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天下之胸察物明,不知是哪位先哲讲的了,但这句话讲得颇有道理。这方面的话不少智士仁人也讲过,唐代白居易就说过“以天下之心为心”。《太公六韬·文韬·六守》中也讲过:“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就是说,只有胸怀天下才能看透天下,看清天下,看明天下。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9,(11):66-6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3.
一个聪慧的领导者,应当善于听话,在广泛听取各种声音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领导方略。有经验的领导者都认为,听话不仅要善于用耳听,还要善于用眼听,更要善于用心听?我国古代的兵书《六韬》中就有这么一段话:“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相似文献   

4.
薛福连 《实践》2009,(1):55-56
善于“捧”人者,古之所谓弄臣,就是官员身边的“趋附小人”,他们“因其喜怒而吮舔之,以财而趋奉之,以色动之,以戏悦之”,一句话,怎么让上司高兴,就怎么来。  相似文献   

5.
景天魁 《党建文汇》2006,(10):30-31
党内和谐在社会和谐中处于核心位置,是社会和谐之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推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组织所无法比拟的。党可以借助执政资源,通过制定方针政策推动社会向和谐方向发展,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全体人民树立和谐理念,以党内和谐之风带动政通之风、促进人和之风。  相似文献   

6.
李继武 《唯实》2010,(12):33-37
目前,学术界对哲学的定义仍然争论不一,原因在于哲学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但哲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是绝对的,随着实践和具体科学的发展,有些一致性的属性渐渐清晰起来。根据这些属性来定义哲学,哲学其实是高度反思的学说。哲学的反思,以自然、社会和思维提供的知识为基础,其反思内涵包括:后思、以思想为对象之思,终极性“寻根究底之思”,思维存在关系之思、批判之思,由经验思维到高度理论思维过程之思。  相似文献   

7.
和坤的首罪     
刘诚龙 《廉政瞭望》2011,(23):69-69
和砷以贪名闻于世,历史中也无人出其之右,诚如史家所评:“康雍乾三朝之气,殆尽斫丧于和坤一人之手矣。”  相似文献   

8.
组工干部的道德品行、理论素养、工作效率、形象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到党群于群关系。为此,组工干部一定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得之淡然,失之坦然,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平调生活。  相似文献   

9.
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依据一定的理论逻辑展开,在回应系列重大课题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回答中国之问为实践起点,以回答世界之问为宏阔视域,以回答人民之问为价值旨归,以回答时代之问为驱动力量,这一理论逻辑在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道路自信、厚植天下情怀、凝聚磅礴力量、引领民族复兴中生动彰显。  相似文献   

10.
“而桥告成,行者歌,观者悦……贸易交通聚五方之人,至百物之精以兴泸……而斯桥之成,非为一州之力涉,而实以昭国家之泰宁,边陲之静穆,货物纷繁,人民寿考之祥也。”——明·邓顺《太平桥碑记》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提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把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尤其是儒家生态思想的丰富内涵凝炼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并用以表达现代生态文明的真谛,不仅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核心,而且明确表明这一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对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鉴于此,本文追溯“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思想来源,考察其发展过程,尤其是深入分析朱熹以“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解孟子“仁民而爱物”的“爱物”所蕴含的生态内涵,对中国古代这一源远流长的思想作一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提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把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尤其是儒家生态思想的丰富内涵凝炼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并用以表达现代生态文明的真谛,不仅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核心,而且明确表明这一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对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鉴于此,本文追溯“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思想来源,考察其发展过程,尤其是深入分析朱熹以“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解孟子“仁民而爱物”的“爱物”所蕴含的生态内涵,对中国古代这一源远流长的思想作一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3.
晓理 《党课》2011,(18):106-106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相似文献   

14.
先淡吃三口     
宋朝倪思曾讲一事:“余尝入一佛寺,见僧持戒者,每食先淡吃三口,第一,以知饭之正昧。人食多以五味杂之,未有知正味者,若淡食,则本自甘美,初不假外昧也。第二,思衣食之从来。第三,思农夫之艰苦。”  相似文献   

15.
先淡吃三口     
孙建明 《学习导报》2012,(12):60-60
宋朝倪思曾讲一事:“余尝入一佛寺,见僧持戒者,每食先淡吃三口,第一,以知饭之正昧。人食多以五味杂之,未有知正味者,若淡食,则本自甘美,初不假外昧也。第二,思衣食之从来。第三,思农夫之艰苦。”  相似文献   

16.
河南内黄农民画,由木版年画、灯笼画、剪纸、壁画、陶艺等民间工艺历经数百年演变而成,兼具木版年画之喜庆、剪纸之明快、刺绣之细腻、壁画之流畅等特点。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吸收现代艺术之长,以勾线为主,用不同的线条勾勒不同的形体,并运用当地特有的土制颜料,形成强烈的民俗化色彩,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关于全球治理的重要论述,具有顺人类历史之势、解时代发展之问、合中国战略之需、应人民群众之盼的现实依据,其理论依据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的吸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习近平关于全球治理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可从动力论、前提论、方法论、路径论、目标论五个方面概括。这一重要论述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占据道义制高点,以理论创新切实增强全球治理话语权,以实际行动彰显全球治理的中国担当,以国际和平发展统一战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4,(14):18-19
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以德。古人讲的“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读书即是立德”,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要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为政以德、为政以廉、为政以民。“为政之道,务于多闻。”  相似文献   

19.
徐建军 《新长征》2007,(12):62-63
按照省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们来自省直及各市地州的27名同志,从7月16日到8月6日,在美国整整学习、生活了21天。期间,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学习、考察:一是在美国西部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参观、访问为辅,对美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服务各环节、方式进行研究与考察。二是到美国东部考察,初步深入美国社会进行观察与体验,以增进对美国的了解、理解。就我个人而言,总的感觉是信息量之大前所未有,收获之多前所未有,感受之深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20.
“太极”一辞于《易经》所无,而于《易传》始言之,发展到了宋代的周濂溪有《太极图说》,其中的第一句,“无极而太极”是关键。往后的发展,对于“太极”及“无极而太极”两句常视为形式义,而不决定其内容,内容视各派系主张而有不同。各家常以自己的体系观之,故有不同诠释。如理学则视此“太极”只是理;心学则视此是心;气学则反对太极为气外“根源之物”。对于太极一概念的演进之研究,可以看出宋明理学的发展,及宋明理学体系对太极概念的影响。本文即以此“太极”概念做为核心,进而把其中的观念之发展,一一述及之,并解析之,以阐明此概念于宋明理学中诠释之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