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其中红色文化就是主阵地之一。以红色文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了解、挖掘红色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经验,进一步提炼和升华红色文化,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与特征。  相似文献   

2.
全面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脉络,准确恰当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主题,有助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对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关系。改革开放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不竭源泉;改革开放增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优势;改革开放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新的更高起点。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立足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4.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历史飞跃。以新的理论内涵、新的时代特质、新的民族形态、新的实现路径、新的话语表达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厚的历史底蕴、悠久的文化基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新时代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5.
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定义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方面: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论、“源”与“流”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位的深化和发展.赋予了‘其更为深刻的内涵.为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民族化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内蕴着她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和经历独特的民族发展道路,这也为其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宽广深厚的理论资源和发展空间:实践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更为科学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标志着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化和中国化的内在同一的实践自觉,使党的执政实践更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合理性和亲和性,也利于西方世界增进对中国的理解。“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中国化”的终结.而是意味着“中国化”的新的理论和实践的起点,当前需要继续深度“中国化”,最终建构科学、完整、系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问题,并将其实践经验与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与错综复杂的国内背景中,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并伴随时代主题的转变适时、合理地创新马克思主义,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成就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应运而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时期的时代主题进行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接受、创新到发展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于中国实际不断调整与优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新媒体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渠道。传播信息与传播环境的互动,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在传播学上得以充分体现。新媒体技术的传播功能、新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方式以及新媒体的传播渠道重构,赋予马克思主义传播以新的路径选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对接、融合、互动与创新,将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主要有:严厉地批评了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问题上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重新深刻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科学界定中国历史坐标,深入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情,讲透了伟大时代呼唤伟大思想的道理,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奠定了广泛的现实基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内涵、时代特征及中国国情"三位一体"的探索,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点",解决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问题;原创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论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伟大飞跃。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党行动的理论基础,建党八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理论基础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逐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命题,研究和实践这一命题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群众的过程。云南省保山市作为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始终依托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一人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传播者郑垧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生实践者杨善洲等名人的品牌效应,着力把保山市建设成为云南、乃至全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1.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广东”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上,对于中国共产党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广东”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可以把广东理解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诞生地”。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胡锦涛指出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继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① 在纪念邓小平诞辰 10 0周年之际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总结邓小平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 ,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 ,对于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开…  相似文献   

13.
时代主题是一个历史时期内世界历史主流的发展方向。每个国家的社会发展都不能脱离世界历史发展的轨道,中国的社会发展也不例外。纵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选择、应用和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在破解时代主题、顺应时代潮流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的动态过程。正是基于中国共产党人在每个时代能够科学判断时代主题、正确把握时代主题和始终紧扣时代主题以及把破解时代主题与破解时代难题紧密结合起来,才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4.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社会主义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严峻挑战。社会主义何去何从?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从而化"危"为"机";另一方面又因世界体系困扰其后发优势受到制约,从而捉"襟"见"肘"。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如何应对西方发达国家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后的狂潮洗礼而不改其"本色"?以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社会主义发展走向,具有现实价值和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时代性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当今世界赋予马克思主义时代性特征以新的内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集中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时代性特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中国化是共性与个性统一的集中体现,必须在体现时代性中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前提,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把钥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具体体现为对时代特征的把握和对时代课题的回应。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应注意把握时代性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注意把握时代性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注意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全党和学术界共同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政治理论任务,就是要回答在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会议上如何命名即科学称谓我们“思想中的时代”旗帜。在我们看来,命名的科学称谓应为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命名的必然性语境应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发展的时代性、新全球化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格局的大变动、世界现代性复杂语境中的中国新现代性方案的探索、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走向世界;命名所指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可以包括十个方面,其所指的主题为中国完成新现代性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主线为进一步发展走向世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名所指的地位应为走向世界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成果。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未来指向可能成为开辟“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远未完结。历史上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每一步无不与青年发展紧密相连,而青年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走向成熟,肩负起历史重任和使命。它们在本质上有着共同特性,我们必须把当代青年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牢牢结合起来,使青年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19.
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定义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蕴含着她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和经历独特的民族发展道路,这为其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宽广深厚的理论资源和发展空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更为科学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标志着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化和中国化的内在同一的实践自觉,使党的执政实践更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合理性和亲和性,也利于西方世界增进对中国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化”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非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必然的历史选择过程,从传播学的视角检视这一历史过程,可以得出:中国历史上自古就存在“中国化”现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化”过程中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化”质的飞越;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化”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式提出。这一历程的实现,既源于外来文化传播的历史铺垫,又实现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对近代中国国情对革命理论苦苦追寻的深刻回应,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此过程中起到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同样极为关键。回顾这一历程,有助于更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从而得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