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西忠 《群众》2023,(3):6-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需要充分释放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红利”,增创江苏现代化建设新优势。促进区域协调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登辉  金春鹏 《群众》2022,(8):20-21
<正>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南北结对帮扶合作是一项重要实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我国区域发展的新部署。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江苏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落细落实国家战略,统筹推进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力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着力推动一体化发展成为江苏区域发展的显著特征。在新的起点上,江苏决定深化南北结对帮扶合作。  相似文献   

3.
周金刚 《群众》2022,(13):40-41
<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我国区域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江苏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着眼省情,以南北共建园区为关键抓手,推进区域互动和产业联动,南北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当前,立足新发展阶段,系统总结江苏南北共建园区实践经验,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对新征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具有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进入新时代,江苏省委、省政府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对江苏提出的“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重大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先后采取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实施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优化调整南北帮扶合作结对关系等创新举措,融合南北优势资源,促进新型共建园区模式在广袤的苏北大地全面开花,为区域协调发展这盘大棋打通经络、开创新局,推动苏北地区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5.
李学勇 《群众》2013,(7):11-14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明确提出到2020年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的目标。这是中央立足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我们党对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总结和深化。全国有东中西,江苏有南中北。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我省重大战略之一,同心协力扎实推进,努力形成苏南、苏中、苏北各展所长、互动融合、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姚敏 《中国发展》2011,14(4):70-74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伴随区域政策涮整而不断演进的。从建国后的平衡发展战略到改革开放后的不平衡发展战略,再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以及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相结合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大体分为五个阶段。该文系统回顾了中国区域经济政策以及相应时期的区域经济发展,以期丰富和完善未来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区域发展经历了苏南率先突破、区域共同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演变,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融入了中国经济的大变革,开启了江苏发展的大转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也是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探索空间发展规律的重要实践。在新时代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江苏面临新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8.
刘西忠 《群众》2020,(20):9-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018年11月,中央出台《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梳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计划)中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对于科学谋划"十四五"江苏区域协调发展、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省域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省域副中心城市承载着推动省域协调发展的功能,是在本省范围内集聚水平较高、对周边区域和城市辐射带动明显的重点城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门发布的《“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都明确支持徐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家层面支持徐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0.
黄雪琴 《群众》2013,(7):I0024-I0026
目前,苏南和苏北地区的发展差距依然较大。推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苏北振兴是关键。从“五方挂钩”、“四项转移”、园区共建到南北干部交流,从“扶贫帮困”、“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到“加快苏北新型工业化进程”,从保供给、扶产业到促进苏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江苏不断推出新举措、探索新机制,南北共建取得了辉煌成就,书写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江苏创造”,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展望未来,南北共建还有一些新课题需要解决,江苏创造的经验还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正区域协调发展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江苏作为东部地区发达省份,经济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但是,省内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发展思路,以系统性思维构筑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深化落实"1+3"重点功能区发展战略。进入新时代,要把江苏高质量发展放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大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4,(11):37-38
<正>长期以来,江苏基于苏南苏中苏北划分的区域共同发展和协调发展战略及其政策措施取得了多方面成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不仅需要改进完善既有的政策措施,更需要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其中一个创新的战略思路就是将省内13个省辖市实行"六大组团"的区域开发建设的战略。  相似文献   

13.
<正>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发展差异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统筹推进区域优化发展、特色发展,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之间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成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典型样板。认真总结、提炼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对于江苏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各项任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方略。"十一五"规划中,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内容被列入六大战略任务之一。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把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贯彻好、落实好。"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时事报告编辑部邀请权威专家,在中宣部召开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研讨会,共同梳理我国区域发展历史脉络、解读"主体功能区"的新理念、介绍国外经验、探讨区域互动话题。  相似文献   

15.
徐山瀑 《群众》2013,(7):15-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由于多种原因,江苏区域发展的梯度特征较为明显。适应区域发展新形势,充分发挥苏南苏中苏北各自的比较优势,推动三大区域优势互补,在更高层次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打造江苏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出台的一系列财税政策,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但与此相关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的讨论还嫌不足,尤其是对现行财税政策抽曲区域协调发展、拉大区域差距的内在机制及其解决路径的探讨非常不够。从理论上厘清现行西部大开发财税政策内在缺陷、形成机理及其根源,有利于落实“十二五”时期国家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与主体功能区战略基于税收制度与政策体系的适时改进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储东涛 《群众》2011,(2):76-77
1月9日,省委书记罗志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只要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省不论是行政资源,还是经济杠杆,都要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倾斜,向文化建设等倾斜。在新起点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江苏“十二五”规划提出的6大战略任务之一。为此,本期我们推出两篇介绍欧、美、日有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及美国关于提升软实力方面的文章。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7,(19)
正2017年5月召开的苏北发展座谈会上,省委书记李强提出了"1+3"重点功能区的战略构想。"1+3"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各大功能区板块的侧重点和功能定位是什么?如何实现全省更高层次上的区域协调发展?伴随着"1+3"战略开局落子,这些问题的答案渐渐浮出水面,江苏经济地理格局也正迎来新一轮的重塑。  相似文献   

20.
张伟 《重庆行政》2023,(1):21-2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明确“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