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十多年前,我在单位图书馆积满灰尘的书架上,翻到了一本路工先生编的《明代歌曲选》,其中有一首小曲《玉抱肚·官悟》,引起了我很大兴趣,特别是最后几句,至今还记得:  相似文献   

2.
来信     
欧树军 《南风窗》2014,(26):14-14
<正>1苏贵琴一句"我想为儿子减轻一些负担"让人一阵酸楚。前不久,做家庭保洁的大姐曾问我:"公司不缴社保,我主动要求自己全缴,老板不同意。说怕其他员工因此起哄,公司承担不起。我老后不想依靠儿子,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说,可以到社保部门去投诉。她却道:"前不久一员工摔伤不能工作,公司还每天补贴10元生活费。公司也不容易。"一边是善良的农民工,一边是狡猾的企业,缺席的是执法部门。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对"裸老"问题最后兜底的不仅是政府,还有社会的良知与未来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法制博览》2008,(4):50-51
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除了爱写字,更爱读书。经常读的书是:《肉蒲团》、《素女心经》、《金瓶梅》,读完后学的是有模有样,养情妇嫖妓女,躺在床上一边读一边练,反复研读,细心体会,实践出真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妓女和做官是最相似的职业”。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工会博览》(原《北京工人》)创刊80周年,我应邀以老作者的身份写一篇文章。本来想推辞,但我与《北京工人》的联系确实比较特殊,也就觉得是一种缘分,却之不恭。我有个习惯,发表过作品的杂志,如果有可能就把它存起来。尽管我清理过几次报刊杂志,但《北京工人》一本也没有扔过。  相似文献   

5.
郦波 《法制博览》2008,(23):14-17
“扬州瘦马”柳如是 柳如是,原名杨爱,“柳如是”的名字,是这个女孩子给自己取的名字。 听起来,这个名字很美,也很女性化!但其实原来的意蕴倒不太符合女性。这个名字的典故出自辛弃疾的一首词,叫《贺新郎》。这首词上阙的最后一句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如是”的名字就取自这句词。  相似文献   

6.
李秋 《法制博览》2009,(17):65-65
京剧《草桥关》中姚期有一句嘱咐姚刚的唱词,“天威莫测儿要多加小心”,这是他一生政治经验的总结,是一点也不错的。专制君王特别是秦皇汉武朱元璋这类“雄主”,舍得杀人,尤其舍得杀自己人,其“天威”之“莫测”,有时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比如说,朱元璋杀了自己的亲家、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却又向李的儿媳、自己的长女临安公主承诺,216年之后,一定给李家平反。  相似文献   

7.
被吃喝左右     
上高中时,从一本类似《青年文摘》的杂志上,我开始读一位哲学学者的小文,如醍醐灌顶。其文常每段以数字起头,句子比我们流行的散文诗要飘渺深奥,思考“我是谁”以及“精神家园在何处”之类的事,一句句电中我青春期的神经。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  相似文献   

8.
站在写字台边的那个老人正在发怒,纽约电话公司的年轻调查员伯罗姆坐在他的对面,不知说什么好。原来这位怒气冲冲的旅馆老板,写了一封极其严肃的信——一封充满抱怨意见的信——寄给电话公司。公司派伯罗姆专门来调查处理这件事。伯罗姆事后对人说:“他一听我是电话公司派来的人,脸色立刻变得铁青。”伯罗姆的任务是通过调解,平息那老人火山般的怒火。他一边挨骂,一边琢磨着对付这老家伙的办法。最后伯罗姆决定一言不发。那老人把他臭骂了一通之后,伯罗姆讲了几句表示同情的话,老人顿时平静下来。他拍着年轻人的肩膀说:“小伙子,你说得不错,我就喜欢你这样痛快的人。不过,我讨厌你们那个混蛋电话公司。”  相似文献   

9.
王攀 《法制博览》2009,(18):46-47
(这是王朔在新作《和我们的女儿谈话》里,预设2043(还是34,不重要)年的老王,跟曾经死去的朋友方言的女儿方咪儿的谈话,侃出来的小说。读书太累,特别是长的,其实真正的观点和精彩的地方只有那么几句,所以才有书简——就是为了免去其他人读书的麻烦。这是我的书简,小括号里是我“写在人生(钱钟书说人生是书)边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小幽默     
人与人一间学校的门前,挂着一块黑板一位神父路过这儿,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我是一位神父,我为所有人祷告。”一位路过的律师看见神父写的字,就在下边加上一句:“我是一位律师,我保护所有的人。”一会儿,一位过路的医生又添上了一句:“我是一位医生,我医治所有人。”最后,一位普通的市民经过,看了黑板上的字,他想了想,在上面加了一句,“我是一位平民,我要付钱给你们。”狡猾的行贿者有个人将要受审,他问律师是哪位法官审他的案子。“我想了解他的名字是要送一箱子好酒给他。”律师大吃一惊:“不行!这是违法的,而且你会输的。”几个星期后开审,那人赢了。在离开法院时他对律师说:“看,我送的酒不是起作用了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起汉末三国时期的美女,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江东二乔”了。史籍中有关江东二乔的记载极少。陈寿的《三国志》在《吴书&#183;周瑜传》只有这样一句: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 裴松之注此传时引用了《江表传》,也只有一句:  相似文献   

12.
效果真奇妙     
老同学数月不见,聚会时免不了寒喧几句:怎么样?干上哪一行啦? 贞姐抖出一身飒爽英姿,“干广告,霓虹灯招牌啦、路牌啦、海报啦……”我一边听一边在心里称奇,因为上个星期自己才注册了一家广告灯饰装修有限公司,也是干广告的——怎么这么多人干广告呀? !  相似文献   

13.
秦德君 《法制博览》2010,(12):44-44
前几天看《参考消息》,有则报道读来有点逗。最近被查处的广东韶关原市委常委、公安局长叶树养贪腐历程20年,贪腐3400万。有趣的不在于他一边受贿一边平步青云,还当了什么“惩防腐败体系建设考核工作组”组长,有趣的是,他“把贪腐当事业认真经营”。他设定腐败的“宏伟目标”是6000万元。  相似文献   

14.
相声界的一代宗师侯宝林说过:“几乎所有的传统节目,我都是‘偷’来的。”他还常常幽默地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嘛!”又是偷,又是抄,果真如此吗?一点不假。据他自己说:《戏剧杂谈》得力于绪得贵,《关公战秦琼》受益于张杰尧,《三棒鼓》是阎效儒的指点……好一个高明的大“抄”家。“抄”要抄得巧,抄得妙。巧抄、妙抄的本身就是“创”。青年幽默画作者郑辛遥从一件印有海洋、帆船、天空的普通汗衫上得到启示,“顺手牵羊”地“偷”了,又抄了雨果的几句名言,“创”出一组颇有味道的幽默画:  相似文献   

15.
朱晨 《法制博览》2011,(14):71-71
近日,86岁的台湾杂文家柏杨宣布封笔。他最后的作品是为《柏杨日》作的序,以一句“只为苍生说人话。”戛然结尾,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16.
开心酒吧     
《工会博览》2006,(4):43-43
《爱妻六大守则》 ┌──┬───┬─┐ │里 │道巡 │医│ ├──┼─┬─┤三│ │迁 │J │I │ │ ┌────┼──┤ │ │ │ │I住当巴 │臼 │ │ │ │ ├────┼┬─┤ │ │ ├─┐┌──┬─┐│.五开 ││ │ │ │ │氰││l户 │ │├────┤│ │ │ │ │ ││ │ ││暴 │└─┼─┼─┼─┤ ││ │ ││ │ │i │薰│{ │ │└──┴─┘└────┘ └─┴─┴─┴─┘开心酒肥 太太绝对不会有错。 如果发现太太有错,一定是我看错。 如果我没看错,一定是我的错导致太太犯错。 如果是她的错,只要她不认错…  相似文献   

17.
填字游戏     
正横列:一.小说《围城》的作者;二.法国作家雨果的一部著名小说,钟楼怪人是其中的角色之一;三.杜甫的一首名诗,第一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四.一种粤式小吃,黄秋生拿到第一个金像奖影帝的电影名字和它有关;五.张韶涵演唱的歌曲,第一句歌词是"每一次都在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工会博览》(原《北京工人》)创刊80周年,我应邀以老作者的身份写一篇文章。本来想推辞,但我与《北京工人》的联系确实比较特殊,也就觉得是一种缘分,却之不恭。我有个习惯,发表过作品的杂志,如果有可能就把它存起来。尽管我清理过几次报刊杂志,但《北京工人》一本也没有扔过。  相似文献   

19.
许辉 《法制博览》2010,(1):72-72
把姓张的人的帽子戴到了姓李的人头上,这叫作“张冠李戴”,比喻认错了对象或者弄错了事实。为什么非得拿姓张、姓李的人来说事呢?各种辞书都没有解释清楚,仅仅举了一些例子,比如明人田艺蘅所著《留青日札》中有一篇《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  相似文献   

20.
来信     
《南风窗》2012,(2):16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我不能对祖国所发生的一切熟视无睹。"当昂山素季第一次面对民众说出这话时,她就不再是一名旁观者。在往后长达数十年的奋斗,她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缅甸的民主寓言。然而作为一名女性,对比她坎坷的政治经历,更让我感到惋惜的是她和那位英国丈夫之间凄美的爱情。"我永远不会站在你和你的祖国之间。"当年阿里斯这句爱的承诺,最后通过死亡来践行。这位坚强的女性,用她的信念向我们展示了爱的另一种方式。(读《另一种厮守》有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