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利益冲突的法律控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转型时期的中国正面临更加复杂和多样的社会问题,核心问题是控制日益表面化的利益冲突。法律对利益冲突的控制应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用立法建立起服务于最大多数人最大利益的利益整合制度,分配利益,保障利益和协商利益,在宏观上防范利益冲突的发生;二是用司法建立合法利益的救济机制,抑制非法利益,平衡合法利益,包容法外利益,在微观上解决具体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2.
贾应生  杨志成 《行政与法》2007,5(9):112-114
和谐社会只能建立在法治基础上,和谐立法是法治社会的立法追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利益结构的变迁,多元利益共生于同一场域共同争夺着稀缺的资源,面对利益冲突,现代立法的利益调控功能日显重要。和谐立法其实质是一个利益识别、利益选择、利益整合的交涉过程,当代我国和谐立法中的利益衡量应当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  相似文献   

3.
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步骤,涉及区域内地方利益冲突的协调,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地方利益冲突的最直接体现.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冲突表现在交通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收费权以及行政管理执法等方面.必须制定规范性文件以法律手段协调地方政府利益冲突,改革财政税收分权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地方政府合作制度体系和建立交通运输统一监管执法机制,并将这些利益协调机制纳入区域一体化立法中,才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4.
杨炼 《时代法学》2010,8(4):27-32
利益衡量在现代立法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立法的利益衡量是立法者为平衡利益冲突在多元利益主体充分表达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对各种利益进行比较、评价、权衡、选择并进行利益整合的有机统一过程,利益衡量的最终结果是法律规范的产生。立法中的利益衡量包括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利益是人类实施一切社会活动的内在因素,利益表达是利益实现最首要、最重要的环节。利益表达作为立法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决定了立法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行政立法中畅通的利益表达,能够缓和行政机关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冲突,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推进我国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法律总是与一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它的功能之一就在于协调利益,保持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平衡,从而保证人类社会生活的有序运行。一部法律若要获得民众的认可和服从,一定要能安排好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合理解决各种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纷争。这就要求我们在立法过程中考察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分析这些利益之间的对抗及冲突,作出相宜的取舍,保证所立之法能够真正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立法成为表达利益诉求,协调利益冲突,减少利益纷争的有效手段,考察立法与利益的关系将对建设法治社会产生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财产申报与隐私权的关系是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立法的基础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从表面来看,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紧张关系和利益冲突,但是,就实质而言,基于公共利益优先原则、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和比例原则,这些表面上的利益冲突都可以实现内在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中,各利益主体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利益冲突。特别是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当事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尤为突出。利益冲突不仅不利于各个主体利益的充分实现,而且制约着公平、效率价值的实现。因此如何协调平衡多元利益成为不可忽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立法中的利益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开始进入利益博弈的时代,对利益博益需要正确定位。规则化的利益博弈最重要的环节是利益表达机制的建立,立法博弈在根本上体现的就是民主参与的价值理念。立法博弈需要打破部门立法,扶助弱势利益群体,构建利益博弈的平台。我们要努力规范立法利益博弈,但对立法博弈也要全面看待。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中,利益平衡机制的构建依赖立法的创制,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对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还要妥善平衡其所保护并且可能为违法行为所破坏的社会公共利益.对稀缺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必须兼顾农民权的实现,才能平衡协调不同主体、不同层次、不同区域间的利益冲突,有利于对社会利益进行最佳配置,促进分配正义向矫正正义以及形式公平向实质公平的靠近,从而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基因资源因利益分享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