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十二大报告明确指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把我们的国家,逐步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高度民主是我们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人民翻身  相似文献   

2.
自从《七品芝麻官》上演之后,“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实红薯”这句台词一时传为美谈,人们对于剧中那个清官大老爷的仰慕之情真是溢于言表。当然,剧中那个清官大老爷为民除害,为民作生,确曾作了一些好事,人们有理由歌颂他,表彰他,然而他的所作所为毕竟止于为民作主,为民请命,充其量仍然不过是封建专制制度下的一个“民之主宰”而已,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高度民主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最近,中央领导同志指出:政治问题,政策问题都是可以研究、可以讨论、可以争鸣的,这是社会主义高度民主的重要标志,表现了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斗争中,在民主问题上的新的觉醒和努力。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度民主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之一。但是,什么是“高度民主”呢? 民主发展的辩证过程是:从专制制度到资产阶级民主;从资产阶级民主到无产级阶民主;从无产阶级民主到没有任何民主。(见列宁《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第24页)这里主要是指阶级社会民主的发展过程。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阶级性质的民主消亡,更高阶段的民主——全社会的民主便来到世间。列宁所说的“没有任何民主”或“民主消亡”都是相对于阶级民主,否则不好理解。其实,民主是与人类共存的永恒的历史现象。因此,对民主的发展过程还可以作如下的划分:原始社会的民主;阶级社会的民主;未来无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的民主。  相似文献   

4.
改革政治体制,建设社会主义高度民主,这是党中央近年来着重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根本问题是教育人。”即是要提高全体公民的民主素养,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视角转向民主的主体——全体人民,从而开拓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新领域,深化社会主义高度民主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将有一个很大的发展。人们已经从观念上、理论上到实践上重视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中,如何不断地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本文仅就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关系上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一、“集中计划化加上适当调节的市场机制”概念实践经验表明,在五十年代中期以来的所有讨论中,本来是可以用某种方式把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体制模式归类排列的。可以用不同的标准来进行同样的分类,但每个人都偏爱自己的玩具,因此下面的分类是笔者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的基础是把经济活动概括地划分为三个领域: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民主。要建设政治民主,必先完善民主理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领导是服务、是公仆。这种民主制度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才能建立。党的领导是民主发展的保证。民主集中制理论在实践基础上有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历史教训使我们认识到,对民主集中制原则应当全面、完整地理解,这是建设和健全民主制度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政治体制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马克思主义重视对政体问题的探索,旨在创建新型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马克思主义政体理论强调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并在党的领导下实行"议行合一"政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赓续于巴黎公社、脱胎自苏维埃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进程中,获得了不断的发展和建树,塑造出自身的新特点、新面貌,其最为重要的、最具典型特征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系、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这四大制度体系,是立足于巴黎公社和苏维埃政治体制基础上的新的飞跃,形成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主要结构和基本形态,充分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体理论的发展,彰显了中国的创新特色。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发展的历史经验左凤荣20世纪世界政治发生的巨大变化是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政治体制受到的非议和诋毁最多,也正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方向的错误,导致了东欧、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因...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三十五年的光辉历程。如同对其他事物的认识一样,三十五年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和目的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就拿对民主这一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来说,我们曾经片面地认为,民主不过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甚至有人把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归罪于发扬民主,把民主当做资产阶级自由化加以批判。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主义自身的革命,它必然会引发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系列根本变革。我们知道,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与政治的上层建筑构成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制约(或互相吸引、互相促进,或互相排斥、互相阻碍)的社会矛盾统一体,而政治则始终是划分社会经济结构、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确认社会生产方式、巩固社会物质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李景治教授主持编写的《邓小平政治体制理论研究》一书,是政治学界研究邓小平理论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读后感觉有这样几个特点:其一,选题意义重大,研究视角有新意。从一般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政治进步,总是有赖于先进观念、先进理论的引导和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也必然伴随着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及其实现形式认识上的不断深入。在以往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理论研究中,人们比较重视基本的政权组织结构和基本政治规范,而很少涉及基本政治制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具体…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保证我国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企业是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如何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推向市场,促进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因此,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这就是,能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尽快出现更多的富有活力的现代企业集团,是能否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真正建立起来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对市场经济中富有活力的现代企业集团的特征和模式作一些探讨和分析。一、富…  相似文献   

15.
在苏联业已开始的革命改革进程,把社会主义民主化问题提到首位。正如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和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为纪念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七十周年而联合举行的庆祝大会的报告中指出的,民主化已成为改革的实质,是改革不可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理论界对社会主义高度民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有所不同,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高级阶段或理想状态。下简称高度民主)理论的研究,存在着两个明显的不足。其一是只重视论述高度民主的一般原则,忽视对高度民主实现机制的研究;其二是忽视对高度民主的前提条件的研究。理论研究中的这些不足,客观上强化了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急躁冒进情绪和消极等待心理,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深入研究高度民主的实现机制及前提条件,便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的效率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的效率原则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汤玉奇一、什么是效率原则效率原则也称生产力原则、能力原则、劳动生产率原则、多快好省原则、功利原则。效率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初大约是在物理学的电学、机械学当中使用。人们把所得到的能量或所作的功与所投入、所消耗的...  相似文献   

18.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一定物质特征和精神特征的人们共同体。它作为一种稳定的、凝聚力很强的社会实体,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从来就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政治则是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民族和政治都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它们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探讨民族因素与政治体制、政治行为的关系,是现代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正确认识和掌握政治发展的规律,从政治科学的意义上来看待民族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建立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的思考孙安平,李刚加快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制度的改革.建立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是摆在全党面前的重大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各级组织人事部门面临的迫切课题。一、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政治体制改革,是要把同产品经济相适应的体制,转变为同商品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治体制的这种转变过程,是政治体制自身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靠内在转换机制的调节和制约。它不断引导、协调和影响政治体制转变的方向、内容、方式和进程。承认这种机制的存在,并视之为一种社会资源,积极地研究、开发和操作它,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而且可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进程。政治体制的转换机制由内部作用机制和外部环境机制组成。内部作用机制包括动力机制、指挥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它们构成了一个机制群,在体制转换过程中,分别发挥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