逼供的危害,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微杜渐的城墙,是大有益处的。笔者认为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是主观唯心主义在司法办案人员中的具体表现。搞刑讯逼供的人在主观认识上,一味追求供词,忽视客观证据,甚至不相信客观证据存在,只盲目相信供词,在破案的标准上,以是否获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词为目  相似文献   

20.
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刑讯逼供现象的成因,警察权力与公民权利二者之间力量的不均衡是刑讯逼供问题存在的深层次的原因;刑讯逼供行为所具有的法律价值则是其存在的直接原因;警察的职业法律意识不强是刑讯逼供行为产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