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的经济关系的出现,新的经济犯罪形式层出不穷,加上经济犯罪的多变性、隐蔽性等特点,其犯罪的结构甚为复杂。侦查人员必须用辩证逻辑思维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侦查机关及其办案人员所担负的侦查经济犯罪工作,是社会转型、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凸现的不同于过去的新事物。这些新事物充满大量的矛盾。对待这些矛盾,侦查人员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分析,善于把各个复杂的、对立的矛盾事物统一在正确的破案思维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2.
<正>在人类历史上,是希腊人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观,这正是科学精神最基本的因素。许多古老的民族,或者只有神话或宗教式的自然观,或者缺乏对自然界的系统看法。自然界常常被认为是混乱、神秘、变化无常的,人在自然面前只能听从命运的摆布。而希腊人,首先把自然作为一个独立于人的东西加以整体地看待;其次,他们把  相似文献   

3.
论远古图腾与艺术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艺术起源 ,劳动、祭祀、娱乐这三者不妨统一起来考虑。初民们从劳动中受到启迪 ,在庆祝丰收、祭祀部族图腾时 ,载歌载舞 ,享乐诸神 ,以求更大丰收 ,初民们自身也从娱乐中得到愉悦。  相似文献   

4.
姓氏起源论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姓与氏都是氏族社会的产物。姓源于氏族组织的名称,在母系氏族社会,姓往往 是母系氏族所崇拜的图腾物的名称;而在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之后,由于祖先崇拜的大大发展,姓 多与氏族的男性祖先相联系。氏是氏族内家族组织的名称,产生于母系氏族时代后期,但只有在 父权制确立以后,氏才开始以独立的面貌在社会历史舞台上出现。  相似文献   

5.
原始社会没有犯罪,犯罪起源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促使犯罪起源的激发因素是婚姻形式、家庭结构变化和生产力发展引起的人类观念的变化。在人类观念的变化中,个体婚的出现是引起嫉妒感情和嫉妒观念发生的主要原因。嫉妒是文明社会引起情感型犯罪的主要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引起财富的出现和增加,剩余财产的家庭和个人占有引起了私有观念和私有制的形成,是文明社会促使财产贪欲和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但财产贪欲同嫉妒一样,也足以引起仇恨、凶杀和伤害等类型的犯罪产生。  相似文献   

6.
龙的起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华夏文明象征之龙的起源问题,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难题。以往许多研究者,只注意到龙的一些表面特征,得出龙是以蛇为原型的复合物的结论。其实,龙并非一开始就作为复合物被创造出来,它的原型之一是中国南方消失的爬行动物———鳄。  相似文献   

7.
论犯罪工具     
犯罪工具,过去一些研究大都注意它在证实犯罪中的作用;对其在犯罪侦查中的作用没有完全揭示;对其在犯罪预测中的作用更少涉及。本文试就犯罪工具的有关问题做一些“拾遗补阙”的讨论、以求有关专家的批评指正。一、犯罪工具的对象及其划分犯罪工具人们习惯上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其对象也因此有多少之别。狭义的犯罪工具仅包括用以破坏犯罪目的物和现场障碍物的各种破坏工具。广义的犯罪工具还有除  相似文献   

8.
学术创新的内涵与思维工具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项学术研究是否具有创新性,主要应从开拓研究领域、使用研究方法、运用论证资料、阐述观点或理论方面是否具有创新性等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学术创新活动与正确选择分析框架或研究范式之间有内在关联。依照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思路,思维工具的选择不应该是主观随机的过程,而应受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双重条件的制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客观要求研究范式的本土化。而研究范式的本土化必须做到先进的研究范式与研究对象的客观实际之统一。  相似文献   

9.
论犯罪工具     
犯罪工具是一个根据刑法有关规定抽象出来的理论概念。犯罪工具是犯罪人为实行犯罪而利用的物或人。犯罪工具能否便利犯罪,依赖于犯罪人主观认识来判定。在实践中,犯罪工具对犯罪行为可以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对一些犯罪的定罪量刑也有相当的影响力。对于犯罪工具,应分别情况加以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10.
谢孝洋 《传承》2009,(22):84-85
当前,学界普遍认为思维定势是创新性思维的阻碍因素,这种认识存在着局限性。通过从形体和影像两个层面分析思维定势,不难发现思维定势与创新性思维不仅有统一性,而且其对立也不是绝对的。反复的习常性的实践活动能产生习常性的思维定势,而反复的创新性实践也能产生创新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1.
谢孝洋 《传承》2010,(36):136-137
创新性思维与思维定势的对立性已经为人们所熟知,然而这种对立性却未能全面揭示二者的关系,人们对于它们之间的统一性的认知缺失源于考察思维定势的深度之欠缺,思维定势的分层研究揭示了创新性思维与思维定势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当前,学界普遍认为思维定势是创新性思维的阻碍因素,这种认识存在着局限性.通过从形体和影像两个层面分析思维定势,不难发现思维定势与创新性思维不仅有统一性,而且其对立也不是绝对的.反复的习常性的实践活动能产生习常性的思维定势,而反复的创新性实践也能产生创新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结构是创新思维的必要准备。创新思维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应当包括 :知识内容纵向层次性结构、横向互补性结构 ,以及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一般性知识与方法性知识、基础性知识与前沿知识、主流知识与偏向性知识、内脑知识与外脑知识、人脑知识与电脑知识的辩证结合。知识结构具有多维性、动态性、有机性、与脑功能互动性等特征 ,而提升、补弱、前瞻、杂交、循环是优化知识结构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思维的发生与发展人类思维作为一种高级的心理有其复杂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与许多条件相联系,思维发展才能实现。首先,遗传是儿童青少年思维发生与发展的自然前提: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传递着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肌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等。其次,脑的发育是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生理条件;心理是脑的肌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在心理或思维的发展中,离不开脑的发育和生理成熟,离不开生理机制或物质基础。第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儿…  相似文献   

16.
英国衡平法在世界法律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研究其起源对现代法律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二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衡平法的概况;第二部分介绍了英国衡平法产生的四大原因。  相似文献   

17.
论茶马古道的起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保亚 《思想战线》2004,30(4):44-50
茶马古道的兴起经历了不同的原始形态 ,包括直立人古道、早期智人古道、晚期智人古道、新石器古道、民族古道、盐运古道和马帮古道 ,这些古道的原始形态是茶马古道兴起的必要条件。最初的古道是因古人类的移动路线而产生 ,之后则是因民族的迁徙而沿袭。距今 1 90 0年前西南地区有了盐运古道 ,唐代形成了滇藏茶马古道。与其他古道相比较 ,茶马古道生命力更强 ,网络分布更细、路况更艰难  相似文献   

18.
“哭嫁”是一种流行范围很广的婚俗。许多民族的妇女,临嫁前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凄悲的哭泣。然而,仅是哭还不能称之为“哭嫁”。哭嫁作为一种婚俗,除了“哭”这一首要特征外,还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一是“唱”,即唱“哭嫁歌”,抒发姑娘出嫁前的情怀,这是带着哭腔唱的,唱中有哭,边哭边唱;二是“悲”,即整个的情感基调是哀怨悲愤的,女性对出嫁的反感和反抗情绪贯穿着婚礼的全过程。只有同时具备了“哭”、“唱”、“悲”  相似文献   

19.
论彝族古代文明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彝族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我在两篇拙文中曾分别谈到:(一)彝族是以黄帝为始祖的属于祖国北方古戎狄部的昆夷之苗裔。昆夷希慕遮的第29世裔孙武洛撮,当是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酋长。从武洛撮开始,在彝族血缘内出现了统治等级和被统治等级,产生了家长奴隶制,正孕育着奴隶社会。(二)到希慕遮的第31世裔孙笃慕时,彝族历史已踏进文明时代的门槛。与阶级社会的产生相适应,彝族也形成为文明民族,并始建了以笃慕为首的彝族史上第一个本民族的统一政权——蜀国。(三)武洛撮即“蜀王”蚕丛,笃幕与“帝蜀”的杜字也是同一个人。  相似文献   

20.
樊利娟 《前沿》2007,(1):43-44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自巴门尼德开始哲学家们就普遍关注这个问题。这一关系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形态,灵魂与肉体、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都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表述。但是,无论是近代的唯理论或经验论,还是康德、黑格尔等都由于没有从现实出发,而是求助于形而上的悬设,所以最终都没能解决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马克思则从现实的实践出发,以思维和存在的异质性为前提,最终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初步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