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木才 《前线》2022,(6):4-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把握文化形态的精神实质与内在逻辑的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体现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历史观、文化观和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唯物史观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采取了批判地继承的科学态度,把它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不断创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古为今用,对外来文化做到洋为中用,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2.
张本青  刘云峰 《世纪桥》2009,(13):64-66
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要想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进行中国化,其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基础。经过中国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地努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此过程中呈现出与其他外来文化中国化所不同的显著特点,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继承;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思想资源,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锚定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造性地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同时,这四大着力点中蕴涵的文化建设理念、维度、视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彰显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实践性和价值性。  相似文献   

4.
以文化为视角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进行当下解释,是二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英美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旨趣,并由此将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与文化研究推进到著名的"文化马克思主义"阶段。作为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伊格尔顿则主要致力于从研究范式转换(从认识论范式到社会学范式)和学术传统梳理(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缘起与流变)等方面来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进而力图从"文化审美主义"(在文化主义与理性主义之间)的框架出发图绘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大任务之一。这一重大任务的提出,凝结着我们党对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认识的最新成果,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总结。提高党在意识形态的执政能力和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当前必须大力实施"四大工程"。一、大力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意识形态是文化建设的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我们党长期执政、永葆青春的根本保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人们思想认识上各种困惑和疑虑,面对我国多元文化现象,只有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才能真正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在多元文化中保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否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离开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我们的多元文化状态就失去了“主心骨”,意识形态领域就会呈现无序状态,产生混乱,甚至导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向的改变。因此,通过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确保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就成为当前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要任务。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最根本的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一个重要文化命题,是指文化建设主体对待文化发展的理性思维和实践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初步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整合的结果。新世纪新阶段,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要做到对自身传统文化“批判继承”之自觉,对外来文化“博采众长”之自觉和对未来文化“建设创新”之自觉。  相似文献   

8.
加强中国共产党对新时期意识形态的领导,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它对于与时俱进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建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意识形态理论,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必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必须与时俱进,即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批判地继承和借鉴各种思想文化成果,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要有本土关怀,也要有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10.
徐稳 《理论学刊》2013,(2):74-79
信息传播的全球化、网络化和大众传媒的深度扩展,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威胁,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保持警惕、积极应对,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以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最重要的是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始终不渝、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极大地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说服力、吸引力、战斗力、生命力,使人们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受到外来文化的挑战。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特别是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或说交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本文试作论述。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广博,底蕴丰厚,其优秀传统特征有:一是兼容性。同任何成熟的文化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融合和吸收外来文化的一面。这种融合和吸收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传统文化主体内部之间的相互融合,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之间百…  相似文献   

12.
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列宁立足于俄国革命与建设的现实需要,就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新论断:立足实践需求,从批判与继承的双重维度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动理论创新,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正确指引;加强宣传教育,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群众基础;认清基本国情,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宝库,也为我国当前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都无法回避自己的传统,现实是历史与传统的现实,发展是在一定程度上基于传统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构并非无根的浮萍,受中国文化传统供给和滋养兼具融合外来文化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挖掘和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构中的三种"文化传统",对于夯实文化自信的民族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精神以及积极吸收外来文化有益养料具有重要意义。三种"文化传统"具有内在关联,统摄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之中,融汇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断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正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网上正面宣传。高校作为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沿阵地,应当与时俱进,用青年善于接受的方式,用网络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美,让马克思主义走进网络空间、占领网络阵地,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的底色和根本标志,以此来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感染力、理论凝聚力和国际竞争力。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思想灯塔。习近平总书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标识,更是灵魂的象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就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理念,开创了文化建设新局面。我们必须要紧紧围绕"十四五"文化建设目标,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使先进的思想文化占据意识形态的高地,就要掌握科学的理论,并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的思想文化成果,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现实意义。本文从意识形态的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研究:从意识形态的现状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提出的必然性;从意识形态的视角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内涵;从意识形态的作用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增加意识形态凝聚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树立核心文化理念等重要作用;从意识形态的建设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8.
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需要坚持三个维度,即:"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这三个维度分别论述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如何科学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三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使二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它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从四大方面推进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第一,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导向作用;第二,加强对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第三,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土壤,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第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渠道教育,完善高校意识形态以人为本教育机制,强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原伟泽 《前线》2014,(4):29-3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八大报告又一次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其中,如何既保持我们本土文化的主体性,又能吸纳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正确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