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亨凯 《南风窗》2013,(3):74-75
为了《彬龙协议》规定的民族地区"百分百"自治权,缅甸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或战或和。就在克钦独立军与缅政府战事升级时,自独立以来就处于对峙状态的缅甸第一和第二大民族实现了和解。  相似文献   

2.
金三角毒品的存亡,与当地军阀的命运已经联系在一起了。缅甸著名的地方民族武装“佤邦联合军”曾经对全世界有一个承诺,但是这个誓言得到的更多是怀疑。因为在此之前,缅甸的果敢同盟军、克钦独立军和克钦新民主军等等武装也作出过同样的承诺,但是祸害全球的金三角毒品问题并没有得到多少缓解。  相似文献   

3.
军事情报派系和主流军人之间越来越恶化的政治与商业敌对导致摊牌。10月18日,缅甸总理兼军事情报局长钦纽上将突然被捕,是军政权掌权16年来最错综复杂的事件。一时,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军政府贪赃枉法的后果,有人说是军政府内强硬派的一次主动出击,亦有人说是钦纽将军主管的军事情报局试图夺权所致。实际上钦纽在缅甸"次城"曼德勒时就已被捕。在首都仰光机场下飞机时,除  相似文献   

4.
媒体     
《南风窗》2013,(4):18-18
01令中国头痛的缅克战乱英《经济学人》2月2日中国总是小心翼翼地徘徊在缅甸政府和克钦邦之间,始终保持一种警惕的观望状态。但克钦地区战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可能引起大规模的难民越境涌入云南盈江等地,不得不令中国担忧。中国想和缅甸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不只因为最近缅甸和美国关系变暖,主要还是中国在缅甸有着至少20亿美元的石油、天然气投资,这项重要的能源投资能帮中国解除"货运必经马六甲"的依赖状况。而另一边,为了边境少数民族的安宁融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缅甸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简称"民地武")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克钦冲突引起国际社会对缅甸国内形势的关注,担心"民地武"问题自此走向失控。从根本看,冲突发生的原因是"民地武"与中央政府在地区经济利益分配问题上的分歧和矛盾难以调解。这种情况对中缅关系,特别是双边经贸合作发展带来冲击。而近年来随着缅"民主化"进程推进,西方对缅投入增加并  相似文献   

6.
缅甸新面孔     
世人常以惊讶的目光打探缅甸近来的变化,除了政治场的军民转换、多党竞逐,人们还看到这个国家的国民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向来在认命和愤怒两者之间切换的国民表情,现在多了喜、泣等戏剧化元素。这个曾被谑称为"免电"的国度,正在熠熠发光。不错,基础设施还没有跟上亚洲平均水准,克钦人和若开邦的印度人后裔仍缺少自治和公民权,但大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2,(20):24-25
"1.6万名志愿者,来自于同一家企业;今年前5个月的时间,服务总时长超过了1000天;一支企业志愿者服务队,2012年里有27名队员被评为"首批行业领域广东省五星志愿者"。他们积跬步之细微,成责任之大观。这就是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志愿者服务总队,全省规模最大的注册志愿者队伍,全省志愿服务铜奖得主,2011年全省"千家公益社团"之一  相似文献   

8.
2009年8月29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缅外交政策新趋势与中缅关系新发展"年度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来自上述两家研究机构的1 4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年会集中讨论了三个主要议题,分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缅关系"、"缅甸与主要大国间关系的新发展"以及"缅甸在东盟与东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6,(19)
正巫神信仰在缅甸的流行程度超过85%。缅甸民间反抗外来投资者的示威活动,就经常通过巫师表演的降灾、厌胜和谶纬来鼓动人。然而,相关中文资料却甚少。缅甸,因为它骤然的"民主"转身和地缘政治影响,特别是"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女士8月中下旬的访华,中国的知识界近期对它的讨论增加了。在社会科学领域,一切有关对象国的认知深化都需要现场知识和人际互动,尤其是针对研究对象的多主题、多  相似文献   

10.
周边风云     
谢奕秋 《南风窗》2010,(24):13-13
<正>缅甸巩发党轻松赢得大选据路透社报道,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党(USDP)以压倒性多数赢得该国20年来首次大选。USDP一名高官说,该党赢得了议会中多达80%的待选议席。反对党已承认败选,但指责军政府舞弊,称很多公务人员在提前投票中被迫要求支持USDP。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印尼表示缅甸大选既不自由也不公正,他呼吁缅甸当局立即无条件释放所有政治犯。但中国外交部称赞缅甸大选"平稳、顺利"。在计票工作进行的同时,政府军把少数民族叛乱分子清理出了东部某边境城镇。反叛分子表示,大选结果和军方继续主导政坛不利于他们实现自治。  相似文献   

11.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陆地,是国际反毒品斗争的一个重要战场.世界三大毒品产地中的两个——"金三角"和"金新月"都在亚洲,他们所生产的鸦片占全世界总产量的95%,几乎垄断了全球的海洛因交易.  相似文献   

12.
2007年9月30日,乌克兰举行了议会选举,这是其自1991年独立以来首次提前举行议会选举。根据乌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最终结果,共有5个党派得票率超过3%,进入新一届议会。亚努科维奇领导的地区党获得议会450个议席中的175席,季莫申科联盟156席,尤先科的"我们的乌克兰-人民自卫"联盟72席,乌克兰共产党27席,  相似文献   

13.
周边风云     
《南风窗》2009,(18)
缅甸释放被扣美国公民据缅甸国家电台报道,缅甸领导人丹瑞大将8月15日在首都内比都会见了美国参议员吉姆·韦布。韦布现任美参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小组委员会主席,他是近10年来第一位访缅的美国议员。另据媒体报道,韦布办公室当天发表声明说,因私自潜入缅甸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住宅大院而被缅法院判刑7年的美国公民耶托将被释放。此外,韦布15日下午还在缅甸仰光与被软禁的昂山素季举行了会面。昂山素季8月11日被缅甸法院判处新的3年监禁,但缅甸政府同一天宣布给予其缓刑和减刑,减轻为继续软禁18个月。  相似文献   

14.
叶刚 《南风窗》2012,(2):83-84
泰国民众80%的时间是在军人统治之下度过的。泰国军方之所以能够成为"政治大亨",除了枪杆子这个固有因素外,能够审时度势,争取民心亦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泰国本是"微笑"的国度,但2011年血腥的"10·5"惨案却令人阵痛不已。更为意外的是,涉案的居然是泰国军人。这9名现被羁押在军营的军人出身老牌部队——第三军区的帕莽特遣部队,被指与缅甸毒贩有染,甚至有虐杀无辜居民的不光彩记录。一时间,泰国民众亦将"败类"、"混蛋"这些词汇与泰国军人放在了一起。事有凑巧,在泰国50年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中,有近4万军人战斗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超过了泰军总兵力的10%。他们扛着沙袋、开着小艇、驾着卡车频繁出没于曼谷、吞武里、大城等重灾府(区)的大街小巷。瞬间,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5,(5)
<正>2015年刚开年的两个月间,津巴布韦首席大法官和首都哈拉雷高等法院的法官吵了一架。吵架的起因是首席大法官奇迪奥西库在司法年度总结大会上不点名批评了哈拉雷高院的一些法官,严厉指责他们太懒了。业绩最差的4个法官,一年总共只判了33个案子,其中只有两个案子还算大案。有个法官甚至只判了两个案子。相比之下,这个法院最辛勤的法官一人就判了72个案子。津巴布韦宪法保护法官的独立地位,规定法官  相似文献   

16.
李益波 《南风窗》2012,(20):76-78
缅甸全国仅有26%的人口能用上电力,有人因此戏称"缅甸"为"免电"。这样的国家,能成为继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之后,东南亚第五只"小虎"吗?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6,(9)
正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决心已定,一定要利用这次机会让自己的人直接出任总理,以彻底实现对政府的控制。3月底访美期间,波罗申科向奥巴马"摊牌"并最终得到后者的认可。4月12日,乌克兰"二次革命"旗手、现总理亚采纽克正式向议会递交辞呈。因总统波罗申科要求他下台而持续了两个月的政治危机,终于告一段落。亚采纽克是乌政坛常青树,出任过外长、议长等重要职位,这次任总理两年多就辞职,幕后原因及影响众说纷纭。有说法称,格鲁吉亚前总统萨卡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1月7日,缅甸副外长吴觉都在外交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缅甸政府将正式把首都从仰光迂到彬马那.他说,自1948年缅甸独立以来,仰光一直是缅甸的首都和行政中心,为缅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出于未来发展的长远考虑,国家的行政中心应占据战略要地,是交通和通讯的中心地带,所以缅甸政府决定自2005年11月起,分三阶段逐步将各部委由仰光迁往缅甸中部城市彬马那.缅甸宣传部长觉山准将也于当日向外界证实了这一消息,并称:外交部、国防部、商务部等9家政府机构已于6日迁往彬马那.  相似文献   

19.
缅甸曾于建国初期、1990年和2010年后三度尝试建立选举民主,前两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当前的选举制度由军政府主动精心设计,出发点是通过向心性的制度化方式,在为反对势力留出一定活动空间的同时,保证军人对政治权力的控制。缅甸现行选举制度受制度设计理念以及传统制度"路径依赖"的影响,主要呈现出总统选举与联邦议会选举联动、对候选人和选举人资格设置特殊条件、对不同行政区划级别实行差异化选举三个方面的特点,同时对政党格局和政治权力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涉及民选政府与军方之间、缅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对选举制度变迁的考察有助于理解缅甸所处的政治制度环境,并洞察缅甸的政治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杜兰 《当代世界》2014,(11):43-47
<正>2011年3月,缅甸总统吴登盛上台并开启民主化进程。奥巴马政府看到缅甸改革的契机,将缅甸作为"重返亚太"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施行"以行动对行动"为原则的对缅接触政策,两国关系迅速转圜。然而,经过近三年的"蜜月期"后,美缅关系中"唾手可得的果实已被摘完"[1]。美国发现,缅甸仍未走上其所期望的民主路线,改革走进了深水区。奥巴马政府对缅外交也开始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代之以更灵活的"可校准"(Calibrated)政策,由鼓励为主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