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解读隐私权     
隐私权是自然人所享有的个人私事或生活安宁不为他人知晓或侵扰的权利,包括隐私信息隐瞒权、隐私信息支配权和私人生活安宁权。它是当事人实现正当隐私利益的行为依据。隐私权是一种人格权,隐私权的意义在于保护公民基于合法隐私之上的人格利益。我国虽有一些保护隐私的法律条款,但在隐私权的保护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美国法学家沃伦(Wallen)和布兰代斯(Brandeis)在哈佛大学《法律评论》一文后,引起了各国研究隐私权的浪潮。文章主要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论述隐私权的国内外立法例,通过比较分析,论述隐私权的概念、性质等内容,力图对隐私权的概念作出科学的界定。  相似文献   

3.
隐私权新论     
“隐私权”成为法学概念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然而,至今国内外法学界在隐私权的定义上意见仍未统一。笔者认为,要给隐私权下定义,首先须界定隐私的概念。因此,本文在界定隐私概念的基础上,从主体、客体、内容、性质及特征等方面,阐释了隐私权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警察公权力的范围不断扩张以及其权力的滥用,对公民的私权利造成了很大的侵害。同时,公民也在消极地抵抗警察的公权力的行使。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两者冲突的原因以及缓解这两者冲突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警察权在有力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也会与公民的隐私权发生冲突。这种冲突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可以协调。协调警察权与隐私权的冲突,需要我们从公权与私权的层面去认识冲突的必然性继而寻求协调两者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隐私权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法律价值:它明确隐私利益的权属;有效对抗公权力;成就民法总则部分设定的法律人像;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为现代人注入新的人性元素。确认隐私权的法律价值有助于隐私权立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因大型公益设施建设而强制拆迁所导致的行政公权力与私权利发生的冲突日益严重。因此,阐明行政公权力与私权利对立统一关系,分析这种冲突的本质及其现状的不可避免性,并对此冲突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只有解决好权利本位的构建、行政补偿制度的完善以及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这三方面问题,才能寻得行政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隐私权与知情权是一双对立的法学范畴,代表了不同方面的精神利益。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两种权益,其冲突的发生已无法避免,而解决其冲突也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要把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协调好,就要分清不同领域内的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点,并根据社会政治及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和权利协调原则解决冲突。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人格利益被视为人的最高利益,隐私权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个人格权,受到普遍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就对于隐私权这一问题在人格权法中专门立章阐述。专家学者对于隐私权问题也有诸多论述。但是,由于国内隐私权立法的不完善以及科学技术发展,都给隐私权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任何权利都是要有限制的,不能盲目保护。在立法上对人格权的规定要注意法定化和开放化,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都解决好了,才能够更好地保护人本身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隐私权是作为个体的人所拥有的并保障其生活安宁与独立的一种重要人格权。此隐私权是一种非常个体化的权利。而在家庭成员由于共同生活的便利性以及家庭“团体性”的特征,使得侵犯隐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并且由于家庭成员关系的特殊性而并未获得应有的关注。本文以隐私权冲突为视角,运用比较法的方法分析父母子女之间的隐私权冲突与夫妻之间的隐私权冲突,并且通过对中国现有司法判决中的相关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隐私权冲突的权利优先判断准则。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隐私权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私权是公民重要的权利,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公民隐私权遭到侵害的威胁更加突出,如何加强隐私权的保障也成为各国关注的课题。而本文立足于日本关于隐私权保障的有关判例以及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状况,对日本隐私权保障机制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对我国隐私权保障的问题等作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由隐私权这一基本概念入手,详细地阐述了这两种权利之间的冲突,进而对其冲突的本质进行分析,指出这种冲突表面上是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冲突,实质上是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冲突,从而为正确处理公务员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冲突提供了法理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隐私权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格权 ,理应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和学者们系统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某学校披露学生成绩是否侵犯隐私权这一问题的分析 ,来阐述笔者对隐私权 (尤其是隐私权概念 )的一些看法 ,并试图对我国隐私权的民事立法保护的现状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4.
传统民法理论认为,公共场所不存在合法的隐私利益,在公共场所不可能发生侵入隐私的侵权.但在技术高度发展、媒体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这样的论断已经不合时宜.文章拟从隐私权的发展、产生背景变化以及隐私权的本质等,来说明公共场所也存在隐私利益,并对公共场所隐私权的立法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就隐私权问题的现状、隐私和隐私权范围的界定、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以及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隐私权及其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世界范围看,隐私权正在被逐步确认为一种独立的民事权利——人格权之一种。人们欲求内心世界安宁和宁居环境的精神需求迫切需要我们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文章首先探讨了隐私及隐私权的一些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我国刑法相关条文,对隐私权的刑法保护作了一些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事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方便、快捷与商业利益的同时,更加注重追求精神世界的和谐与安宁,因此有关网络隐私权的问题备受关注,本文从隐私权概念入手,通过对各国法律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分析,提出对目前我国网络隐私法律保护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网络隐私侵权的分析,我国要把保护网络隐私权提到立法日程上来,借鉴欧盟和美国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现状,构建综合保护机制,包括鼓励行业自律,加强技术保护、网络道德教育和国际协调,以此达到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和促进网络发展的"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环境权的私权化环境民事权利的确立是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私权化的理论依据应建立在对环境法和环境权的属性界定的基础上。环境法是社会法 ,环境权是社会权 ,环境权的私权化是环境权社会性的内在要求。环境问题的经济性决定应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 ,这从另一角度论证了环境权私权化的必要性。环境权私权化的基本思路是在环境法部门中架构环境民事法律制度 ,具体模式是建立环境民事权利制度、环境民事责任制度、环境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0.
完善我国公诉权与自诉权关系的做法是:应在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当中,适当的引入公诉权,国家机关不能被完全排除在这类案件的追诉程序之外;被害人在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中,国家对犯罪的追诉权并没有让渡给被害人个人,公诉权始终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公诉转自诉案件应从自诉案件范围中剔除,针对公检不予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的决定,可通过建立司法审查机制,来达到制约公权力、保护被害人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