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晓慧 《台声》2014,(12):84-85
<正>结束南京8年的求学生活,今年7月中旬,我成了社会新鲜人投入职场,成为江苏省第一位就业于大陆三级中医院的台湾学生。回想求职种种,仍历历在目。2013年11月中旬,我参加母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和丁香园举办的应届毕业生招聘会,当时接触的第一家招聘单位便是我现在就职的单位: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当时人事科的王芹老师非常亲  相似文献   

2.
李耀曦 《春秋》2014,(5):19-21
正济南一中(原山东省立一中)是笔者的母校。我是她50年前入校的学子,史称"老三届"中的老高二。母校百年华诞的时候编印出了一套校友征文选《悠悠母校情》,我对它十分感兴趣,经常拿起来翻翻。这套五集六大册的校友回忆录,是由一中校友总会秘书长庞德治老师向海内外历届校友发函征文经10年呕心沥m编辑而成的。《悠悠母校情》收入历届校友撰文数百篇,上自清末学校初创,下至"文革"后  相似文献   

3.
昨天,我从五味什字路过,忽然发现几天前尚在的五味什字小学竟被拆除了。五味什字小学是我的母校,我对她有一片留恋的情感。带着疑惑,我敲开了学校紧闭的大门。这是我20多年后第一次踏进母校的大门。70年代我上学的时候,整个社会极度贫困。我家里生活相当困难。挎...  相似文献   

4.
今天是母校20周年庆典的喜庆日子,我作为学员代表,在这里向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道一声发自内心的感谢:老师,您们辛苦了!向关心支持母校发展的各位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帮助母校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5.
重走母校     
<正>大学毕业多年来,我从未回过母校。金秋十月,当我带着怀念与希冀走进母校校园时,记忆随着回忆在脑海里碾转,昔日校园的点点滴滴,清晰而真实地浮现在眼前,触景生情的心里,深深地感慨着岁月的消逝。  相似文献   

6.
甘达淅 《当代广西》2011,(19):43-43
我是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2004年7月,我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当时在一家高薪聘用我的大型国有企业和留校任教之间,我毅然选择了后者。母校“志当高、学当勤、能必强、技必精”的校训,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以及他们对工作的负责、对学生的关心,成为我留下来为母校服务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三中的真·爱教育,让我感受到浓厚的同学之间的爱,老师之间的爱,老师给我们的爱。到了新环境,我一直秉承开放、友善的态度,这有益于个人的人际交往。"毕业三年后,李新宇给母校南宁市第三中学发来视频,她就读于香港大学,目前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交换学习。视频中,她真诚感谢母校真·爱教育带来的影响。同时,也祝贺母校日前获得"全国第一届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蜕变的"筑梦班"  相似文献   

8.
"生我的是父母,育我的是黄埔!"这是黄埔一期学生李仙洲在黄埔军校建校60周年之际,以九旬高龄坐着轮椅重返母校时说的一句心里话。这句话应该也是广大黄埔学子对母校感恩的心声。能进入世界四大军事名校之  相似文献   

9.
正国庆,我回到了大学母校和工作了9年的烟台山校区。我站在烟台山柯信谋夫人纪念楼顶楼上,俯看秋日闽江。回想1984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一群年逾花甲的老太太,站在烟台山那6. 6亩的空地上,忙着筹划复办母校——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她们想擎起了尘封已久的校旗,用她们的余辉为祖国培养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我於一九八一年返国探亲时,专程到河南邓县,拜访了阔别三十馀年的母校——邓县第一中学。  相似文献   

11.
正离开初中母校贵港市东岭联中算来已有30多年了,以至于想起它来,便觉得像一个遥远的故事。我考入东岭联中的那一年,是1983年。那时改革开放不久,广大乡村很封闭落后,我所在的东津镇(当时还称为公社)维新村狄塘队也是分田到户两三年,家里刚刚可以吃饱饭吧。小学升初中考试是在东津小学考的,体检是在东岭小学。那次体检大概是在当年的7月底,我第一次独自离家步行五六公里到东岭,第一次看见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近年来成为举国关注的新闻人物。“心比较狠,手段比较铁”,这是他的自画像,也是人们对他的直观印象。狠到何种程度?他的母校中央财经大学请他讲课,没想到他讲课完后,回头便组织人马审计母校。因为学校的问题“不幸”被他知道了。铁到什么份上?请看一份审计清单:原国家电力公司领导班子任期内国有资产流失45亿元;原中  相似文献   

13.
今年四月二十六日是清華大學七十週年校慶。在慶祝大會上,來自加拿大的校友、七十九歲的王昌林先生說了這樣一番話:‘清華大學就是我的家。我是一九二一年清華畢業的,有個兒子也是清華畢業的,還有個孫子現在是清華二年級的學生。我的一家和清華的关係非常之深,對母校常感無以圖報。我希望子子孫孫都能到清華來,為祖國的昌盛,為母校的發展,貢獻一技之長……’。 這次一起囘母校參加校慶活動的,有來自海外的三十多位校友。他們和國內各省市  相似文献   

14.
丰川古镇——我的故乡,文化底蕴深厚。马桥街小学——我的母校,创建于民国12年(1923年),今年欣逢建校90周年。马小是自治区级重点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全区、乌兰察布市及丰镇先进。我1958年至1964年就读于该校,对母校和老师常怀感激之情,少年岁月,每每忆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5.
绕过陷阱     
人的一生中到底有多少失误?不知道。但每一个人必定记得他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那一次。那一次,他误入陷阱,跌得好惨好惨,以至于多年后回想起来仍如夜半惊魂,心潮难平。 我的最刻骨铭心的一次失误是在我刚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那时我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到镇上的一所中学教书,满脑子全是一些雄心勃勃的打算,根本不把别人的经验当回事。那年的“五一”节,我准备到母校去看望老师和同学。在车站候车的时候,我被围着的一圈人吸引住了,当我走过去的时候,便发生了令我一生后悔莫及的事。 一群人围着的中间,两个年轻人正在摆弄着象棋残局,…  相似文献   

16.
征稿启事     
《黄埔》2012,(4):77-77
“生我的是父母,育我的是黄埔!”这是黄埔一期学生李仙洲在黄埔军校建校60周年之际,以九旬高龄坐着轮椅重返母校时说的一句心里话。这句话应该也是广大黄埔学子对母校感恩的心声。能进入黄埔军校学习生活,是每一位黄埔学子终身难忘的幸事和骄傲;或长或短的军校生活,给他们此后漫长的人生之路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相似文献   

17.
人生的长河漫漫流淌,留下了无数供人追溯的岛屿。无论它是阴冷黯淡,还是温暖明丽,总会让人们品味着生活岁月的甘与苦,咀嚼着生命历程的成与败。在旧事的追溯中,使我流连忘返、令我激动并感到快慰的,莫过于在黄埔同学会的这段非凡经历。因为在这里,我读懂了黄埔情结的厚重与温馨。十余载的同学会历程,我得到太多的关爱。是她,圆了我一个少年的梦——到黄埔岛上瞻仰母校的旧貌;是她,帮我联系解决了个人生活方面的一些问题;是她,将编辑纪念母校建校80周年专刊的重任交给了我,让我获得老有所为的机会。在漫长的十余年里,我与同学会互动真情,让我…  相似文献   

18.
《中国保安》2012,(19):26-27
2008年,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保安服务公司成立校园保安大队,面向社会招收保安员。大连市金州区九里小学是我的母校,在报名校园保安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九里小学。  相似文献   

19.
榕树下     
文榕  登豪 《福建乡土》2012,(2):16-16
自1985年离开母校福州三中已二十几个年头了,校内操场上的那棵大榕树却一直茂密地生长在我的心扉上。那年少岁月的记忆像幽静的湖水,常常在午夜的梦中轻漾。 我初一考入三中,于母校就读整整6年。我们曾在校园的榕树下做广播体操、读书、讲故事;也时常唱歌、跳舞和说笑话。花朵一样的年龄,像浸在蜜里,如今忆起齿颊尤甘。在宁静、诗意的校园中,我内心萌生的文学之芽曾得到了两位园丁的辛勤浇灌。  相似文献   

20.
黄耀庭 《台声》2001,(12):38-39
在新世纪的第一年,祖国喜讯频传,令人振奋。现在,又迎来了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成立20周年的喜庆日子,真是喜上加喜,我们感到格外高兴。作为一名海外台胞,我亲身体会到台联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20年来的往事,一件件浮现在我的眼前。全国台联首任会长林丽韫女土与我同为神户中华同文学校的第四届毕业生。记得在我们刚入学的时候,学校为了照顾台湾籍的学生,专门设立了特别班,于是,林丽韫女士和我便属同班同学了。后来,她回到了祖国大陆。20年来,林丽韫女士或者以台联会长的身份,或者是国家代表团的成员,曾多次来母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