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德国法院对专利等同原则的适用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的判例表明,专利的等同保护范围应该及于与权利要求记载的构成虽有差异但又实质相同的技术。德国法院在专利等同原则的适用上建立有积极的等同适用标准与消极的等同适用标准。其中,发明技术思想的实质含义要件、置换的联想容易性要件和现有技术抗辩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专利制度的完善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等同原则作为专利侵权判断的原则在美国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迅速消减,取而代之的是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原则.现有研究表明,这一现象与原则重置、替代理论以及即决判决有着密切的联系.应用比较研究方法对美国专利诉讼中等同原则消亡背后的机制和原因及我国专利诉讼的有关制度和司法实践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对我国专利诉讼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美国专利法的单方再审查和双方再审查制度。这两种再审查制度均是无效已经授权专利权的有力途径。通过比较分析两种再审查制度的审查程序、审查理由、审查方式以及专利再审查与专利。诉讼中止的情况等,最后给出了专利再审查应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李晓蕾 《知识产权》2010,20(1):66-70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不能授予专利权的。然而,如果已知药品的新医疗用途不能得到专利法保护,必定会影响企业在这一领域进行研发的积极性。目前,普遍的作法是通过撰写瑞士型权利要求来对已知药品的新医疗用途进行保护。近年来,各国对于医疗用途专利的新颖性的态度有了很大改变。在我国,目前在审查和司法实践中,对药疗用途专利的新颖性也出现了不同的认识,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捐献原则系现代专利司法实务中的一项常用专利侵权判定原则.2010年1月1日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捐献原则正式引入我国,这对于限制我国专利权不合理扩张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现阶段,由于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方面的双重欠缺,导致我国该原则的司法实践困难重重.以近期美国发生的“Pfizer”v.s.“Ranbaxy and Teva”生物医药专利侵权案例为实证分析主线,通过剖析美国捐献原则适用问题的百年历史演进,为提高我国专利侵权司法审判水平提供可树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8.
我国现行专利法在专利权无效判断问题上采取的是专利行政机关享有宣告专利权无效的权限,法院在侵权诉讼中不应就专利权的效力问题进行判断的做法。由于认识到这种绝对行政单轨制的种种问题,具有代表性的改革意见均体现出了崇尚美国专利权无效判断的司法主导制度的倾向。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通过历次专利法修改,逐渐改变了原有司法主导的单轨制,加强了行政机关在专利权无效判断的权重。显然这一变化与我国学界对于美国专利权无效判断制度的理解大相径庭。特别是2011年美国专利法的修改又进一步确认了加强行政机关专利权无效判断再审查的趋势,值得深省。有必要从制度论上探寻上述发展趋势的来龙去脉,进而对建立与我国专利权有效性判断规范功能相适应的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美国专利侵权诉讼中的“马克曼听证”(Markman Hearing)制度是美国专利司法界针对专利权利要求解释难题的一种解决方案。本文通过对“马克曼听证”制度的起源及发展的分析,讨论了专利侵权诉讼中权利要求解释的“事实与法律问题的划分”,并就“马克曼听证”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为了应对近年来专利大幅增长所带来的低质量专利问题,美国2011年修订通过《美国发明法案》(The Leahy-Smith America Invents Act,AIA),通过加强美国专利商标局行政无效专利的手段,提高专利授权质量。美国新的专利授权后行政审查机制主要有三种:单方再审、双方复审和授权后复审。重点对授权后复审这一新的制度进行研究,并将其与欧盟专利异议制度进行比较,从而为我国专利无效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美国、日本实施专利战略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婧弘 《知识产权》2009,19(6):38-41
现代社会中,专利已经成为“科学技术——生产力提高”这一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当前,能否根据我国国情实施专利战略,并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推动专利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提高我国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问题。研究美、日实施专利战略的主要经验,为我国专利战略的实施提供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专利改革法案中的授权后异议程序及对我国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6月8日美国国会议员史密斯(LamarSmith)在第109届国会上提出了《2005年专利改革法案》(H.R.2795)。随后在7月26日史密斯又提出具有替代H.R.2795性质的正式修正案(AmendmentintheNatureofaSubstitutetoH.R.2795)。拟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将先发明制改为先申请制;设立授权后异议程序;取消最佳实施例的要求及对故意专利侵权行为的三倍赔偿进行限制等。本文将介绍评述改革法案中已得到广泛认同的授权后异议程序及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美国专利行政工作面临两难困境美国现行专利行政工作正面临危机。据统计,美国专利申请中的大约97%会被授权,然而在专利诉讼中,46%的涉诉专利会被宣告无效。同时,美国专利申请量正以爆炸似的速度增长。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专利申请量年增速为8%;到了90年代后期,年增速达到了13%。美国专利商标局(PTO)在2000年收到的  相似文献   

14.
袁锋 《知识产权》2020,(1):79-96
专利制度演化规律向来是专利制度研究的难点问题,而演化经济学中的制度演化理论对专利制度深层次演化动因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分析工具。威尼斯专利特权和法国专利私权制度的历史演变验证了这一模型的解释力和可行性。在不同历史阶段,由于技术、经济和文化的耦合程度不一样,专利制度观念可能呈现不同的形式,但专利制度变迁的主角永远是那些根植于制度框架作出反应的、具有权势优势的行为体。他们基于各自的利益目的构造和形塑了具体制度的内容和制度变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专利侵权诉讼中等同原则的演进及其借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专利侵权诉讼中,最富有挑战性的难题莫过于‘等同原则’的适用”。12002年度美国影响最大的知识产权案———Festo公司诉SHOKETSU金属制造株式会社案,更使其成为关注的焦点。连近期广受国人关注的号称海外知识产权诉讼第一大案———思科诉“华为”案,恐怕最后也不得不援引等同原则。2等同原则(DoctrineofEquivalents)是美国法院在专利侵权的审判实践中提出来的一项原则。在过去两个世纪中,美国各级法院的众多判例扮演着等同原则的诠释者的角色,通过一系列判例确立了等同原则在专利侵权诉讼中的地位。3梳理这些经典判例,了解等同原…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专利法>的修改往往不都是回应专利司法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其中另有原因.但专利法修改会吸收一些成熟的司法经验,会给司法带来一些挑战,也会带来一些未预的后果.  相似文献   

17.
张玲 《知识产权》2007,17(3):62-66
日本再生墨盒案使人们的学术目光再次聚集在专利产品的修理与专利侵权的问题上。专利产品在被合法投放到市场后,所有权人对专利产品进行的修理行为,到什么程度就成为违法的再造,该案一、二审判决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笔者主张:应在全面把握权利用尽、制造等专业术语的法律含义的基础上,综合考量争议行为是否有利于相关产业的自由竞争、保护生态环境等因素,从宽认定修理。  相似文献   

18.
LED专利池及专利联盟建设策略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LED行业的专利保护工作开展较晚,行业内企业对知识产权诉讼特别是专利池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足,缺乏有效应对的知识产权策略。结合对LED国内外知识产权状况的分析评价,研究提出LED行业专利联盟及专利池的组建方案和运作机制,以充分发挥专利池在技术推广应用、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产业发展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专利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而随着日本企业运用专利战略的成功,专利开始进入企业战略层面,又使得专利的应用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0.
Courts and scholars across jurisdictions increasingly identify personal autonomy as the primary rationale for the right to religious freedom. But there are tensions between autonomy on one hand, and religious belief, practice and proselytism on the other.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wo tensions which have unappreciated implications for religious freedom jurisprudence, particularly that of the ECHR. The first tension stems from the resistance of some religious beliefs to revision. The second stems from the manipulative nature of some modes of religious proselytism. This paper argues that, given these tensions, the protection currently offered to religious beliefs, practices and proselytism by the right to religious freedom cannot be justified by reference to the value of autonomy. This finding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justification of the right to religious freed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