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而食品安全意识不仅影响消费者自身的消费行为,也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引导、监督和推动作用。本文以秦皇岛市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和分析,了解本市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在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食品安全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高校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强 《法制与社会》2014,(10):66-67
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网络购物群体中的主体,尽管在校期间没有收入来源,在消费能力上受到了限制,但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都会获得一份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收入。而大学生一旦突破了资金的限制,将会成为社会主要的消费群体,其在校期间的消费行为会代表未来几年的消费趋势以及昭示网络购物发展前景。本文将从大学生网络购物入手,基于大学生网络购物现状,以大学生网络购物为视点,分析我国未来五年消费需求变化以及网络购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消费社会"的成形,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现代性之体现越来越受到消费的影响。本文通过描述某地星巴克消费表现,分析本地居民的星巴克消费行为和消费动机,在总结星巴克消费群体结构、消费行为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对消费行为动机中的炫耀性成分进行探讨研究。据此,本文认为星巴克的消费行为与传统的奢侈品消费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且炫耀性为主的消费成分弱化,逐渐纳入到个人的生活日常消费中,发展至今其消费行为呈现多元化内涵。最后对其星巴克消费选择的结果进行了开放性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探讨的消费者责任不是在具体的消费法律关系中消费者应承担的责任,而是在具体的消费法律关系之外所谈的消费者责任,即消费者应对自己的非理性消费行为自负其责,并对消费行为给社会生产、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尽到社会责任。本文以消费行为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以及主流经济学观点作为研究基础,以法学分析和法律的规范、引导作用作为消费者自己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观念与行为不仅影响自身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国家的未来发展。我国正努力建设法治国家,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其法制意识的提高对于建设法治国家尤为重要。因此倡导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培养维权意识已显得极为迫切。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有关方面的解决之道,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念和培养正确的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6.
政府消费行为可诉性较弱的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践中,纳税人对政府消费行为尽管多有不满,却甚少寻求司法途径保障其合法权益。政府消费行为的可诉性较弱,是经济法这一现代性部门法存在的可诉性问题。财税是现代国家的命脉,现代国家的政府主要做三件事:收钱、花钱和监管。财税问题日益引起法学研究重视。财税法的调整,直接关涉国家与国民的利益,会影响到各类主体的行为选择。现实中的财税问题纷繁复杂,只有  相似文献   

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注度高,极易滋生网络谣言,影响网民心理和行为,引发大学生群体的围观与转发。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的认知是其群体行为的基础。选取新冠肺炎期间典型谣言,对大学生基本信息、信息疫情的衡量、对特定谣言情绪的测量与接受特定谣言后行为进行调研,研究大学生网络谣言认知与行为差异。研究表明谣言的信源表达方式以及谣言信息折射出的地域指向性、情感动员、现实关联性对高校学生群体产生差异性影响。大学生在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政府部门、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建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阐述"新疆精神"的提出与精神内涵,探讨了在青年大学生中弘扬"新疆精神"的意义,并就在大学生中弘扬"新疆精神"的实践途径提出建议,以期对"新疆精神"的弘扬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依萱  文婧 《法制与社会》2011,(34):232-233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和多宗教的聚集地,长期以来,新疆的政治安全面临着来自西方敌对势力的分化与破坏、“三股势力”的渗透等方面的严重威胁。加强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使各族人们形成一种共同的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有效地抵御这种威胁。本文从新疆区情出发,分析了在新形势下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并试图以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和“四个认同”为指导,来探寻一条适合新疆区情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网络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与增大了信息量。然而在我国,网络道德秩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规范和构建,作为具有文化的大学生群体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却出现频繁。针对种种此类现象,本文将从社会各层面分析大学生侵犯著作权权背后的原因,为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消费变迁对贿赂犯罪的影响宫晓冰本文侧重从消费角度研究公职人员产生权钱交易的思想动机,亦即从公职人员群体而不是从个别公职人员的消费变迁来探究消费这样一种社会经济行为与公职人员权钱交易的内在关系。一、公职人员的消费行为是决定其权钱交易动机的主要因素(一...  相似文献   

12.
社会交换论作为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在古典功利主义经济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等思想的影响下,把互惠、交换等经济学概念引入了社会学当中,对于解释人们的互动行为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将围绕社会交换理论,对大学生的校园人际交往进行分析,以突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消费者主体资格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规定了认定消费者主体资格的构成要件,不仅要具备客观的消费行为,还要有具备消费行为的目的或者动机,此项认定标准明显过于狭窄。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识别消费者的构成要件应该作扩大性理解,只要是进行了消费行为,而不必过问行为主体是否支付了相应对价。对于行为目的或者动机的考察,只要是以非盈利性为目的或动机,而不能衡量其它,除了具备这两个主客观要件,还要对消费行为全过程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14.
博客作为第四媒体中最有力的传播方式,已成为大学校园内一个新的信息来源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分析其负面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对构建健康和谐的大学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生命周期—持久收入理论已经很难解释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全部,不确定性消费理论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本文利用宏观经济数据利用回归模型分析这一现象。实证结果表明:收入的不确定性已显著地影响到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在这种情况下,降低不确定性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兴的经济法部门以事实行为作为其基本特征,并形成了与民事行为相对应、相配合的态势。本文就经济法上事实行为进行了概念阐述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在与民事行为比较的过程中,分析了经济法上事实行为的制度价值、技术功能、行为结构、法律评价。经济法上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的配合态势构成了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现代版本。  相似文献   

17.
黄永秋 《法制与社会》2010,(16):225-226
社会公德教育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公德行为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形象。本文阐述了作为公共场所的高校图书馆里大学生公德行为失范的具体表现,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培养大学生规范的公德行为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明凤 《法制与社会》2013,(24):229-230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作为接受着在社会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可以说是社会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社会先进思想的不二载体。作为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单元,大学生应该说是理性的、有文化的,有社会正能量的代表,对于自己的社会行为是有分辨能力的,但就是这样一群高学历、高文化,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是高素质的社会群体,由于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系统的法制教育,对自己的社会行为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知,导致大学生犯罪的现象层出不穷、花样百出,其犯罪数量也呈逐年增长之势。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使其在做出社会行为时朝积极方向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周贤君 《法制与社会》2012,(8):232-233,247
行孝是几千年来人们推崇与奉行的事亲奉上的传统美德.但近年来,大学生出现了自杀、弑父、弑母等不孝极端行为.本文从中国孝文化视角分析了大学生产生不孝极端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抑制大学生不孝极端行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张冬洁 《法制与社会》2010,(23):219-220
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大学生对自我主体的感知与认知程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代大学生的生存状态。本文从大学生课堂参与度、与教师沟通程度和参与社团活动的心态分析等方面阐释了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